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父子之间持续12年的“网瘾战争”,如今终于有了结果

 优家教育 2022-08-01 发布于北京
文丨 优宝 

去年8月份,已经51岁的郑立书来到长沙。
 
顶着三伏天的大太阳,他穿着一身自制红马甲,头上还戴着头盔。
 
但这些并不足以让路人侧目,他身上还有3样特别的东西。
 

所有图源:北青深一度
 
这第一样是他骑的山地自行车,车后座竖着一面条形旗,上面写着一句话:“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
 
第二样则是在他头盔上面,帽檐前后两端各绑了一根铁丝,铁丝中间一小张横幅被支了起来。
 

 
上面同样有一句分外显眼的话:“林则徐转世”
 
第三样则是他手里拿着的大喇叭,只见他运足了气,用喇叭奋力嘶吼着一首打油诗:
 
“汉口江滩,人满为患;
 
网络游戏的灿烂,福兮祸焉;
 
家长的呐喊,喊声震天;
 
男儿有泪不轻弹,伤心的游戏何时关!”
 
为了治疗儿子的“网瘾病”,这个男人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十几年。
 

 
来到长沙时,已经是他出来的第12个年头了,仅剩的几万块钱积蓄也花光了,如果得不到资助,长沙便是他的最后一站。
 
不料想今年又有人在北京街头看到了他的身影,而他也将这13年与儿子的“网瘾战争”向我们娓娓道来。
 
面对孩子的网瘾问题,他和妻子都做了些什么?他又为何要从家出来到处游行宣讲?他们的努力起到效果了吗?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从头说起。
 

清华北大的苗子
 
13年前,湖北人郑立书做了点小生意,因为工作需要,他给家里添置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那一年儿子郑钊(化名)正在读初二,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黄冈中学选拔尖子生的候选人。
 
按照以往惯例,黄冈每年都会在全省选拔尖子生,但只会点名应届毕业班的学生。
 
郑钊这算是被破格选中了,为此全家上下都很激动。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他的优秀有目共睹。
 
郑钊初中上的是小升初的私立学校,实行寄宿制。
 
初中第一个学期期末他便拿回7张奖状,成绩也一直都是班级第一名,年级前三名。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他学习非常认真,字不算漂亮但非常工整,基础知识从不出错,只要保持稳定,以后走进清华北大的校门绝不成问题。”
 
那时的郑钊乖巧认真、对学习有着非比寻常的热情。
 
令班主任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发烧回家,病还没好就又回到了学校。
 
班主任心疼他,想劝他好好休息,可他说:“我觉得在家里没意思啊,在学校还好一些。”
 
那时,郑钊的母亲在外打工,父亲也刚做挖沙生意不久,两人都很忙。
 
但郑钊很让人省心,每次父母回来都能看到儿子在埋头写作业、练字帖。
 
父亲给他买了一些辅导书,他自己也买了很多字帖、词典。
 
“那时候我倒希望他玩,真的。但他很少出去玩,老在家学习,看起来很累。”母亲陈田红说。
 
郑立书有空就到学校去看看儿子,他记得父子俩的聊天内容大多是:“在学校还习惯吗?学习有没有困难?与同学相处怎么样?”
 
印象中儿子每次都只回答他两个字:“还好。”
 
“那时候太忙了,也没有想过搞亲子关系。”郑立书说。
 
他感觉到,儿子去寄宿学校后变得安静、内敛、不爱玩了。
 
暑假想带他去外面玩儿,他也一反往常地拒绝了。
 
“因为是玩的事情,没有太在意。”郑立书认为这是儿子爱学习、更成熟的表现。
 
可购置电脑后的那个寒假,当儿子从寄宿学校回来,一眼就被这个新奇的东西吸引住了。
 
整个假期,儿子就像是黏在了电脑面前,父母叫他吃饭,他嘴里说着“等一下”,眼睛还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
 
叫他睡觉,他也喊着“等一下”,屁股却始终坐在电脑桌前。
 
睡觉的时间也从晚上8点,慢慢拖到了11点。
 
他还没有察觉儿子这是染上了“网瘾”,只当是让孩子放松放松,缓解下学习带来的压力。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们父子二人之间的这场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挽救不了的废物
 
很快到了开学的日子,可儿子还是蓬头垢面地坐在电脑跟前,迟迟不肯出门。
 
等了一个上午后,父亲不耐烦了,他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现在就跟他上车,先去理发店,然后再送他去学校。
 
可儿子却把脖子一梗对他说:“今天剪了头发,我就不上学!”
 
