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科精读 | 最全:外科手术的基本功,别怪我没告诉你!

 刘钊9h12o254e9 2022-07-31 发布于河北
手术是目前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加强“练功”和手术实践锻炼是熟练掌握手术技能的突破口和主要途径。练—熟—巧三步曲是长功得功的规律,可达到操作稳、准、轻、快、巧的金标准。

一、手术刀
用以切开及分离组织。使用时用血管钳(或持针钳)夹持安装。刀片有圆、尖、弯刃及大小长短之分。刀柄也有长短不同的型号。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手术刀的传递

二、手术剪
分组织剪及线剪两种。组织剪刀刃厚而短,用以剪开各种组织;线剪刀刃薄而长,用以剪线,纱布及橡皮条。两种剪刀均有直弯两型及不同长度等型号。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手术剪的传递

三、手术镊
用于夹持组织,以利于解剖及缝合。手术镊有不同长度。镊的尖端分为有齿(又称外科镊或组织镊)及无齿(又称平镊或解剖镊)。前者用于夹持皮肤,筋膜等较坚韧的组织;后者用于夹持血管、神经、粘膜、内脏等较脆弱的组织。

Image

四、持针钳
用以夹缝针缝合组织。缝针应夹在持针钳的尖端。持针钳应夹在缝针的中后1/3处。

Image

Image

Image

五、血管钳
用以钳夹血管或出血点。血管钳分直、弯两型。有齿、无齿及大、中、小等规格。直血管钳用于浅部止血;深部止血时用弯血管钳较为方便。最小的一种称为纹氏血管钳,用于精细的止血及组织分离。血管钳对组织有压榨作用,不宜用其夹皮肤、脏器及脆弱的组织。

Image

Image

六、持钳法
用拇指及无名指伸入柄环内,食指起稳定血管钳的作用。

Image

松钳法:用右手时,将拇指及无名指套入柄环内,捏紧使齿分开,再将拇指内旋即可;用左手时,拇指及食指持一柄环,第三、四指顶住另一柄环,二者相对用力,即可松开。

Image

七、拉钩
又名牵开器:根据需要,有不同的类型。为了保持手术野的显露及节省人力,有适合各种手术需要的固定牵开器。使用拉钩时,应以纱垫将拉钩与组织隔开,拉力应均匀,不应突然用力或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组织。正确持拉钩的方法是掌心向上。



打开手术通路——组织切开:
选择切口原则:
(1)切口须接近病变部位,最好能直接到达手术区,并能根据手术需要,便于延长扩大。
(2)切口在体侧、颈侧以垂直于地面或斜行的切口为好,体背、颈背和腹下沿体中正线或靠近正中线的矢状线的纵行切口比较合理。
(3)切口避免损伤大血管、神经和腺体的输出管,以免影响术部组织或器官的机能。
(4)切口应该有利于创液的排出,特别是脓汁的排出。
(5)二次手术时,应该避免在瘢痕上切开,因为瘢痕组织再生力弱,易发生弥漫性出血。

Image

Image

注意事项:
(1)切口大小必须适当。切口过小,不能充分显露;作不必要的大切口,会损伤过多组织。
(2)切开时,须按解剖层次分层进行,并注意保持切口从外到内的大小相同。切口两侧要用无菌巾覆盖、固定,以免操作过程中把皮肤表面细菌带入切口,造成污染。 
(3)切开组织必须整齐,力求一次切开。手术刀与皮肤、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在同一平面上切割,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4)切开深部筋膜时,为了预防深层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可先切一小口,用止血钳分离张开,然后再剪开。
(5)切开肌肉时,要沿肌纤维方向用刀柄或手指分离,少作切断,以减少损伤,影响愈合。
(6)切开腹膜、胸膜时,要防止内脏损伤。
(7)切割骨组织时,先要切割分离骨膜,尽可能地保存其健康部分,以利于骨组织愈合。

打开手术通路——组织分离:
(一)按分离器械的不同分离的操作方法分为两种: 
1、锐性分离:用刀或剪刀进行。用刀分离时,以刀刃沿组织间隙作垂直的、轻巧的、短距离的切开。 
2、钝性分离:用刀柄、止血钳、剥离器或手指等进行。 

Image

(二)根据组织性质不同   组织切开分为软组织(皮肤、筋膜、肌肉、腱)和硬组织(软骨、骨、角质)切开。

1、皮肤切开法 
紧张切开法
由术者与助手用手在切口两旁或上、下将皮肤展开固定,或由术者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两旁将皮肤撑紧并固定,刀刃与皮肤垂直,用力均匀地一刀切开所需长度和深度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

