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虎生威44.七月】爱笑的我,运气不会差

 互动与成长2578 2022-07-31 发布于福建

7月小盘点

两个培训、一个考试、一个“报名”、两本共读、

一个“任务”、6次“日有所跑”

一个“自律”行动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读过的书

走过的路

当真都算数?

前段时间

朋友说

“退休之后拼孩子”

现在我用以终为始的角度

尝试倒推思考

认同她的说法

回看自己7月的种种

很容易发现

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

也确实少

诚然

有一种“让更好的自己引领孩子”的说法

而反思自己

却未曾抵达这样的高度

最近常说“先完成,再完美”

有时候发现自己在养育孩子的途中

竟未曾达到这个点

所有孩子的问题都应该从父母身上

选根溯源

可为什么在自己身上

没有贯彻这个理念呢

参加了一天家庭教育的主题培训

关于阅读的学习,总共有4

而这两个主题,不就是我工作和生活都需要涉及的面吗

学习了理念

跟不上实践

一切都苍白无力

不去剖析哪里不对

先来分析当下要做什么

监督日常的时间安排、完成进度

亲子时光,日投入30分钟(暑期特别版)

(这两个要求,也要列入每日打卡项目,养成习惯在此一举)

暑期过半

虎年过半有余

本年度计划完成占比多少呢?

2个半路被“拦截”的作业待完成

我自己所谓的积极主动

大概只是脑海里的一点意识

在行动上

未达

摘录:

1.“幸亏我爱笑,生活才没有那么糟糕”

2.“希望我在你的生命里,也能是一份礼物,如此珍贵”

小故事:上半年,我的精神内耗有点大,以至于现在要想起一些该有的故事,竟然无从下手。没有故事,只有“酒”。

《童书里的教育学》个人打卡摘录:

7.16

金句:P31沟通就得有来有往,能够来回十多次理解与推动思考的对话,才是高质量的对话。

这种说服练习是极其宝贵的,是情绪、情感、认知全面协调发展的难得机会。

《我要养大蜥蜴》这本书中所呈现的案例真的非常经典,现实中,能有这样境界的妈妈着实少。因为我发现自己就极其缺乏耐心,尽管自己脑海里装了那么多的理念,而实际上在运用的时候显得那么的苍白。例如,近段儿子拿来记录本,希望我在他的文字后面有所回应。而我因自己状态的欠缺,迟迟没有回复。之所以这样,是我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我有畏惧自己在表达过程中的疏漏。而此刻,我决定即便有疏漏,回复又如何呢?真实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应该是母子之间沟通的基石。

这里还讲到“充分满足”,我又有些惭愧,看起来我是个比较大气的妈妈,而实际上在孩子心中,也许我还对他有一定的限制性。很多时候,是不是需要给孩子充分的自我选择空间,共同剖析得出选择当下可能出现的后果,告知他如果自我可以负责,那么我就支持满足。“高质量对话”,我想不仅仅体现在亲子关系上的需求,同理可证于任何关系之间的沟通层次。

7.17

《图书馆狮子》这绘本,我是看过的,为书中的狮子和馆长麦小姐点赞。狮子的努力付出,麦小姐的理解与接纳,都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可从中得到的启发,远不及书中徐老师总结的那些。规则本每月,当有具体需要情况再具体制定。不要人为地给彼此增加负担。公众场所的规则是要理解与尊重。当有特殊情况,人性化调整是很美丽的事情。接受一个规则的调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好像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多么难。

放到家庭中,规则的建立与维护,需要家庭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基于尊重与接纳。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段时间的落实会发现缺失,就一定需要修正。比如,本来和儿子约定每天看书一小时,后面发现学业压力太大,这个时间就进行了调整。如果大人总用老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问题,那么可能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从而,孩子会产生一些问题。

书中43页的两个准则,给我很大的启发。1.学习问题,默认孩子既不知道也做不到。2.行为问题,默认孩子知道却做不到。“无条件地积极帮助”,这点我确实还做不到。“告诉什么是正确的,如何做”,这点也还没做到。特别现在青春期的娃,我会觉得自己很多不会,会说“我心里上支持你,其它确实也帮不上”。这样的语调,娃的内心里是不安的。



互敬互爱,

成于他人。


动手动脑,

长于自我。

申明:本图文皆为小编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