做父亲的哪能惯着这个,最终儿子被强行带到理发店,妥协了。
 
事后郑立书回忆道:“当剪刀靠近儿子的那一刹那,我明显感觉到儿子整个身子都塌下去了,不再反抗。”
 
果然,这场小战争让儿子对上学这件事更抗拒了。
 
他回到车上,死死抱住座位靠背,父亲和车上的邻居一人拉他,一人掰开他的手指才勉强把他拽下车。
 
可他怎么都不肯进教室,无奈之下,父亲只能将他又送回了家。
 
回家后他不吃不喝,在客厅干坐了一整夜。
 
再后来,只有父母不在家时,他才回到客厅走一走,吃点东西。
 
而当父母在家时,他便终日缩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言不发,只有逼不得已才和母亲简短交流几句。
 
此时郑立书开始感觉到他们父子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痕,而这道裂痕在往后的十余年里越来越大,直到将两人彻底隔绝在不同的世界里。
 

 
家中,新的战争很快打响,父亲停掉了宽带,儿子就开始天天待在客厅看电视。
 
父亲又给家里断了电,可这样一来他们夫妻的日常生活也成了问题。
 
他发现,儿子特别喜欢看电视上的台球节目,于是便想要求和,给儿子买了台球桌,还找来儿子的朋友陪着打台球。
 
那段时间里,儿子渐渐从屋里走出来了,脸上也有了笑容,但打了一阵后就又不出来了。
 
他又找来了儿子的老师、同学,到家里给儿子做思想工作,但大家都没能问出儿子内心的想法。
 
有个发小认为,也许是父亲此前的各种强硬举措伤到了儿子的内心,儿子脾气又很倔强,还处在叛逆的青春期。
 
这下父亲也没招了,他开始四处烧香请愿,甚至听算命先生的话新盖了房屋。
 
第二年春天,奇迹发生了,儿子突然答应回去继续念完初二下半学期,但前提是不再回原来的学校。
 
父亲顿时感觉看到了希望,连忙托关系换了一所公立初中,那里环境相对宽松,每周可以回家一次。
 
来到新学校后,儿子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的成绩,父亲感觉自己那优秀上进的孩子又回来了。
 
他也答应儿子,只要去学校学习,就允许儿子继续玩游戏。
 
“每次他回来我就提心吊胆,担心他不去学校。”在家里,母亲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教育交由父亲负责。
 
似乎是要印证父亲的担忧,期末考试前,儿子再一次辍学了。
 
这一次,父亲没收了儿子的手机,儿子以绝食抗议,三天三夜没有吃饭。
 
但父亲却表示自己绝不会妥协,并一脚把儿子从二楼踹到了一楼。
 
“我的心在滴血。”郑立书说,六七岁看病时医生将整片指甲拔下来儿子也没哭,但那次儿子却哭了。
 
最终,他把手机还给了儿子。
 
有老师找到他,劝他给儿子找找心理医生,可他一开始还有些抵触:“我觉得我孩子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但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在老师引荐下,还是联系了一位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
 
他假借旅游的名义带儿子去做心理咨询,但过程并不顺利,全程儿子没说一句话。
 
“他的心理方面肯定有障碍,但不清楚是哪方面。”
 
那位医生还告诉他,如果真的是网络游戏上瘾,医生们也没办法。
 

戒网瘾,父子陌路;无计奈,老父离乡
 
2012年初,看着又辍学在家的儿子,父亲提出再帮他换个学校上学,但实际上却是把儿子骗到了江西庐山的一所戒网瘾学校。
 
没想到才一个多星期,就收到了儿子的来信。
 
在信中,儿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会逐步改正,还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这令夫妻二人喜出望外,半年后父亲将儿子接回了家,发现儿子果然“变好”了。
 
儿子不但主动说自己要念书,人也听话了很多,会跟父母一起逛街、走亲戚,也会跟朋友出门玩。
 
考虑到儿子不好意思回去面对原来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父亲马上给儿子找了个新学校念初三。
 
上重点高中已经不现实了,父亲只能继续将希望寄托在私立学校身上。
 
学费、食宿费,加上给老师买礼物,疏通关系的费用,两家学校上下来,花了将近20万。
 
其中,有一家外省的学校,为了留住生源,在学籍处理上,故意拖延,差点就错过了最后报考时间。
 
为了能让儿子顺利参加高考,父亲几乎每两个星期都要跨省跑几趟,算下来,在两地教育局和学校之间,跑了大概1万公里。
 
“当时真觉得天快塌了,到处去找都没有门路,都说办不了。”
 
就当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找到了武汉市教育局,前台接待的工作人员,动了动鼠标,学籍就被顺利转出了。
 
但废了半天劲儿,儿子又开始频频旷课,受到信件的启发,母亲尝试跟孩子用文字沟通。
 
在巴掌大的本子上,她写下:“你还想休息多久才去学校?”
 
