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不过是时间的过客

 12345csdms 2022-08-01 发布于湖南

原创 饶卫华 知识产权与竞争法律实务 2020-07-17 18:08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经过20多年的宦海沉浮后,54岁那年,奉旨调回老家洛阳任职。在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写下一组怀古诗《金陵五绝》,其中最著名的是《石头城》和《乌衣巷》。《乌衣巷》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只想说说《石头城》。

公元212年,东吴孙权将政权迁至秣陵(今南京),为保障都城军事安全,在石头山上筑城,修建宫殿,取名石头城。石头城扼守秦淮河与长江交汇口,“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成为金陵西边的防守要塞。六朝相继建都于此,金陵渐成江东繁华之地。但这些朝代国运极短,在极尽奢华之后,至唐初已逐渐废弃,成为一座“空城”。

孙权筑城600年后,刘禹锡来到石头城遗址,写下了这首《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时的石头城,已是一片荒凉。虽然城池还在,仍然被群山环绕,但当年的防守森严与都城繁华,早已不复存在。潮水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城廓,似乎也感到了寂寞,在触碰到冰冷石壁的那一刻,又带着叹息退了回去。夜已深沉,淮水东边的月亮,这位故国当年的见证者,此时像一个幽灵,悠悠地徘徊在城垛上,好像在寻找什么,又好像在留恋什么。


这首诗的高明处在于,它似乎只是在写景,但抒情和议论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句正面写史,只有“故国”二字,交代了诗的历史背景,但仍然写的是眼前景。曾经的“故国”,现在成了“空城”,强烈的时空对比,让人无限感慨。怀古诗中经常用到古今对照的写法。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写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原来是作战用的铁戟,现在变成了一块废铁,经过一番磨洗,才认出原来是赤壁之战留下的武器,写的也是铁戟与废铁的今昔对比。即便是同样的写法,但刘禹锡仍然技高一筹,特别是潮水的“寂寞回”,写出了人的情绪,写出了历史的虚无感。

这首诗最值得赞誉的是后面两句,它赋予了这首诗灵魂。淮水东边的旧时月,只有它曾经照过古人,见证过故国。李白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余问之》中写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但在刘禹锡笔下,这个旧时月,好像有生命。曾经鲜活的人物,如今都已杳无踪迹,只有这个旧时月,穿越时空,穿云破雾,“还过女墙来”,好像在悠然窥视这个不断繁衍生息、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只有这轮明月,亘古不变,它见识过了无数沧桑巨变,起伏沉沦。一切历史,一切丰功伟绩,在这轮明月之下都是渺小的,都是经不起时间审视的。

当刘禹锡站在秦淮河边,看着一轮明月沉吟的时候,他可曾想到,1200年后的今天,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写下对他这首诗的感悟?当年在江边发思古之幽情,今天又被后人怀想的刘禹锡,如今在哪里?清风明月依旧,只是不见了书中故人。李白说,“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诚哉斯言!

对时间与人生有着更加旷达和透彻理解的当属苏轼。当年苏轼被贬黄冈,在朋友的陪伴下畅游赤壁,然后写下风流千古的不朽奇文《前赤壁赋》。苏轼问那个吹洞箫的朋友,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你为何吹出如此悲凉的箫声?朋友感叹,你看那个横槊赋诗,吟诵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曹孟德,算是一代英雄了吧,如今在哪里呢?人活一世,不过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个朋友,其实就是苏轼内心的自己。但很快,苏轼的另一个自己安慰前一个自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不要羡慕长江的无穷。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天地之间的造化,我们何不尽情赏玩快意呢?

图片

人在时间面前,不过是一个过客。无论你位高权重,还是卑如尘埃,无论你香车宝马,还是一贫如洗,这些都是暂时。正如庄生晓梦迷蝴蝶,你以为自己在做梦,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但谁知道你是不是一只蝴蝶,梦见自己是一个人呢?人的荒谬在于,把眼前的东西当作永恒,或志得意满,或苦海无边。只是天下哪有什么永恒?永恒的只有时间,有时连空间都不算。

我们不过像蜉蝣一样寄生于天地之间。茫茫人海中,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更是无名之辈。你看那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也不过千人左右,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的人物更少,只有几百人。同时代的其他数千万人,不过是历史的陪衬,时代洪流中的泥沙。我们生前还认识几个人,身后还有几个人记起?就像韩磊在一首歌中唱到,“千百年之后,谁还记得谁?”

明白这个道理,或许我们可以活得更轻松、更坦然一些。遇事不再焦虑,凡事留有余地。得到了不沾沾自喜,错失了也不必颓废沮丧。不要自视甚高,也不必自轻自贱。行到宽阔处给别人留一条路,走到逼仄处内心也要从容有余。

2003年非典肆虐时,北京市原市长孟学农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去职。很多年后,有人问起老孟是否要辩解,老孟回答,“狭路相逢宜回身,往来都是暂时人”。这两句力透千年的诗,出自明代顾起元的《无题》:

相逢狭路宜回身,野渡宽平好问津。
底事排挤同踬扑,往来俱是暂时人。

参透了这个道理,明白了大家都不过是“暂时人”,也就放下了排挤、放下了仇恨,放过了别人,也放过了自己,随之而来的,也就有了宽松的心情来欣赏渡口的风景,曼妙的人生。

推荐韩磊歌曲《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

韩磊 - 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mp3音频: 00:00 03: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