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晚清名臣肃顺如果没被杀,是否可以避免后来的割地赔款情况?

 人文之光 2022-07-31 发布于辽宁

清朝咸丰帝去世之前,安排肃顺等八个大臣为辅政大臣,辅佐新继位的小皇帝处理国事。不过,肃顺还没来得及发挥自己的才干,就被西太后联合恭亲王铲除。

有人认为:肃顺的死是晚清历史的一大损失,因为如果肃顺不死,后面割地赔款的局面就可以改变。

不过,个人认为:肃顺如果没死,清朝的灭亡只会更快。

1、正直大臣肃顺

不可否认,肃顺是咸丰朝廷中,难得的正直大臣:肃顺虽然是旗人,但是他提拔人员,只考虑人的才干,不考虑这个人是不是旗人;与此同时,肃顺还是一个很清廉的大臣,对于贪腐这种事情,肃顺深恶痛绝。这算是明清官场中的一股清流。尤其是再道光、咸丰这种整个大清朝无官不贪的范围下,算是很罕见的。

因此可想而知,肃顺在朝廷中的人缘很差。毕竟,贪官为主的清朝朝堂,肃顺这种人自然也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不过,对于肃顺的情况,咸丰帝十分清楚。毕竟,在当时的官场上,肃顺算是“奇葩”,而这位“奇葩”,自然也会引起咸丰帝的注意。

此外,肃顺还是为干臣: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肃顺在为咸丰朝廷发掘诸如曾国藩、胡林翼等人才,算是为清朝延缓灭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在咸丰帝眼里,肃顺没准算得上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人物。

2、咸丰帝的想法

咸丰帝之所以让肃顺辅政,除了考虑到肃顺的正直以及干练以外,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咸丰帝骨子里比较排外,同时咸丰帝希望让清朝恢复到鸦片战争前的状态,继续停止和洋人来往。而肃顺其实也是这样的主张。所以咸丰帝考虑:虽然自己没了,但是如果肃顺能辅政,那么,咸丰朝廷的很多主张,还可以在下一任朝廷中继续延续下去。

换句话说,肃顺如果仅仅正派、仅仅有才干,还不足以成为辅政大臣的首脑。

其实在晚清诸帝中,咸丰帝算是十分强硬的君主。咸丰帝一直认为大清国依旧处于天下无敌的状态,所以,对于道光朝廷留下来的《南京条约》,咸丰朝廷压根不想承认。为此,咸丰朝廷和列强的的矛盾才不断激化,最终,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肃顺之死

其实肃顺之死,对晚清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儿。

肃顺确实正直,确实干练,但是,如果肃顺掌管大清国,那么,洋务运动必然不会发生。因为咸丰帝和肃顺都十分抗拒洋务。

虽然后世都洋务运动评价不高,但不可否认,因为洋务运动,晚清的军事和财政水平得到提高,在近代国防工业和近代财政制度的助力下,清朝才得以消灭太平军、捻军、云南和西北的回军,并收复西域。

如果没有洋务运动呢?

按照同治初年的情况,如果不是及时进行洋务运动,那么,清朝即便没有被太平军推翻,也会被诸如太平军、捻军等各路反抗军的群殴之下,彻底崩溃。而晚清如果在19世纪的60年代崩溃,那么,后续的历史何去何从,还真是未知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