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和贺敏学谈话,主席:叫子珍结婚吧,贺:她不愿意没办法啊

 姚文侃 2022-07-31 发布于湖北

史源历史专栏
关注

1950年,贺子珍和贺敏学几人,联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感谢他对李敏的照顾。在信中,还谈到贺子珍的近况。没多久,毛主席就回了信,希望贺子珍能好好保重身体,多关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贺子珍看到信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心里忍不住高兴起来。虽然他们没有相见,但是能得知主席的消息,她就心满意足了。

一次,贺敏学去北京开会,李敏很高兴,迫不及待告诉主席,舅舅来了。毛主席很快约见了贺敏学,两人谈了两个多小时的话,详细问起贺敏学离开井冈山后的经历。最后主席说,叫子珍结婚吧,成个家。

看着贺子珍多年受尽艰辛,身体又不好,主席是希望她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贺子珍结婚了,成个家,想来她会过得好一点。可身为哥哥的贺敏学,十分清楚子珍对主席的感情,对主席说:“主席,这个不好说,她不愿意没办法啊!”

主席沉默了片刻,想了想,那就算了吧。此时他还不知道,贺子珍对他的感情,竟还那么深厚......

时隔十几年,再次听到主席的声音

自从当年贺子珍去苏联,这一去就是九年,她再也没有见过毛主席,甚至连主席的消息,她都很少听到。直到1947年的冬天,经过主席的同意,贺子珍才带着女儿李敏回到祖国,在东北局工作。

正好嫂子李立英从华东撤到东北,上级出于对贺子珍的关心,让她去哈尔滨看看贺子珍。怀着难以言说的心情,李立英见到贺子珍。只见贺子珍双目秀丽,容貌端庄,皮肤白净,风采不凡。

还没等领路人介绍,贺子珍就迫不及待叫她大侄女。李立英连忙解释她的身份,她是贺敏学的妻子。得知误认,贺子珍歉意地笑了笑,急忙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并给她烧热水暖身。

或许是刚回到祖国,贺子珍的精神状态很好,接二连三询问亲人的情况。李立英告诉她,父亲去世后,母亲就被接到延安,生活得很好。毛主席不仅亲自照料老人的生活,还为她送终立碑。胡宗南的部队侵占延安后,把母亲的坟挖了。不久毛主席就带着部队收复了延安,拿出一些钱,请老乡给母亲重新安葬了。

听到这里,贺子珍的眼睛已含着热泪。她极力忍耐着,不让眼泪流下来。既为父母的去世而悲痛,又为毛主席的情谊而感动。

贺子珍让李立英接着说,哥哥贺敏学和妹妹贺怡这些年的事情。贺怡这些年在战争中,表现得很勇敢,即使落入敌人手里,也坚贞不屈,得到主席的表扬。为了营救她,他们用国民党一个将领交换过来。

回到延安,贺怡就做了一个大手术,胃被切除三分之二。当时她的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还是毛主席给她签的字。听到这里,贺子珍再也抑制不住感情,忍不住失声痛哭。等到情绪稍微平复,李立英才说起贺敏学。

他在战争中受伤,小腿和腰上各有一粒子弹还没有取出来。听到这里,贺子珍擦了擦眼泪急忙说:“这怎么能行呢?”想当初,她就是一块弹片留在头部,无法取出,一直折磨她到现在,经常疼痛难忍。

她怎么能让哥哥也受这样的苦?沉默片刻,她坚定地说:“我要现在给主席发电报,让他批准让哥哥回来,开刀做手术取子弹。或者干脆让他离开华东,调到东北。嫂嫂,你来写稿子吧。”

李立英有点迟疑,她知道贺子珍是关心哥哥,但是贺敏学是个军事干部,现在正是战事紧急的时候,按照他的性格,他怎么会放下职责去治病呢?再说,关键时刻,上级会不会放人也是一个问题。

可贺子珍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李立英拗不过她,写了一份电报稿。贺子珍通过罗荣桓,发给毛主席。没多久,毛主席就回了信。结果正如李立英所料,现在战事紧急,贺敏学是一线指战员,不方便轻易离开,等到情况好转再说。

