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单位制,源于公制(又称米制),是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标准度量系统。国际单位制以七个基本单位为基础,由此建立起一系列相互换算关系明确的“一致单位”。 国际单位制源于法国大革命期间所采用的十进制单位系统──公制;现行制度从1948年开始建立,于1960年正式公布。它的基础是米-千克-秒制。 国际单位制的设计意图是,先定义词头名称和单位名称,但单位本身的定义则会随著度量科技的进步、精准度的提高,根据国际协议来演变。 了解基本单位很有意义。 首先,精确计算基本单位,本身就是科学的巨大进步;在提高基本单位的精度过程中,推进了科学的发展。 其次,了解基本单位的历史,及适用范围,作为科普知识,很有帮助,可以从最基本的概念了解相关学科。 以下是七个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及其定义。 秒(second) 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符号s。当铯频率Δν(Cs),也就是铯-133原子不受干扰的基态超精细跃迁频率,以单位Hz即 米(metre) 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符号m。当真空中光速c以单位 千克(kilogram) 国际单位制中的质量单位,符号kg。当普朗克常数h以单位J·s即 安培(ampere) 国际单位制中的电流单位,符号A。当基本电荷e以单位C即A·s表示时,将其固定数值取为 开尔文(kelvin) 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温度单位,符号K。当玻耳兹曼常数k以单位
摩尔(mole) 国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1 mol精确包含 的固定数值。 一个系统的物质的量,符号n,是该系统包含的特定基本单元数的量度。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任意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 坎德拉(candela) 国际单位制中的沿指定方向发光强度单位,符号cd。当频率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