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学习时间很长,付出了好多,却没什么效率,没什么收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利用时间能力不足,瞎忙活,凑热闹。 那如何高效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呢?需要遵守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明确任务,绑定时间。 很多同学总是被动学习,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老师留什么作业,就写什么作业。自己没有盘算和规划,也不知道自己哪里行哪里不行。 那怎么办? 要明确任务,绑定时间。 每周抽一个固定的时间,把下周计划学习的内容列个清单。哪些需要预习,哪些需要复习,哪些需要背,哪些需要记,哪些需要整理错题的,一一列出来。 然后绑定时间。哪些任务周一完成,哪些任务周二完成,哪些任务留到周末完成。 稍微盘算一下,就会发现效率立马提升了。就像办年货,先列个采购清单,然后再去超市按图索骥,事半功倍。 第二,化整为零,见缝插针。 很多同学总是抱怨作业多,天天做到12点,没时间复习预习。 他们总觉得,学习就得有大块时间,需要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去复习,去预习。 错了,真正的学习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比如课间五分钟,完全可以把一节的课本读一遍。 下节课的课间三分钟,五分钟,可以把笔记背一背。 午休的时候,完全可以整理个错题…… 背单词没必要非得30分钟、1个小时的整块时间。 走路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一次背两个,背三个,不都可以吗? 利用零散时间,才是时间的利用高手。 化整为零,见缝插针,睡觉之前、刷牙的时候,上厕所的路上,投篮球的时候,没准能想一个概念,关键是脑子里没有这种意识,有意识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第三,调整顺序,有文有武。 人一起床就做两道数学压轴题,是不是很费劲?这时候可以学学语文,背背单词等,进入状态了,再学理科。 比如学完数学了,别着急学物理,中间插一个政治地理历史什么的。 调整好顺序,效率也会高上来。 比如学英语之前,先把单词背一背,做英语题效率就高了。 写物理作业之前,先把物理概念定义复述复述,把公式多写几遍,再做物理题,就会发现,做题就熟练多了。 这就好比打球先热身,有文有武,搭配好了效率就提高了。 第四,有所取舍,先易后难。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同样的时间,大家不可能把一样的活儿都完成得一样好。 比如说基础生,基础题、中等题、难题一起做,效率不会高。不如把难题舍掉,有限的时间把基础题好好研究研究。如果连基础题做起来都费劲,那干脆就不要做题,先背概念、背定义。这就好比切菜,要先磨刀,刀磨得不快,切菜就费劲。 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学会舍掉一部分,集中精力做目前最值得做的事情,最应该做的事情。 学习不怕慢,就怕没积累。慢就是快。就跟盖楼一样,盖得慢一点儿,但是盖的结实,也会慢慢地盖起高楼。 怕的就是什么活儿都干了,但是什么也干得不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