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根祭祖之旅,中国古都(一)三皇五帝时代的都城和上古帝王之陵

 梦想童年594 2022-07-31 发布于江西

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于三皇五帝,炎黄为华夏始祖,那么三皇五帝时代他们的都城又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有没有自己的家乡呢?如果去旅游的话一定不要错过中华人文始祖发祥和长眠之地,让我们来看一看上古之都和始祖之陵吧。

(三皇)

一,黄帝

黄帝都涿鹿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有“人文初祖”之称。传黄帝长于姬水(一说是岐水,在今陕西宝鸡附近;一说是冀水,在今河北),因以为姓(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传说在今河南新郑西北,后人立有“轩辕故里”石碑,建轩辕庙),因以为名。

《史记》又指出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即指建城建都的地点。涿鹿被指认的主要有两处,一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另一在今河北涿州。涿鹿“黄帝城”位县城东南40千米的矾山镇,是一座夯土古城址。初步勘测,城址平面近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500米,墙体厚20~30米,高20米。城址系历代叠筑而成,文化层堆积中最早含仰韶和龙山文化陶片,常有细石器、砖石、瓦片出土,大致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当。1982年及1987年进行过考察研究,确认黄帝时这里曾进行过重大军事、政治活动。古城附近建有黄帝庙,还有黄帝泉、龙王塘、蚩尤泉等古迹,有一座阪泉村。另涿州亦有黄帝庙和阪泉村地名。涿鹿与涿州相距至少150千米,以涿鹿可信度较高。1995年在今河南郑州西山发现仰韶文化古城,亦被认为属黄帝都城。

据研究,代表古戎族的黄帝与代表古羌族的炎帝曾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战争。以后黄帝又与代表古夷族的部族首领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得胜并擒杀蚩尤。因此黄帝被北方诸侯(酋邦)尊为天子,建立最初的王权。乃以云命官,置左右大监,监督万国,建立部落式国家。传说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养蚕抽丝、舟车、宫室、文字、音乐、算数、历法、棺椁、器皿等。表明后世对“始祖”的推崇。

《史记》中所载五帝俱属黄帝世系,家族一脉相承。夏、商、周、秦王室均出自黄帝后裔,故史书中自春秋后期起,均尊黄帝为民族祖先。《史记·封禅书》中称黄帝在位100年,活到百余岁死去,葬桥山。世传黄帝陵在今河北、河南、甘肃各有一座,陕西先后至少三座。河北涿鹿东南天架山,亦称桥山,传为黄帝衣冠冢所在地,冢丘仍存。汉时将黄帝陵指认在今陕西北部子长县境。唐时指认地南移至今甘肃正宁与陕西黄陵之间的位置(子午山南)。宋时已指认在今黄陵县城北。宋太祖曾下诏建陵。

黄帝陵元至正时重建。明、清多次修葺,建成庄严雄伟的古建筑群,成为历代祭祀中华民族始祖的胜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陵高3.6米,周长48米。山麓建黄帝庙,庙中有过亭,亭内有石碑70余通,刻历代建陵及祭祀碑文。陵园内有古松柏环绕,最高一棵高19米,下围10米,传为黄帝手植。

二,炎帝

炎帝居陈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也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常“炎黄”并称。中华民族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传炎帝出生于姜水或岐水之旁,在今陕西宝鸡附近,故姓姜。研究者认为代表古羌族。古籍称,炎帝部落初居于陈,后迁曲阜(今山东曲阜)。显然陈是炎帝发祥地。但陈何所指,有陈仓及淮阳二说。炎帝出于姜水或岐水,故陈仓说较为可靠。陈仓位今宝鸡东7千米,有故城址,宝鸡还建有神农祠,位市渭河南岸,距市区5千米。祠内有正殿、东西庑殿、钟亭及魁星亭等纪念性建筑物。炎帝主要功劳在于尝百草而发明医药,终因尝剧毒的断肠草而献身。炎帝死葬荼陵(今湖南炎陵)。炎陵建有炎帝陵,位城西南15千米塘田乡鹿原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乾德五年(967)认定其陵墓,建祠以祀。历代均修葺。1940年重建主体建筑炎帝殿。1954年除夕遭火焚毁。1986年按原貌修复。祠庙、陵墓坐北向南。第进是正门,两廊竖告祭碑文;第二进为祭祀亭;第三进为炎帝殿及配享殿;第四进为寝殿,有“炎帝神农氏之墓”碑置亭内。陵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0.85千米,面积约1.7平方千米。陵区内古木参天,风景清幽。与陕西黄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祭祖圣地。

三,颛顼

颛顼都帝丘《史记·五帝本纪》称:“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秦本纪》则称颛顼为秦的祖先,已为陕西凤翔秦公大墓出土铭文证实,故颛顼在颛顼汉石刻像远古的存在有一定根据。