贺子珍接到电报,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笑了笑:“嫂嫂的意见是对的,那就等战争结束了再说吧。”李立英陪伴贺子珍在哈尔滨,相处一段时间,两人相处得很好。贺子珍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很高。

每到周末,贺子珍就拉着李立英跳舞。贺子珍的舞姿优美,跳起舞来像只燕子一样,翩翩起舞。从她的舞姿中,不难看出她对以后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无限希望。几个月后,李立英要回前线了。

临走时,贺子珍给她一枚金戒指,让她拿着备用。李立英离开后,贺子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但在工作之余,她也很想念家人,想方设法联系到哥哥和妹妹。和妹妹贺怡取得联系后,贺子珍和李敏共同写了一封信寄给主席。

主席收到信后,给李敏发了封电报。尽管没有给贺子珍回信,但她知道主席是知道的。后来随着南方城市的陆续解放,大批东北的干部南下投入建设。正好哥哥也在南方,贺子珍受到影响,想南下工作。

经过组织的安排,贺子珍和妹妹贺怡南下来到上海。这时上海刚刚解放,哥哥贺敏学担任27军副军长,跟着部队进驻上海。由于上海刚刚解放,贺敏学和部队指战员们睡在马路上,都在马路上办公。

他得知两个妹妹到来,高兴得合不拢嘴。几人见面后,贺子珍关切询问贺敏学的身体情况,贺敏学也询问她们的情况,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闹。到了晚上,他们也舍不得分开,互相讲述各自的经历。

几天后,老战友谭震林邀请贺子珍去浙江杭州工作。贺子珍经过思考,答应下来,抵达杭州担任杭州市妇联副主席。对于这个新工作,贺子珍信心满满。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并且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干好,干出成绩。

就在她准备专心投入工作时,一个噩耗传来。妹妹贺怡在江西帮助她,寻找儿子毛毛的途中,被特务陷害,翻车身亡。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贺子珍悲痛不已,一连几天眼眶都是红的。

特别是贺怡的去世,是为了她,她的内心痛苦极了。她放下杭州的工作,来到上海,担负起抚养贺怡几个孩子的责任。1950年,贺子珍和哥哥几人,联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谈及他们的情况。

毛主席很快回信,希望贺子珍能多看看社会建设。主席也知道,贺怡是为了贺子珍而死的,她的内心一定很痛苦,让她多看看社会建设,就是希望她能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

一次贺敏学到北京开会,和主席谈话两个多小时。最后主席说,叫子珍结婚吧,成个家。贺敏学说:“主席,这个不好说,她不愿意没办法啊!”毛主席沉默片刻,那就算了吧。此刻,他还不知道,贺子珍对他的感情,竟如此深厚。

1954年,贺子珍无意中在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的一次讲话录音,她一下子愣住了。这个声音对于她来说,是如此熟悉,又如此遥远。她已经十几年没有听到过,主席的声音了。听到这十足的湖南腔,她说:“主席的声音还是那么洪亮。”

她忍不住听了一遍又一遍,听得连吃饭和睡觉都顾不上。直到第二天,她还在保持那个动作,耳朵紧紧地贴着收音机,一遍一遍地听。听到收音机没电了,烧坏了,她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只是从此,贺子珍病了,茶饭不思,神情恍惚,时清醒时糊涂。

贺敏学着急坏了,急忙把她送到医院治疗。经过医生诊断,贺子珍患上精神分裂症。医院给她配备一个医疗组,专门负责她的病情。李立英见贺子珍的病情时好时坏,只好给李敏写信,告诉她贺子珍病重的消息。

李敏又立即把消息,告诉毛主席。主席得知贺子珍的发病缘由后,流下了眼泪。他没想到,贺子珍对他的感情,竟如此深厚。很快主席给贺子珍写了信,叮嘱她要好好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好好养病。殷殷之情,跃于纸上。

这还不够,他又派李敏来上海,看望妈妈贺子珍。说来也怪,自从贺子珍看了这封信后,她的病情就慢慢好起来了。经过精心调养,贺子珍出院了,李敏也要回去北京。贺子珍特意买了南方新鲜的青菜和藕,让李敏带给主席。

主席的关心是贺子珍的良药

自从辞去杭州的工作后,贺子珍就一直在疗养,没有参加什么工作,成了个闲人。由于太无聊,她经常往返上海和福州,南昌等地,周而复始。在福州疗养期间,因为生活太过单调,李立英经常陪她散步,想办法逗她开心,偶尔去跳跳舞。

