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笔记) (1)
2022-08-01 | 阅:  转:  |  分享 
  
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三章学校与班级管理第四章教学实施第五章学习心理第六章教学设计第一章教育基础教育学基础知识(上)教育学基础知
识(下)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上)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一、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P4(一)教育的内涵单选1.“教育”一词的由来——孟子《孟子·尽心上》教育的
概念广义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主导②受教育者——主体③教育影响——纽带、中介练
一下(2013下)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教育④自我教育A.
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P4-5(二)教育的属性单选社会属性:永恒性:人在教育在历史性:古今不同继承性:古今相同相对独
立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经济教育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根本特征质的规定性练一下1.(2013下)“人只
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传
递社会经验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
匠教徒弟手艺P5(三)教育的起源单选生物起源说:“本能生利息”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心理仿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米凯爱劳动”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和人的发展需要米丁斯基、凯洛夫练一下1.
(2016下)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A.神话
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出自于()。A.神话起源B.生物
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P6-8(四)教育的发展P6(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单选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内
容、方法简单口诀:简单、劳动、无阶级P6(四)教育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单选P6(四)教育的发展—西方古代社会单选考点归纳中国最早的
学校出现:中国奴隶社会主要教育内容:私学兴起于: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教育内容:斯巴达和雅典的主要教育特征分别是:教会学校教育内容:P7
(四)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单选、简答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征性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口诀:劳教脱离阶等级P7(四)教育的发展——近现代社会的教育单选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
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P7(四)教育的发展——近现代社会的教育单选、简答全民多
现身终身化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全民化所有人接受教育民主化接受同样的
教育;自由化多元化目标、形式、管理、内容、标准等等现代化设备、手段等等练一下1.(2021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
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①学会生存②学会认知③学会做事④学会创造⑤学会共同生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2.(2020下)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
该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A.全面性B.全民性C.基础性D.义务性3.(2013下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夏朝D.殷商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萌中国:《学记
》、孔子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创独立派:培根、夸美纽斯、康德、赫尔巴特、杜威其他派: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斯
宾塞发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P9二、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
一门科学。P9(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重点:单选①中国古代、世界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②教育学的雏形教育的
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启发性原则“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循序渐进“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杂施而不孙,则
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乐正克P9(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重点:单选①中国古代、世界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
学问题的专著;②教育学的雏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学者有四失,教
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后救其失者
也。”——长善救失乐正克课程安排预习:教育与社会(P18)课后要求听懂了→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内容→预习有地方没听懂→回放+班级群→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内容→预习理论精讲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说在课前】欢迎大家来到课堂,本次课是2021年下小学教资科
目二的第一次课程,主讲老师是,老师会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带领大家通过小学科目二的考试。温馨小提示~课程时间:2小时,课间休息2
首歌的时间课程进度:讲课速度以零基础为准听课卡顿:听课卡顿或者声音小建议退出重进注意事项:课中不刷屏,认真听讲【解析】课程时间问题
:每天晚上两个小时,课间休息两首歌的时间,大概一小时休息一次。课程进度:以零基础学员能够听懂为准。卡顿问题:如果极少数学员觉得卡顿
,可能是自己网络的原因,可以退出重进。课中注意事项:人数比较多,大家课中不刷屏,认真听讲。【解析】从今天开始是小学科目二的内容,大
家可以根据课表安排来上课。大家尽量跟直播,每晚课程基本是七点至九点,大家可以把课程安排截图。我该怎么做?课前:预习了解课中:理解
笔记,蓝色字体课后:梳理记忆【解析】课前:整体来说科目二要比科目一难一些,所以大家要做好课前预习和了解,课上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课
中:做好理解和笔记,大家跟着老师理解重点,针对记笔记我们约定出现小铅笔和蓝色字体,说明大家要记笔记。课后:记忆梳理知识。考试题型7
0折95【解析】小学科目二一共考查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报告分是70分及格,要拿到95分卷面分才能及
格。需要大家做到:单选题:最多错3道单选题,拿34分。简答题:在课上会讲解记忆技巧,后面会给高频简答题汇总,共30分的简