儿子在本子上回复:
 

 
知道卓尔(学校)是怎样的吗?那是一个让人麻木的地方,先是麻木肉体,再是麻木精神。每天只庆幸不要违纪,免受什么额外的惩罚。
 
知道让别人逼着每天做些又苦又累又不情愿做的事的感觉吗?先是想反抗,结果打又打不过,再是想逃跑,但没那个胆儿,最后只有让自己麻木,没想到还撑下来了。
 
知道让一个体质一般的少年连续(无)休般锻炼,就像劳改犯一样地过五个月是什么感觉吗?哪里会有什么多的感受,那是凭空捏造的。
 
没看那些信一个星期一封,而且都在周末写的么,是规定好的任务。
 
哪里会有好精神,那是咬牙硬挺过来的。哪里会锻炼什么意志力,那是让人冷血无情的炼狱。
 
这种程度的锻炼,只有体格强健的、有军人潜质的人,才能坚持下去而内心不受丝毫影响,否则只会让人恐惧、让人扭曲。
 
我所思念的家,终究只是我心中的那个“家”罢了。
 
透过文字,父亲只感到了儿子的些许无奈,他觉得其他都很正常,甚至对于戒网瘾学校的做法也感觉“可以理解”。
 
写下这些话不久,因为第三次辍学,父亲再次将儿子送入那所戒网瘾学校。
 
之后,儿子断断续续念了一所普通高中和两所文武学校,才完成初高中学业。
 
2016年8月,郑钊以300多分的高考成绩收到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决定去读。
 
可在郑立书眼里,儿子没考好——他一直记得,有老师说过郑钊是有希望考上清华北大的。
 
最后,儿子的大专也只读了一年半,郑立书相继给他办了两次休学,最后退学,任他待在家里,玩网络游戏。
 
他们夫妻俩已经彻底放弃了,虽然仍和儿子住在一起,但三人却连春节都没一块吃过饭。
 
在他的形容里,儿子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社交,也没有笑容,没有情绪,犹如一块躺在家里的烂肉。
 

 
“以前玩手机他还很开心,现在脸上笑容都没有了。玩手机也很安静,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叫喊。”
 
他想过要把儿子从家里赶出去,但“拖不动”。他甚至报过警、打过福利院电话,希望他们拖走儿子。
 
“我这么多年说不恨也是假的。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为他花了多少时间精力金钱,却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郑立书说他和妻子想过要生二胎,并对此询问过儿子意见,“他摇头了”
 
再后来,他和儿子一年都没说过一句话,明明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父子二人却形同陌路。
 
其他人在儿子面前也都好像空气一样,这个少年,关闭了自己所有对外的通道。
 
“反正我自己的孩子是救不回了,不如走出来让更多家长了解到网络游戏的危害性。而且我再也不想在家看到我儿子那样,我宁愿出来吼一吼。”
 
抱着一种逃出来的心态他开始了骑行宣讲。
 

无法被感动的孩子
 
谈到儿子为何会如此沉迷网络游戏?郑立书一一列举着原因:
 
父母未及时发现,网络游戏套路多,网络游戏无孔不入……却没有说出任何儿子本人的看法。
 
他始终都不知道儿子在想什么。
 
可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却很清楚,养育孩子这件事,过程错了,结果就一定会错。

父母为孩子做出的种种牺牲,永远换不来孩子的愧疚与感动。
 
因为这不是他们需要的情感,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份关注与理解。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
 
很多孩子厌学的背后,是缺爱,是厌世。
 
好奇,是孩子的本能,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感到厌恶,对现实中的人与物不感兴趣,对自己麻木,这就是缺爱导致的厌世。
 
如果我们总是关注生活中的负面,抱怨生活的苦,就会越来越觉得生活是苦的。
 
即便带着孩子去游山玩水,也无法激发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受生活的真相并热爱生活,即便条件苦点,生活难些,也依然能够点燃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如果郑父能够早点接受现实,放弃与儿子的这场拉锯,或许便能在平复的心情下,好好和儿子聊一聊。
 
如果听到了儿子内心的那些想法,或许他们的关系便有了挽救的余地。
 
这一切都晚了吗?或许对于亲情而言,从来都不算晚。
 
今年6月份,郑立书给北青深一度的记者发去消息:
 
今天早上吃完饭,我跟老婆说:“去叫郑钊今天跟你一起去城区住,房子租好了。”
 
她说:“你做梦吧,他会去吗?”
 
等了一会她从楼上下来说:“刚一说完叫郑钊跟我去城区,他马上就穿衣服穿鞋子了。”
 
今天郑钊来了城区租的房啦!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啊!
 
年前我在电脑上修改一个文件,有个步骤叫他教我一下,几天时间里跟他说了几次他理都不理我。
 
今天这里的网络我不会连,是叫他帮我连上去的,挺惊喜的啊!今天收获不小呀!
 
郑立书带去城区出租房的东西不多,儿子的小自行车是其中一件——那是郑钊10岁时舅舅送的生日礼物,比郑立书的自行车轮子小了一半。
 
这几天,郑立书修好了这辆自行车,他希望郑钊能跟着自己一起去骑行,或是自己骑着它出去走走。
 
“但他就是不理我。”郑立书最后说道。
 
我想,他只是在等着父亲和他说一句:“对不起。”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