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绝妙的比喻令人叫绝,开篇两句最是出奇!

 本钟 2022-07-31 发布于云南

在众多修辞手法中,比喻是诗人们最擅于运用的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对雪的描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贺知章对春风的讴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对瀑布的刻画……而今天诗巷带来的这首运用比喻的诗则显得尤其特别。因为这首诗来自于一位爱情专家,而且它把比喻的手法运用到了令人叫绝的地步,开篇两句最是出奇,一起来看: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本来就居在高处,所以也是难得一饱,纵然悲愤地鸣叫也是徒劳无功。从黑夜一直叫到五更时分,声音越来越稀疏,但是那绿树却无动于衷。我身份卑微,四处飘零,那故园里已经长满了荒草。有劳蝉了啊,是你告警着我,使得我的全家和你一样品质清白、光明磊落。

李商隐以爱情无题诗博得盛名,他的诗大多都柔美又朦胧,可称得上是唐朝最美的诗句。但是这首却画风突变,借蝉喻己,笔底满是沧桑和沉重之意,其实这主要和他个人的仕途遭遇有着紧密关系。作者命不逢时,仕途中连连受挫,人生看不到希望,所以在这种境况下作者便写下了这首名篇。

唐朝中后期出现的“牛李党争”,使得处于二者之间的李商隐几乎成了夹缝间的一颗小草,得不到生长的自由。既被牛党所不容,认为他是为负心之人。又不被李党所重用,认为他身存嫌疑,心在他处;所以李商隐与功名无缘,只得四处奔波辗转,一生不曾得志,最终郁郁而死。可怜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商隐的悲与愁,皆通过这首《蝉》表达出来,而诗的前两句尤其写得出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在古人看来蝉是饮用露水而生的,它不沾荤腥不染尘埃,有着很高洁的品性。一个“高”表面上是说蝉处于树枝的高处,露水少而难以食饱,但其实是诗人在比喻自己不肯同流合污,不肯为名沦落的高尚情操。这两句比喻形象且风格犀利,故而成为咏蝉的绝唱。

蝉面对“高”处不利因素便鸣叫不停,但是最终还是白费力气,纵然叫得再辛苦也是无济于事,就如诗人不被重用一样,内心的怨恨与呐喊根本就没人理会。诗人的悲愤之情借蝉的嘶声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得读者在同情蝉的同时更为作者的遭遇感到惋惜。

后面一句紧承前面一句写蝉终日鸣叫的情景,从夜晚到黎明叫得没了力气,但是这碧树却从来没有回应一声,可见它的无情。诗人以这碧树来暗喻当道的权贵们,对于有才之人的意见与议论,他们根本不去理会,他们只顾自己的名利追逐,所以他们就如树木一样无情。作者这里又用了一处必须,把最抽象的事理用最具体的事物描述出来,显得精准又易懂。

最后诗人写到了自己,不但诗意更加明确,而且笔调突然转变。他除了借蝉喻自己的清高,还感谢蝉对自己的督促与警示,他和他的家人都会和蝉一样坚守品性,高风亮节而不容俗世。这首经典的五言律诗,处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喻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不得不为之叫绝。除此之外,诗人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更是影响着后世,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