答题,拿到10分即可。材料分析题:在课上会讲解知识点,同时在补充课程包中有主观题的专项,也会讲解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和模板。教
学设计题:补充课程有专门的课程,共40分,有模板,根据模板拿到30分是没有问题的。以上分数加起来是100分,过关是没有
问题。【注意】主观题做好准备和练习,都能拿到分数。在理论精讲部分,主要解决知识点和单选题。课件在这里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二章学生指
导第三章学校与班级管理第四章教学实施第五章学习心理第六章教学设计【解析】有书的学员可以把书本翻到目录页,一共有六章,从历年的分值来
看:第一章:教育基础是最重要的,占50-70分,占比高。第二章:占10-20分。第三章:占5-10分。第四章:占10
-20分。第五章:占5-10分。第六章40-44分。六章中第一章和第六章是重点,其次是第二章和第四章,再次是第三章和第五
章。第六章学科设计有专门的老师来讲解。第一章教育基础教育学基础知识(上)教育学基础知识(下)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解析】第一节、第二节、第五节是相对高频较高的,可以做好笔记。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上)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及其发展教
育与社会发展【解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主要讲教育怎么来的。教育学及其发展:主要讲教育学是怎么来的。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有
什么关系。其中第二个(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考频较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解析】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讲解教育的内涵、属性、起源、发展
。其中重点是教育的属性和教育的发展。P4(一)教育的内涵单选1.“教育”一词的由来——孟子《
孟子·尽心上》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主导②受教育者——主体③教育
影响——纽带、中介【解析】教育的内涵:主要考查四个单选题。1.“教育”:最开始“教”和“育”是分开的,最早合在一起的是孟子,出现于
《孟子·尽心上》中,强调人有三大乐趣。第一大乐趣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第二大乐趣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第三大乐趣是“得
天下英才而教育之”。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只要能促进知识技能都是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简称“家
、校、社”三方面的教育。①学校教育:学校中老师告诉我要勤洗手、戴口罩。②家庭教育:父母告诉我要勤洗手、戴口罩。③社会教育:微博、抖
音上告诉我要勤洗手、戴口罩。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学校中的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3.教
育的基本要素:掌握教育的要素有哪一些,还要掌握教育的要素有什么作用。教育者:现在的老师就是教育者,以及耳提面命的父母,学校的校长、
管理者都是教育者。在教育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大家需要做好勾画。受教育者:学习者,此时的大家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中起主体作用,大家勾画
出“主体”二字。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影响:老师和学生要连接起来,这个连接就是教育影响,起到了纽带和中介
的作用。具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大家有印象即可,不用记忆。①PPT。②手中拿到的讲义。【梳理】四个单选题考点:教育一词最早的由
来?答案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广义的教育包含哪些教育?答案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教育
的基本要素中包括哪些?答案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每个教育要素的作用是什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到主体地位的是受教育者,要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练一下(2013下)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
是()。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教育④自我教育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2013下.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
学校、社会的教育。【选C】P4-5(二)教育的属性单选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根本特征质的规定性【解析】教育的属性
是重点,主要以单选题备考,其中的重点是教育的本质属性,重点掌握两个角度,第一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第二是给一个现象,问你是
否属于教育现象。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句话是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根本特征,也是质的规定性。有目的:教育是有目的的,
比如现在的课程,帮助大家考教资,就是有目的的。与“有目的”相对应的是“无目的”,无目的不属于教育,也可以说偶然的行为不属于教育。比
如一个顽皮的孩子把手放到火苗上,手被烫伤了,属于偶然获得了火的知识,不属于教育。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相对应的是“动物”
,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比如蜜蜂采蜜就不属于教育。社会活动:教育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并不是在社会活动中的就是教育,要看是否是后天学习
得来的。与“社会活动”相对应的是“本能的”,本能的、先天就会的活动不属于教育,只有后天学习的才属于教育,比如吮吸、眨眼、膝跳反射是
本能,不属于教育。【梳理】单选题考点:如题“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质,质的规定性是什么?”答案是“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通过一句话判断是否属于教育现象:猴妈妈叫小猴子爬树,不属于教育,因为是动物界的。蜘蛛结网,不属于教育,因为是动物的本能行为。二
狗的妈妈教二狗做饭,属于教育。社会属性:永恒性:人在教育在历史性:古今不同继承性:古今相同相对独立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
经济教育【解析】社会属性:单选题主要掌握关键词即可,通过关键词来判断属于什么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人在教
育在,有人就有教育。如题“国家消亡了,教育就消亡了”,不能体现永恒性,国家消亡了,人还是存在的。历史性:关键词是“古今不同”。不同
阶段教育的目的、内容、性质都不同,比如封建社会学三纲五常,现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历史性。再比如古代强调三从四德(妇德、妇言、妇
容、妇功),现在的四德(说不得、打不得、惹不得、骂不得)和古代不同。继承性:关键词是“古今相同”。强调的是以前有,现在还有,以前学
习古诗词,现在也学习古诗词,以前有李白杜甫,现在李白杜甫还出现在课文中。相对独立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政治经
济的发展,比如印度这个国家给我们的印象是经济落后,但是高等教育很发达。教育可能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比如中国现在的GDP排全球
第二,但是就教育而言,全球百强的高校就很少。【注意】假如把“政治经济”比喻成遛狗的人,把“教育”比喻成狗,遛狗的时候,狗可能在
前面,人可能在后面,但是狗无论怎么跑,都永远跑不出遛狗绳。【梳理】社会属性:掌握关键词。例子: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活动就存在,属
于永恒性。古代学习《弟子规》,现在还学习《弟子规》,古今相同,属于继承性。2.大家判断的时候,通过关键词判断属性即可。练一下1.