生活中,她还是很关心主席,经常向人打听主席的近况。有时她还要贺敏学给她看文件,方便了解主席的情况。她没想到,他们还有相见的一天。

1959年庐山会议,毛主席让人将贺子珍接上庐山,见了一面,两人整整谈了一个多小时。但因为时间久远,具体的情况如何,如今已不能考究。只是由于心情太激动,贺子珍回到南昌后,再次病倒了。

贺敏学十分着急,将贺子珍接来福州调养,还费劲心思请来名医给她治疗。可贺子珍的情绪太激动,拒绝一切治疗,甚至还把药洒了。兄妹俩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吵,可等短暂的冷战过后,贺子珍又主动向贺敏学赔罪。

两人又恢复乐呵呵的模样,让人哭笑不得。令人惊奇的是,每次贺子珍发病,只要李敏带来毛主席的问候,她就能很快好起来。好像主席的关心,就是贺子珍的良药。但自从李敏搬出中南海后,贺子珍和主席的联系就渐渐少了。

但她仍在盼望着,盼望着终有一天,他们能再见一面。1976年9月9日,主席离开他奉献了一生的祖国。当消息传来,贺子珍哀痛不已,再次病倒了。带着伤痛,她回到上海疗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她的心情也渐渐平复。

此时她已是满头白发,身体也不好,但她那一颗想为人民工作的壮志雄心,依然未曾改变。在1977年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贺子珍兴冲冲去了一次福建,看望贺敏学。在福建,她和贺敏学一起回忆起十几岁闹革命的日子......

贺子珍从小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有着一副悲天悯人的心怀。从懂事起,她就同情受苦的劳动人民,嫉恶如仇,向往革命。读书期间,她就开始积极接受新思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革命斗争。

孙中山先生去世那年,盘踞永新的军阀禁止悼念孙中山先生。怀着对孙中山的敬仰,贺子珍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带领女校学生冲出学校,参加孙中山先生的追悼大会。16岁那年,她就加入了共青团。

北伐军进入永新后,贺子珍成为永新县第一任妇女部部长。她带头剪头发,鼓励妇女拒绝裹小脚,推动妇女的解放。1927年反革命政变,永新政府瞬间倒向蒋介石,收买土匪偷袭永新县城,抓捕贺敏学等80多名共产党员。

由于贺子珍被调去吉安任职,因此逃过一劫。得知哥哥等人出事,她立即联系农民探监贺敏学,和贺敏学取得联系。后在袁文才的帮助下,她跟着队伍和狱中党员里应外合,发动暴乱,一举攻下永新,救出被抓捕的同志。

不久,贺子珍跟着袁文才等人,上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武装的第一位女战士。9月底,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永新县内,立即引起袁文才等人的注意。为了摸清楚情况,贺子珍假扮成村姑打探情况。

在看到墙壁上贴着的工农革命军的标语时,她撕下来带回井冈山。大家才相信,他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正好在此时,毛泽东派人送来亲笔信。经过协商,毛泽东率领队伍进驻茅坪。当天晚上,毛泽东会见附近的革命队伍,对气质非凡的贺子珍留下深刻印象。

11月底,工农革命军召开会议。在会上,贺子珍针对如何重建基层组织,打开割据局面的问题,提出请军队同志帮助的要求,得到毛泽东的赞赏。随后在袁文才等人的推荐下,贺子珍调任秘书,协助毛泽东工作。

在日益相处中,贺子珍和毛泽东产生感情,结为夫妻。在长期的工作中,贺子珍对党忠诚,革命信念坚定。为了革命,她舍生忘死,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侦察,也曾只身引开敌人,掩护毛泽东等人转移。

她的能力,得到毛泽东等人的一致赞赏。

1929年初,毛泽东率领红军,向赣南闽西进军。由于部队连续作战,日夜行军,行踪飘忽不定,因此很难获得外面的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急需获得一些报纸,了解敌情,便于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等部队来到瑞金,毛泽东迅速派人执行任务。贺子珍得知后,主动请缨,申请执行任务。不久,贺子珍和粟裕率部包围瑞金,带兵闯入城内,直奔伪县政府。看到满地散乱的报纸,报刊,贺子珍惊喜交加,迅速收拢起来,满载而归。

