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赏析 | 凤阳花鼓,安徽凤阳

 ldtsg1957 2022-08-01 发布于四川

凤阳的概述

凤阳(因县城位于凤凰山之南而得名),是安徽省中东部、淮河南岸的一个县,隶属于安徽滁州市。凤阳县的总面积为1949.5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府城镇。根据“七人普”数据,凤阳县的常住人口为63.19万。2021年,凤阳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58.5亿元。

  

注意,“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古人以此为不少城镇村落取名,至今留存不少,如湖南衡阳(处衡山之南)、河南洛阳(居洛水之北)、陕西华阴(居华山之北)、江苏淮阴(处淮河之南)等。实际上,古人的这一套“阴阳学说”,具有一定的地理道理:

中国大部(特别是中原一带)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终年没有太阳直射之日,山地的南坡为常受太阳光照的阳坡,而山地的北坡则较少得到太阳光照(阴坡)。中国地势整体西高东低,大河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多为侵蚀岸(阴岸),而北岸泥沙淤积为主,凸出表象显著,且河岸较为干燥,故为阳岸。

  


凤阳的历史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钟离县(以古钟离国为名)。此后,直到元代,县制(名称)较为稳定,基本没有大的变动。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为临濠县(旧为濠州治。濠,音同豪)。次年(1370年),改临濠(因古濠水而得名)县为临淮(意为临近淮河)县。

  

洪武六年(1373年),置中立府。次年(1374年),将府治迁往凤凰山之阳,故改名“凤阳”(另析临淮县四乡置凤阳县,府县同治)。明代,因为皇室先世陵墓的所在地,且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曾建为中都。清顺治二年(1645年),凤阳府(县)改属江南省(原明南直隶改名为此)。

注意,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皇帝)。同年秋,明军攻占大都(今北京,元朝都城),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而分设江苏、安徽两省,凤阳府(县)改属安徽。乾隆二十年(1755年),临淮并入凤阳县(清代凤阳府辖境大幅缩小)。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府制,仅留凤阳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析凤阳县建蚌埠(音同迸不)市,凤阳辖境范围自此奠定。

凤阳的自然

凤阳位于江淮丘陵(分布于大别山至洪泽湖、南京之间)地带,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以侵蚀剥蚀山、丘陵为主,中部为河流阶地和岗地(起伏较小),北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其中,狼窝山是全县最高点,海拔340.3米。凤阳境内有淮河、濠河等河流,淮河是凤阳县境内最为重要的水系。

  

凤阳地处秦岭—淮河一线附近,气候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即兼有亚热带和温带(季风)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当地年均温为14.9℃,年降雨量为904.4毫米。受东亚季风的影响,降水季节、变率极大,且地处淮河中下游,汇水量巨大,外加平缓地带排水不畅,“十年却有九年荒”。

注意,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及伏牛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扬州江都区三江营入长江,另一部分水流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000千米(黄河夺淮后,打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

  

凤阳的人文

凤阳的区位优越(地处南京、合肥、徐州三大城市的中心),交通便捷。其中,京沪、京福(北京至福建福州)等高铁(合蚌客专,即从合肥至蚌埠的客运专线)、津浦铁路(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铁路线,今为京沪铁路的一部分)和合徐(合肥至江苏徐州)、宁洛(江苏南京至河南洛阳)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凤阳农业发达(1979年,凤阳小岗村的农业“大包干”、包产到户,一定程度上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盛产稻、麦、大豆、甘薯、烟草(“凤阳烤烟”以品质优良著名)等农产品。工业层面上,凤阳有采矿(境内矿藏丰富,石英岩储量大)、机械、化肥、水泥等部门。

凤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明中都皇故城、龙兴寺(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韭山洞(喀斯特溶洞)等。凤阳酿豆腐(又称“御膳豆腐”,是凤阳洪武宴的代表菜品)、梅市咸水鹅、刘府大肠面、花园湖大闸蟹等名优特产(美食),远近闻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