分享

摩萨德的成名作:偷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百万美元卖给中情局

 新用户49272060 2022-07-31 发布于广东

1956年2月25日,是苏共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

这天,所有媒体和56个外国代表团都被安排提前离场。

上午10点,赫鲁晓夫走上台来,表情严肃,向1400多位苏共代表作了一次冗长的秘密报告。

文章图片1

他用了四个小时批评和否定斯大林,指出他犯了七大错误。

由于事发突然,代表们毫无心理准备,一个个都惊呆了。

不少人眼睛里噙着泪水,身体不停颤抖;有人愤怒地站起来,发出嘘声。

30多位代表当场晕倒。

5名代表竟然在会后猝死或自尽。

很快,这份秘密报告在苏联和东欧等地流传,引起大范围的疑虑、震惊、茫然和混乱。

文章图片2

在斯大林的出生地格鲁吉亚,十几名传达会议指示的干部被愤怒的人群打死。

赫鲁晓夫完全没有预见到它的后果,它震撼了苏联,但更震撼的是它的东欧盟友,尤其是中欧。匈牙利和波兰出现不稳苗头,动荡一触即发。

会议结束以后长达六个星期,赫鲁晓夫等人没有出席任何外交活动。当他们再次出现在镜头前,每个人看起来憔悴而苍老。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份报告的不同寻常。

但是,报告全文作为机密,被苏联严密保护起来,直到解体前夕才对外公布。

这些异常现象引起了美国人的强烈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这份报告到底说了啥。

中情局遍寻不得

美国中情局头子杜勒斯认为,这份秘密报告一定影响巨大,特地向艾森豪威尔作了专门汇报。

文章图片3

艾森豪威尔下令:“苏联可能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份报告搞到手。”

杜勒斯马上安排人手前往东欧。

首先出场的是弗雷德·埃默里,他是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副武官,真实身份是中情局特工。

南斯拉夫和苏联之间素有隔阂。斯大林曾多次组织南斯拉夫内部的“健康力量”,试图推翻“铁托集团”。

据俄罗斯解密档案透露,斯大林去世后,在昆采沃别墅他的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三页纸,其中一页是铁托写来的:

“别再派人来杀我了。我们已经抓到了其中的五个,一个带着刀,另一个拿着枪……如果你不停手,我就派一个到莫斯科,我肯定不用再派第二个。”

为了抗衡来自苏联的压力,铁托及时调整和西方的关系,在东西方之间游走,得到美国财政上和军事上的支持。

文章图片4

因此,中情局希望从南斯拉夫打开缺口,拿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1956年3月,埃默里约见了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部外事负责人尼凯集奇,直言相求:“我们有可靠消息,赫鲁晓夫有一份秘密报告。你们代表团去了莫斯科,会后也得到了一份。美国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希望能浏览一下,并保证保密。”

尼凯集奇表示,需要向上级请示。

第二天,艾默里得到的答复是:“按照苏方的要求,这份报告阅后就烧了,没有存档。”

从南斯拉夫碰了一鼻子灰之后,中情局又打起了波兰的主意。

3月12日,波兰一把手波莱斯瓦夫·贝鲁特看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后,又气又急,猝死在莫斯科。他的助手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这份报告。他擅自复印了一份,带回华沙。

中情局驻华沙特工威斯纳通过秘密渠道,花重金购买了一份。

经过美国驻苏联大使查尔斯·波伦的亲自鉴定,确认这是一份真实的报告,但是一共删除了35节,支离破碎,根本没法看。尤其是苏联对外政策部分,全部被删了。

在遍寻无果的情况下,中情局决定出价一百万美元,向摩萨德求助,让它帮助获取报告全文。

摩萨德出手相助

当时,摩萨德成立不久,名不见经传,人员不过区区几百人,大名鼎鼎的中情局为何求助于它呢?