通过这些报纸,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敌人的企图,做出作战计划,赢得大柏地战斗的胜利。虽然贺子珍不是在前线战斗的英雄,但她却是英雄背后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就像毛泽东写的那首咏梅词,默默奉献,勤勤恳恳。

在艰难的红军长征途中,她更以坚毅的毅力,克服众多困难,成为走完长征为数不多的一位女战士。其中在长征途中,为了掩护伤员,贺子珍全身上下受伤几十处,奄奄一息。为了不拖累队伍,她提出留下。

按照当时的情况,留下无异于赴死。但为了全部战士的安全,她宁愿牺牲自己。毛泽东得知后,被她深深打动。他坚决要带上贺子珍,决不能把她留下。就这样,在毛泽东的要求和帮助下,贺子珍继续踏上长征,病情也渐渐好转。可这次受伤,她的头部被迫留下一块弹片,无法取出。以至于后来几十年,她常年忍受着疼痛。

1938年,贺子珍来到苏联。本以为是一个新的开始,却没想到,孩子的去世,让她再次陷入悲痛。很长一段时间,她独自在苏联生活,寂寞而孤独。直到毛泽东把女儿李敏送去苏联,才缓解贺子珍寂寞的心情。

后来经过王稼祥的帮助,贺子珍回到祖国。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她内心一直暗藏着要为祖国奉献的热血,可由于身体等原因,一直未曾实现。

直到1977年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她和贺敏学会面,共同约定好要一起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尽管她已经68岁,满头白发,早已过了离休的年纪,本应该在家安度晚年,但是她那一颗想要为人民做事的心,仍在强烈跳动着,放不下心中的热情。

然而就在她准备向组织提出工作的请求,准备以万分的热情大展抱负时,新的噩耗再次降临。一觉醒来,她的左手抬不起来了,左腿也动不了了。经过医生诊断,贺子珍中风,左半边偏瘫了。

很快她被送进医院治疗,可她再也没能站起来。这个打击,对于她而言,是沉重而巨大的。她渴望投入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又成了泡影。好在人民没有忘记她,组织没有忘记她。

1979年6月10日,新华社播放一则消息,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一消息,并把贺子珍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照片上的贺子珍满头白发,但面颊丰腴,神态安详。

原来贺子珍的老战友们,考虑贺子珍多年为党做出的贡献,建议增补她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上被采纳。

那天,上海市委书记王一平亲自来到医院,告诉贺子珍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贺子珍很高兴,说:“我太高兴了,感谢党和国家。”之后几天,贺子珍高兴得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心情十分激动。

9月18日,贺子珍抵达北京治病。但在她心里,治病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想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可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后,她一直没有机会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只能在心里一直盼望着。

终于机会来了,在护士和众人的带领下,贺子珍终于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推着坐着轮椅的她,缓缓向遗容陈列室走去。途中,贺子珍拿着一块手帕,慢慢地围绕主席走了两圈。

她想说些什么,但又什么都说不出口。最终她还是抑制不住心情,紧紧握住李敏的手,眼泪缓缓流下。再次看到毛主席,她有太多话想说,可又不知如何说起。可不管怎样,她心里总是记挂着主席的。

她的一生为主席生下六个孩子,虽然只留下李敏一个女儿,其他的孩子,夭折的夭折,送走的送走,但是多年的感情,早已深入人心。她也是一位纯粹的革命者,奉献精神赢得同志们的一致赞赏。在人们眼中,贺子珍是一位大爱无私的革命者。

她爱毛泽东,爱党和人民,爱战友,爱革命,唯独不爱自己。为了不拖累队伍,她宁可牺牲自己。为了让毛泽东等人安全转移,她宁可自己孤身犯险,甚至在疼痛难忍的时候,她曾哀求同志们,她拖累了大家,请你们给我一枪。

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她刚生产后就不顾伤痕累累的身体,毅然投入革命。直到身体不堪重负,晕倒在学校厕所,才不得不回家休养。她的一片忠诚,日月可鉴。

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贺子珍怀着无限遗憾,离开人世,骨灰被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