皱襞切开法 
切口下有大血管、神经、分泌管和重要器官,而皮下组织甚为疏松时适用。术者和助手应在预定切线的两侧,用镊子提拉皮肤呈垂直皱襞,并进行垂直切开。切开一小口后,将食指或中指或用探针伸入创口,张开并提起皮肤,再用手术刀或直手术剪进行扩创。

Image

在切开皮肤时,刀片锋应与皮肤垂直接触,以10号刀片切割时,刀柄需与皮肤有30~40度的夹角;如果操作时为了避免影响术者的视野,还可以采用使刀柄与皮肤90°夹角的垂直方式进行切割。

皮肤的切开以最少的损伤为原则。当皮肤的活动性比较大,切开时易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不一致,常采用紧张切开法;而当皮下组织较为疏松,且在切口的下面可能有大血管、大神经、分泌管和重要器官,常采用皱襞切开法。

2.皮下组织和筋膜的分离
组织分离按照器械的不同、分离的操作方法分为两种:
1)锐性分离:用刀或剪刀进行,用刀分离时,以刀刃沿组织间隙作垂直的、轻巧的、短距离的切开;
2)钝性分离:用刀柄、止血钳、剥离器或手指等进行。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分离
皮下结缔组织内分布有许多小血管,故多用钝性分离,方法:先将组织刺破,再用手术刀柄、止血钳或手指进行剥离。

筋膜和腱膜的分离
用刀在其中央做一小切口,然后用弯止血钳在此切口上、下将筋膜下组织与筋膜分开,沿分开线剪开筋膜。筋膜的切口应与皮肤切口等长。若筋膜下有神经、血管,则用手术镊将筋膜提起,用反挑式执刀法做一小孔,插入镊子,在其引导下切开。

皮下囊状物的分离
对未机化的粘连可用手指或刀柄直接剥离;对已机化的致密组织,可先用手术刀切一小口,再用钝性剥离。剥离时手的主要动作应是前后方向或略施加压力于一侧,使较疏松或粘连最小部分自行分离,然后将手指伸入组织间隙,再逐步深入。在深部非直视下,应避免手指左右大幅度的剥离动作,否则易导致组织及脏器的严重撕裂或大出血。

肌肉的切开
一般是沿肌纤维方向做钝性分离。顺着肌纤维方向用刀柄、止血钳或手指剥离,扩大到所需要的长度,但在紧急情况下,或肌肉较厚并含有大量腱质时,为了暴露手术通路和排液方便也可横断切开。横过切口的血管可用止血钳钳夹,或用细缝线从两端结扎后,从中间将血管切断。

Image
肌肉的钝性分离



结扎止血

1.出血的种类
1)按照受伤血管的不同分: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流出,起伏的规律与心搏动一致;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或紫红,出血速度缓慢,呈均匀不断的泉涌状流出;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介于动、静脉血之间,多呈渗出性点状出血;
实质出血:见于实质器官、骨松质及海绵组织的损伤,为混合型出血,血色与静脉血相似。

2)按血管出血后血液流至的部位不同分:外出血和内出血
外出血:当组织受损后,血液由创伤或天然孔流到体外;
内出血:血管受损出血后,血液积聚在组织内或腔体中。

3)按照出血的次数和时间分:
初次出血:直接发生在组织受到创伤之后;
二次出血:主要发生在动脉,静脉极少发生:
--血管断端结扎止血不确实,结扎线松脱;
--某种原因使血栓脱落,如血压增高、钳夹止血钳夹的力量和时间不足、手术后过早运动而使血栓脱落;
--未结扎的血管中的血栓,由于化脓或使用某些药物而溶解;
--粗暴地更换敷料或填塞,将血管扯伤;

4)重复出血:多次重复出血,可见于破溃的肿瘤;

5)延期出血:受伤当时并未出血,经若干时间后发生出血:
手术中使用肾上腺素,当药物作用消失后血管扩张而出血;
骨折固定不良,骨折断端锐缘刺破血管;
血管受到挫伤时,血管的内层及中层受到破坏,血液积聚在血管外膜下面形成血栓,若受到感染,血管壁遭受破坏可发生延期出血;
在感染区,血管受到侵害而发生破裂。

2.机械止血法

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和小血管出血;用纱布压迫出血的部位,如机体凝血机能正常,压迫片刻,出血即可自行停止。为了提高压迫止血的效果,可选用温生理盐水、1%~2%麻黄素、0.1%肾上腺素、2%氯化钙溶液浸湿后扭干的纱布块做压迫止血。

钳夹止血法
用止血钳最前端夹住血管的断端,钳夹方向应尽量与血管垂直,如机体凝血机能正常,压迫片刻,出血即可自行停止。如果效果不理想,还可以将止血钳扭转1~2圈,轻轻去钳即可。