“濮阳古帝丘,颛顼墟”(《汉书·地理志》),又称“颛顼遗都”,位于今河南濮阳县东南8千米的东高城,亦称高阳城或颛顼城。濮阳自古为豫东北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历史极其悠久。夏昆吾、春秋卫均曾建都于此。近年在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中华第一龙”,证明濮阳在远古有率先出现文明社会的可能。颛顼陵则位于今河南内黄南梁庄西,亦为一著名古迹,陵址已整修并对外开放。

(五帝)

四,太昊

太昊之墟

《礼记·月令》以太昊(皞)为五帝之一,即伏羲氏。传说太昊出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治于陈(有河南淮阳及陕西宝鸡陈仓二说,本书取淮阳说)。陈被称为“伏羲之都”和“太昊之墟”。

今太昊陵”位淮阳城北1.5千米,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古文献记载,春秋时即有陵墓,距今至少2500余年。汉在陵前建祠。宋太祖诏立陵庙,开始大兴土木。明、清两代多次修葺,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陵园占地五百余亩,有内、外二城。以陵墓为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午朝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等。内外城之间的左侧有女娲观、玉皇观、三仙观,右侧有岳王观、真武观、太清观,为一组太昊伏羲氏汉石刻像大型宫殿式建筑群。园内古木参天,碑刻林立。寝殿后为伏羲帝陵,高约20米,周长约150米。

五,少昊

少昊之墟少昊(皞)名挚号金天氏,见K如于《礼记·月令》《帝王世纪》等古籍,被列入“五帝”。

少昊部落称有24个氏族,以奄(今山东曲阜境)为中心,称为“少昊之墟”。距今6500-44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曾发现陶文,据认为与少昊时代相当。少昊死于奄,葬云阳山。

今少昊陵位曲阜城东4千米,始建年代不详。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叠石为坟”,建栏杆,雕制少昊石像。因用一万块大石板修砌,后俗称万石山,明、清两代多次重修。陵园总面积少昊陵125亩,周绕围墙。内有享殿、东西配房、门、坊等24间,明清石碑25块,古树391株。石砌陵墓基底28.5米见方,顶11米见方,高122米,呈方棱台形,有“中国金字塔”之称。顶有一小庙,内供宋石刻像。陵前50米为宋景灵宫旧址,仅存无字巨碑两块倒于地上,大的一块高7.05米,宽3.76米,厚1.2米;下部龟趺高2.22米,宽4.6米,长6.2米;总重达140吨,为国内罕见。因倒伏地下不可移动,被称为“万人愁”。据传已在“文革”中被炸坏。宋时指此地为“寿丘”,说是黄帝出生地,少昊陵亦称“寿陵”。

六,帝喾

帝喾都亳“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史记·五帝本纪》)。

传帝喾是尧、周、商的共同祖先。《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注,“帝喾居亳”,多认定位今河南商丘附近,很可能在虞城谷熟镇,即“南亳”。该镇附近已发现大面积先商文化遗迹。今商丘县南23千米的高辛集有帝帝喾汉石刻像喾陵和庙。亦有人认为帝喾都“亳”在“北亳”(今山东曹县东北)或西亳”(今河南偃师西)。

帝喾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镇莘野村西,高大的墓冢占地二亩,巍然耸立,冢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亲笔书写的墓碑。。

七,尧

尧都平阳尧是众多古籍公认的五帝之一,名放勋,因曾为陶唐氏首领,史称唐尧。

传尧初居冀方(今河北唐县)后迁晋阳(今山西太原境),最后定都平阳。《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平阳以位于平水之阳而得名。关于平阳的具体位置有多种不同看法比较公认的看法认为位今山西临汾境。临汾拥有众多尧都古迹:尧故里位城西南5千米的伊村;尧都平阳城则应位城西南汾河西岸的龙子祠一带;

尧庙建于城南;尧陵建于城东郊郭行乡北郊村。何光岳的看法与众不同,认为尧建都的平阳位今山西太原西南古晋阳城北,后来演化为北唐国。也有人称今山西翼城西二十里的唐城村是尧都平阳,但何光岳认为是帝尧之子所居之地,后来演变为南唐国。西周初,成王封权虞于此故称唐叔虞。

八,舜

舜都蒲坂尧汉石刻像舜是古书公认的五帝之一。相传尧禅位于声舜,舜禅位于禹。古籍载舜名重华,曾任有虞氏首领,故称虞舜。

《帝王世纪》称“舜都蒲坂”。蒲坂位今山西永济西,秦时名“蒲反”,亦称蒲坂,后世称“蒲州”。但舜都蒲坂并不在原蒲州老城位置,一些文献认为在老城东或东南,均误。《水经注》载:“陶城在蒲坂北。城,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这个记载是正确的,舜都确应位蒲州老城北,古名陶城,今亦称陶城村,南距老城20千舜汉石刻像米。商时,尧后裔的一支曾在此地建缶国,古缶即陶字,故后名陶城。缶国在西周初为周所灭。今陶城有两个陶城村,分居南、北。村东南约5千米有舜帝村,村中心立一高五六米的大石碑,上书“大孝有虞舜帝故里”。村东头有“舜帝庙”,只有正殿一座,内安置舜帝像,系清代建筑。 舜帝陵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九嶷山。

摘自《中华古国古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