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正非如何看待苦难?不要美化苦难,不要把苦难当成人生的必修课

 老方说 2022-07-31 发布于山东

众所周知,人和人的三观不一样,当一个人的苦难显露在公众面前的时候,有的人深受感动,有的人开始赞美苦难,有的人则在解构、扭曲苦难。

这说明,人确实是复杂的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好吧,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越是觉得自己聪明的人,越认同自己的看法,越容易刻意与众不同,这样的人看什么都能挑出毛病来。这是一种习气。

但还有一种人更为“恶劣”,那就是美化苦难的人。

当然,美化苦难的人不会承认自己是在美化,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升华”,是在传播正能量。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作家的话,“你要小心这世上的坏人,他们都憋着劲教你学好,然后好由他们使坏。”

所以赞美未必是善意的,把普通人的苦难演绎成励志故事,更像是一种愚弄人心的把戏,是非常阴险的。

还有一个作家说过,“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事实就是如此,苦难就是苦难,每一个经历过苦难的人都不想要再去经历一遍。

在华为取得成功后,很多人开始挖掘任正非过去的苦难经历:小时候饿肚子,乘火车挨打,做生意被骗,创业累垮了身体,得过抑郁症……

然后他们说,任正非是一个“苦难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正非的成功是一个极好的励志故事,草根逆袭嘛,这样的故事大众总是喜闻乐见,编故事的人都知道这点。

但这其中有个很大的谬误,吃得苦中苦,未必能成为人上人,苦难与成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强调过这点,“不是要把苦难作为必修课,如果人们都要经历苦难,社会追求什么呢?”

是啊,如果按照“苦难=成功”的逻辑,那90后、00后等年轻人没有像前人一样受过苦,那他们就不能成功、配不上成功了吗?

历史证明,时代永远在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年轻一代肯定要比上一代的人更进步一些,所以这个世界才是有希望的。

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过得更好,少受一些罪,不要像自己那样经历太多的苦难。他们奋斗一生,就是为了这个。

如果父母努力了一辈子,看到自己的孩子还要饿肚子,经受所谓的“苦难”才能成功,那他们努力奋斗的意义何在?

社会的进步就体现在可以让人们少经历苦难上,有些苦本就不该出现的,比如饥饿、贫穷、病患等,都是应该被消灭的。有些苦难的存在并不是天经地义(如人祸),我们要去思考苦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任正非认为,年轻人应该追求高的文化素质、高的创造能力,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能力,创造价值。

但任正非也指出,人生确实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认为人生是非常美好的,但过程确实痛苦。”

比如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中的苦恼,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这都让人感到痛苦。

有些苦是难免的,有些苦甚至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你为了解决问题而绞尽脑汁,为了目标的达成而殚精竭虑,为了理想而百折不回,包括那些错误后的沮丧,失败后的艰难转变……

但这些“苦”也是“乐”的根源,如果没有失败,又哪里会有成功?没有痛苦,快乐也会不够尽兴。人生就像西天取经,过程就是修行,自我提升和理想达成才是最重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