结扎止血法
结扎止血法是术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止血方法。凡能看清明显出血点的出血都可使用。有单纯结扎和贯穿结扎两种:

①单纯结扎止血:适用于一般部位及小血管出血,对较大血管也可以采用此法,但需在血管的近心端采用两个单纯结扎(双重结扎),即在单纯结扎的远端再加一单纯结扎;

Image

②贯穿结扎止血法:贯穿结扎法的优点是结扎线不易脱落,适用于大血管或重要部分的止血,其止血效果更可靠。在不易用止血钳夹住的出血点,不可用单纯结扎止血,而宜采用贯穿结扎止血的方法。贯穿结扎有时与单纯结扎联合应用为双重结扎,如结扎大血管近心端时,先作一贯穿结扎,再在其远端加一单纯结扎,此时贯穿结扎线可穿过大血管断端管壁,常用的方法有“8”字缝合结扎及单纯贯穿结扎两种。

Image

填塞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主要用于一些深部组织的出血,特别是在损伤严重、组织形态都已发生损毁,或大血管结扎止血失败的情况下。

用大量的灭菌纱布(止血明胶海绵、自体大网膜和肌肉)填塞于出血的创腔或解剖腔内,以止血。在填塞时,必须将创腔填满,通常是在12~48h后取出;如果是明胶海绵等可吸收材料,可以不必取出。

Image



缝合

伤口愈合的快慢与好坏,除了取决于患者的体质、病因、伤口环境、护理等因素,伤口的处理和缝合技术也是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

伤口双侧的缝合组织应该一致,以防皮肤重叠,并要避免针线过密。缝合时留下死腔也会影响愈合,因此术中应仔细地关闭皮下组织,不留死腔。

Image
死腔影响伤口的愈合,其中B是错误的,C是正确的方法

单纯缝合法:
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Image

连续缝合法:
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Image

8字缝合:
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Image

下面介绍一些缝合技巧:

1)良好的皮下和皮内埋置,以及合理的缝合位置有助于关闭死腔和消除皮肤的缝合张力。同样,皮肤缝合也可以消除组织死腔。
2)最有效的皮肤间断缝合,是在近皮缘处垂直或最好向外侧转动进针,包括对真皮的良好缝合和确保创缘外翻。
3)由松弛侧向固定侧缝合,即首先由游离皮片边进针,然后经受植区皮肤缺损之固定边缘出针。

Image
出现「狗耳朵」的处理方法

4)将薄皮缘与厚皮缘缝合时,在薄皮缘处浅层进针时要稍深些,然后在厚皮缘处浅些出针,这样可使双侧皮缘平整对合。

Image
对于复杂的三角形伤口的处理,应根据情况确定对合方法。对于三角形的皮肤缺损,可采用环扎法或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对于“V”形皮肤切口,可采用“U”形缝合方法。

5)当一侧创缘比另一侧低时,由高侧创缘浅层进针,然后在低侧创缘稍深位置出针缝合。将缝线长端向上牵拉打第一个结时,就会使低侧创缘向上与对侧创缘处于同一水平。由低向高缝合造成缝线由低侧穿出。

6)为了获得最整齐的创缘缝合,精细的缝线比金属夹或微孔胶带更为有效。金属线很少产生异物反应,丝线更易于缝合操作。单线针比褥式缝合更好,因为2个针眼通常好于4个针眼。

7)对较大或不规则的皮肤缺损,可以采用皮瓣覆盖技术。术前应合理设计,尽可能在较小的创伤下完成伤口的闭合。

创伤骨科常见的几种特殊伤口或切口的缝合方法:
Image
不规则创面的菱形皮瓣覆盖修复

Image
不规则创面的双叶皮瓣覆盖修复

Image
旋转覆盖

Image
Z 形延长术



打结
1.单结:为各种结的基本结,只绕一圈。特点:简便,但可靠性差,易松脱。偶在皮下非主要出血点结扎时使用。

2.方结:又叫平结,是由方向相反的两个单结组成。特点:牢固、不易松脱。用途广泛.

3.三迭结:又叫三重结,由交替出现的三个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特点:牢固可靠,用于大血管的结扎。特别是使用肠线或尼龙线时均应作三迭结或多重结,以防松脱。

4.外科结:打第一个单结时绕两次,第二个单结绕一次,但注意交叉。特点:增加了两线间的摩擦力,不易松动和滑脱。多用于大血管或有张力组织的结扎。

5.顺结:由两个方向相同的单结组成。特点:易松脱。偶用于皮下组织的结扎或缝扎。

6.滑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手法可能与方结相同,但打结时两手用力不均匀或只拉紧一个线头,虽然两手交叉,但结果仍是滑结。特点:非常不牢固。

Image

打结方法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