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缘2021~心碎有时尽 癫狂无了期

 贪靓的大猫 2022-07-31 发布于广东
抗击新病毒2021 之 港剧

       睇左三四十年嘅港片、港剧,经已兴趣索然,剧情、场景、台词、对白,早已形成一套港式模式。限于小岛思维,最阔的天空大不了就是美加澳纽的华人圈。制式(同国不同制)不同,限制了港人的想象空间,它有的模式和“新颖”,不过是荷里活电影的港版。
       经陈公子推荐,追这齣优酷(记住广州话读:hoogn,唔系读“箍”)独播剧至前七集,总体感觉,就系为爆炸而故作惊天,为枪击而故作走犯,为黐线而神神化化,为上床而宽衣解带,为惊悚而故作阴森黑暗,桥段真系老套死人。

       除了以电影的手法拍电视尚属可观之外,其他就靠感官刺激与所谓演技搭救。

       睇到黐线嘅一部《刑侦日记》,却又出现了层层叠叠的迷雾,一个又一个的惊悚恐怖,一人又一人的好去病来。
        人与社会,是真实,是幻象,越看越不清。想迷糊时,清醒;想清醒时,癫狂。

抗击新病毒2021 之 刑侦日记

       多重人格,是精神病症状之一,不同人格之间互无知晓和关联,因而表现起来,就是对个体行为的遗忘,失去记忆。
       警察部队容许解离症、燥狂相、强迫症等一众伙记继续当更当值,真会吓到人黐线㗎!

刑侦日记 之 三头六臂

主角劲峰 
不但有另一个人格 朱玑
又在韦睿杰的催眠之下
生出第三个人格 马特

三个人格 一段友情 两段爱恋
一帮异常人 五个连环离奇悬案
刑侦日记 其实可以改名为
蓝山日记 或 九加一院日记

广大荧屏前的观众
非得生出三头六臂
方可应付得来

好彩 后来的后来
融合出了新的人格Michael
令一切矛盾与纷争
得到暂时的歇息

黐线与癫狂发作
《刑侦日记》


刑侦日记 之 依然迷雾

       到十九集时,以为答案呼之欲出,殊不知,第二十集出现的时候,又飘来一片迷雾。
       现在,剧中人除了江sir无神经病之外,雁星依然懵懵地不清醒之外,凶手如藏于迷雾之中,完全看不清了。
      同 陈公子倾戏文,佢大胆假设凶手与江sir有关,因前面几集曾经出现过江与黑社会大佬的女人有染的画面。
       韦睿杰果真帮聂山?抑或公报私仇落井下石,置聂山于死地然后脱身?抑或韦睿杰的“认罪”只是一条妙计而已?
       到二十集,依然迷雾重重!

睇到黐线嘅《刑侦日记》

刑侦日记 之 出人意表

       更新至廿二集,疯回路转之际,谋杀游戏之人物再次浮出水面,竟令我惊颤!
      一个疯癫的群体,自上而下、由表及里,心生恶行的竟来自内部(警队),令人不自觉地联想起这些年来小岛上“疯起云涌”(片中总有云涌之镜头)的黑疯暴,其势力之一,便是出自内部。
        廿多集里反复出现的云涌以及光芒被乌云遮盖之镜头,充满深层之寓意。
       煲剧,不可忽略之细节。

癫狂可待
《刑侦日记》

刑侦日记 之 解构

      虽未追完全剧,但纵观廿二集以来,看似逻辑严密,又凌乱断续的剧情,都离不开主角劲峰的三个人格衍生(关联)出的事件。
        越是深奥难懂、又或似是而非的作品,编剧往往深藏了不易为人知的思想和目的。
       
       陈生试着解构这三个人格,及其背后投射的映像。
       阿Matt、朱玑与劲峰,香江社会形态的三个重大时期。阿Matt自小被欺侮,失去阿妈的理解与保护,被离弃、被谋杀。与一百五十年前被强占,后又被迫签订《南京条约icon》、《北京条约》被租用、被割让的小岛身世如出一辙。与阿Matt同被欺凌、与阿Matt牵手共患难的海蓝,以及妹妹朗晴,投射的无疑是同样遭遇的濠江。

       可悲可怜的是,当年的阿妈杨碧芯(清政府、母体)也是身心俱疲、恶病缠身,自顾不暇(清的腐朽与羸弱)。
       杨碧芯远走马拉半岛,令相依为命的劲峰兄妹二人,熬过了漫长孤独痛苦的成长期(成了英葡殖民地)。
       而突然有一天妈妈回到兄妹身边,妈妈要补偿当年的阿Matt,妈妈要保护女儿朗晴,那是一种伟大母爱的回归(港澳重归祖国怀抱)。

       母子三人的重聚,固然仍有伤痛的记忆,但三方一直努力磨合与弥补。
       妈妈的汤水(祖国的滋润和关怀)无疑是副人格朱玑最渴望与最期待的。
      劲峰的正义与坚毅(小岛上的正义力量)无疑也是妈妈最为欣赏和安慰的(祖国的支持),即使劲峰与杨碧芯之间仍有隔阂(事务上的异见),但并不影响感情的回归(小岛与祖国目标一致),重建一家的和睦融洽,是彼此的终极目标。

       那个幽幽常现的小柔,不用言说,你会明白的,陈生不想画公仔画出肠了。
       创伤愈深,治愈康复过程愈漫长,经历更曲折,情感愈受煎熬与考验。

《刑侦日记》 一曲悲壮的香江之歌


刑侦日记 之 解构

       每日的期待,终于迎来“大结局”。剧情跳跃式的进展,有如录影带的快进模式,令脑海保留的,是印象,而无需太多细节。

      杨碧芯历经的妄想之痛,其实并非完全是“妄想”,是现实中的被利用、被胁迫。
        母亲杨碧芯(祖国)对子劲峰(小岛)之爱,发自内心,并穷尽最大的努力,以图消弥曾存在的误解与伤痛(意识形态的对抗对立),最终令劲峰衍生出融合的人格Michael。
       与母亲杨碧芯和解、与苑芊及Madam星同时的和平相处,显示劲峰,这个同样经历万千痛苦的肉身(国土),终于迎来拨乱反正的曙光,他(小岛)虽仍有阿Matt的不羁与调皮(制度观念的异同)特点,但已不属主人格(再起不了风浪)。

       一切看起来,无论母与子均已痊愈。
      祥和气氛下的最终一刻,竟然被那只绿眼睛(西方邪恶)和诡异的微笑破坏了(暗示西方与本土恐怖势力依然不甘)。
       于是,这“大结局”,其实是编剧留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幻像,试图令我们一齐“癫”落去(情势发展)!

癫狂无尽 《刑侦日记》


《刑偵日記》 之 最精彩的对白

        聶山: “楊碧芯!”“我係癫嘅!你唔好逼我!”
        楊碧芯:“我都係癫嘅!唔信你去問韋睿傑!”

-☞ 广州话用法 : 癫 
-☞ 煲冬瓜用法 : 疯
=☞俗世用法 : 傻、不正常、精神病、黐线、黐孖筋

*^_^* *^_^* *^_^* *^_^* *^_^* *^_^* *^_^* 
     倘若你喜爱“贪靓的大猫”的文字风格,
     倘若喜欢细细品味大猫的心情随思,又或希望紧随大猫的步伐,追随大猫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