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读】深入中国父母骨子里的家庭教育“四大情结”,你中了几个?

 老沔城人 2022-07-31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深入中国父母骨子里的家庭教育“四大情结”,
你中了几个?


    这十多年来,家庭教育图书涌现出很多!这个现象也生动地说明了国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热情。但是,今天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非但没有越来越少,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烈!这是多么让人窒息的感觉。

    最让人忧虑的,不只是大多数父母的集体性焦虑给孩子带来的过多的无谓的烦恼和伤害,还有很多活跃在家庭教育界的各种形式的“专家”和“教育培训机构”,我不知道他们哪来的勇气就敢自诩专家,又哪儿来的底气在各种场合大肆宣传废话连篇,更无法接受那些打着教育旗号高喊“别让和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敛财,这些所谓的“专家”和“专业机构”又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现在只是追求提高孩子的分数以及父母的满意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国很多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思想已经和这个时代的孩子成长完全脱轨,如果不能首先从根本上给那些迷茫的父母做指导,其实一些的努力最后效果都微乎甚微。

    常常对于需要一对一指导帮助的家长我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吗”,因为在这些年的不断实践中,在给父母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困难就是来自历史和传统的挑战。虽然他们迫切想让孩子有所改变和进步,但是他们自己却不会。事实证明,当父母也愿意为孩子改变时,我们就迈过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阻碍,后面的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

    中国父母传统家庭教育的“四大情结”

    “家主”情结——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孩子要全听自己的

    我们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精神特质就是控制和保护,这是受于文化的影响,我们对教育更多的理解与实现是通过对孩子的管束和满足,缺乏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发展的教育认知。

    控制意味着:父母说什么,就应该是什么!你是我的孩子,所以你得听我的。

    于是父母“家主”的身份得以显现,父亲做的是皇帝,言语就是命令,孩子不得不从;母亲垂帘听政,对细节上的事情补充,在孩子眼里'唠唠叨叨’。我说了就算,孩子就要服从,因为觉得自己比孩子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无论自己在社会上的成就是否如意,“家主”在家庭中也能好好威风一把。

    所以,中国的孩子要么特别顺从,缺乏独立自信的人格,要么就和父母非常对立,由于负气而错失良好的人生机遇。

    “恩主”情结——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对其有恩,付出很多,所以,孩子要对自己好,无条件顺从自己、报答自己、孝顺自己。

    这里我想分享一段胡适先生的话: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关系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的参与让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也只是碰巧成为我的儿女。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必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是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而我是爱你的。

    但,我不会以父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我们都有这种“恩主”情结,是“孝顺”文化的产生的一种精神特质,《弟子规》的热捧也是为父母们的霸气平添了几分戾气,我并非说这不对。而是我们已经超过这个最佳的“度”,超过了就会起反效果,现在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我常听我的家长成员说:“我从小那么疼她,把所有的最好的都留给了她,她却一点都不会感恩,不知道心疼我,心力交瘁”。

    万事皆有“度”,胡适先生的这段话,我想就是意识到中国的教育的“度”量失衡。

    “孩奴”情结——凡是依从孩子,只要孩子高兴就好,无论对错。

    保护的意味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保护的极致表现是:你所有的愿望,我都会满足和顺从。

    孩奴的表现如:很多小朋友5岁多了,吃饭没穿衣都还不能自理,还要父母喂食,还要父母穿衣穿鞋。这样过度的爱,会让孩子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会降低孩子的生活品质。

    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不久便开始组建家庭,本身没有太多积蓄,买房不啃老,根本无法成家立业,但是买房靠啃老的话,几十万的首付又会让父母紧衣缩食,成为悲催的“孩奴”。这就是“孩奴”的现实写照。

    “爱奴”情结——毫无理由地爱孩子,肆无忌惮地把爱用“批发”和“零售”的方式塞给孩子。

    曾看到一个报道:有一个孩子因为打针而啼哭,孩子奶奶为了给孩子“解气”,愤愤地打了护士一个耳光,事情被曝光后,一时舆论哗然。

    如果说“恩主情结”是用爱绑架孩子,那“爱奴情结”就是用爱绑架自己。我们会发现,很多“爱奴”父母的信条就是“爱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然后用无限的热情和激情澎湃的“浇灌孩子”,因为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所以自己的做法就都是对的。


    所以,为什么我这篇文章的主题要告诉家长——角色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角色确定了才有针对性的定位,有了定位才有界限。

    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好,父母首先得到有自己的人生,得让自己活得好,父母不是为了孩子才认为自己活得有意义,只有真正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自己的生命有了分量,才能帮助孩子看到生命的真相。一定要找个和孩子无关的人生目标。

    其次,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父母承担的角色是多样的:

    襁褓中嗷嗷哭喊的孩子往往不是饿了就是尿了,需要父母像保姆一样及时提供支援;

    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时,父母又像保镖 一样;

    父母教孩子游泳或者是骑车时,又像一个教练一样;

    孩子对学习和生活有什么不解时,父母又像一个老师一样细致给孩子讲解;

    孩子需要有人陪伴玩耍时,又像一个朋友一样。

    其实,家庭教育是否好,父母在整个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开心,都是和角色进行和扮演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父母要懂得一不同的角色来完成教育目标!

    因为爱,所以关注、宽容、接纳、热情,而且善良。

    因为爱距离,所以小心、得体、节制、收敛,懂得放手。

    因为爱的有智慧,所以才收获幸福。

    做轻松开心的父母,从改变家庭教育思想开始,从修炼角色开始!

    愿天下父母爱得更有智慧,家更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