文章图片5

有三个原因。

①以色列当时和苏联走得近,关系比较密切。

以色列建国之初,大量人口从苏联迁移而来。在以色列总人口中,1/5有苏联背景。

以色列当局一度偏左,俄语甚至成为官方语言之一。

克格勃特工在以色列境内活动频繁,曾通过美国核科学家克劳斯·福克斯在以色列生活的亲戚找到他,成功获得美国核机密。摩萨德内部一些人曾在苏联情报机构干过,双方关系不错。

②苏联和东欧地区有几百万犹太裔居民,这些人为了以色列的利益,心甘情愿地四处奔波,殚精竭虑。这是一张庞大的网,甚至可以把它统称为摩萨德的编外队伍。

③摩萨德当时还没有混出名气,不惹人注意,大家对它戒备心不强。

这三个优势是中情局不具备的。

见到中情局求上门来,摩萨德头子伊塞·哈雷尔答应试试看。

文章图片6

机会很快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维克托·格莱耶夫斯基是波兰新闻社的一名资深编辑,他的女友露西亚是波兰新任一把手爱德华·奥哈布的秘书。

实际上,维克托是犹太裔。1955年他到以色列探亲,萌生了移居以色列的想法。回到波兰后,去过以色列驻波兰大使馆几趟,咨询移居问题。

1956年4月的一个中午,维克托去找露西亚,看到她桌子上有一本用红色封面装订的小册子,上面印有编号和“绝密”的字样。

维克托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露西亚漫不经心地回答:“那是赫鲁晓夫报告。”

文章图片7

维克托一下子愣住了。

他曾听外国记者说过,西方正想方设法弄到报告全文,中情局为此高价悬赏。

维克托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

他让露西亚把这份小册子借给他,以避开人来人往的办公室,回家静静地看。

露西亚居然同意了,但让他下午4点之前一定送回来,她要把它锁到保险柜里。

维克托回家读完报告,目瞪口呆。

在去露西亚办公室还小册子的路上,他反复琢磨了一番,掉头去了以色列大使馆。

以色列大使馆一秘巴尔莫尔接见了他。实际上,巴尔莫尔是以色列派驻波兰的特工。

巴尔莫尔读过之后,吃惊地张大了嘴。

他让维克托稍等片刻,急匆匆离开了办公室,过了足足一小时才回来。

维克托没有多问,准时回到露西亚的办公室。露西亚马上把报告锁进保险柜

1956年4月13日,星期五下午,以色列的特工通过外交邮袋送回了情报。

工作人员漫不经心地说,几分钟前收到了华沙发来的“赫鲁晓夫在什么会上的什么报告”。

摩萨德头子伊塞·哈雷尔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大声喊道:“你说什么?赶快把报告拿过来!”

在这个下着小雨的下午,通晓俄语的哈雷尔埋头读起了那些影印文件。

他意识到了赫鲁晓夫讲话的重大价值,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份历史性的文件啊。”

1956年4月15日,请示内阁之后,他把报告交给了摩萨德在华盛顿的代表伊兹·多若特。

4月17日,这份报告送到了中情局头子杜勒斯手里。

公开发表震撼世界

中情局的专家一下子惊呆了,摩萨德这个不起眼的家伙,居然能弄到美英法这些强大的情报机构都无法搞到手的梦寐以求的情报。

6月2日,中情局把消息透露给了《纽约时报》。

1956年6月5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了2.6万字的赫鲁晓夫报告全文。

文章图片8

报纸2个小时就卖光了,不得不十几次加印。印刷厂的机器热得发烫,工人忙得一刻不能停下来。

随后,它在东欧阵营引发了一场强烈的冲击波,成千上万的人抗议赫鲁晓夫的这一鲁莽举动。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1956年秋,波兰和匈牙利反对苏联,都是赫鲁晓夫的报告造成的。

这一事件使得摩萨德和美国中情局之间的关系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露西亚交给男友维克托的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为摩萨德戴上了首道传奇光环。

1957年1月,维克托移居以色列。

满怀感激的伊塞·哈雷尔为他介绍了一份在外交部的工作,负责东欧事务。

14年后,维克托被以色列广播公司雇为编辑和记者,直至退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