(2013下)“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B.使
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解析】1.考查教育的概念。B、C、D项:表述不完整,均排除。【选
A】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解析】2.B项:本
能行为。A、C、D项:均属于教育现象。【选B】【答案汇总】1-2:ABP5(三)教育的起源单选生物起源说:“本能生利息”教育起
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心理仿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米凯爱劳动”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和人的发展需要米丁斯基、凯洛夫【解析】教育的起源:单选题备考。重点掌握主张和代表人物。最早的起源学说是神话起
源学说,认为是神创造了教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出现在选项中都是干扰项,属于非重点。生物起源说:主张: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
本能,比如小鸭子生出来学会游泳就属于本能。但是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本能不属于教育,所以这个主张是错误的。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口诀:“本能(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生(生物起源说)利息(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
意识模仿”,比如妈妈拖地,孩子在旁边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口诀:“心理(心理起源学说)仿(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3.劳动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和人的辩证统一,认为要结合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人的发展。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口诀:“米(米丁斯基)凯(凯洛夫)爱劳动”。【注意】教育的起源:单选题备考,大家记住三句口诀,基本能解决题目。练一下1.(201
6下)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A.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解析】1.关键词“沛·西能”“本能”,“本能生利息”,是生物起源说。【选B】2.“教育起
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出自于()。A.神话起源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解析】2.口诀“心理仿孟
禄”。【选C】【答案汇总】1-2:BCP6-8(四)教育的发展【解析】教育的发展:重点内容。整个教育的发展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段。
第一个是原始社会,第二个是古代社会,分为中国和西方,第三个是近现代社会。其中最重要的是20世纪以后的教育内容。P6(四)教育的
发展—原始社会单选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内容、方法简单口诀:简单、劳动、无阶级【解析】1.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以单选
题备考。一提到原始社会就能想到原始人、不穿衣服、钻木取火。“不穿衣服到处跑,一天三顿小烧烤,你是来自云南的元谋,我是来自北京的周谋
,牵起你毛茸茸的小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原始人生活的状态。2.教育特征:无阶级性、公平性:一提到阶级,就想到“统治阶级、被
统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例如当官的、老百姓、奴隶主、努力。“阶级性”主要指的是你有我没有的/你有我无。原始社会都是一起打
猎、生活,大家都能接受教育,说明不具有阶级性,且非常公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授如何生存的问题(例如打猎、捕鱼)。内容、方法简
单:教授的内容和方法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和方法。3.口诀:“简单(内容方法简单)、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阶级(不具有阶级
性)”。P6(四)教育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单选【解析】中国古代社会:以单选题备考,重点掌握老师标红的内容即可,其他内容有印象即可。
从往年的例题来看,这一部分只考查过一道单选题。奴隶社会教育场所:①夏商:庠:最早是养老的地方,这些老人没事干的时候就教育人。庠是中
国最早的教育形态,单选题备考。序:最初是教射箭的地方,后来变为活动、玩的地方。C.校:最初是养马的地方,后面变为习武、训练的地方。
②西周:国学、乡学:国学是都城之内的学校,以现在为例,在北京的是国学;在都城之外的是乡学,比如河北的、山东的。教育特征:“政教合一
,学在官府”,只有领导者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平民和奴隶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在官府”体现了阶级性。③春秋:A.教育场所:私学兴起
,会问“私学最早兴起于哪个朝代?”答案是“春秋”。B.教育特征:自由,想学什么学什么。教育内容: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
“六艺”的核心是“礼乐”。“礼”是学习道德周礼,“乐”是学习音乐的教育,一般是用来祭祀。“射”指的是射箭,“御”指的是驾驭战车(相
当于现在的考驾照),“书”指的是书写,“数”指的是算数。封建社会:讲义上删除了很多没有用的,因为不考。战国:①私学进一步繁荣。②
教育特征:百家争鸣,以儒墨显学为代表,“显学”意思是“影响比较大”。两汉:①既有官学,也有私学。②教育特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
代:①出现书院。例如岳麓书院。②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①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口诀是“梦中大论”。②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梳理】单选题:中国最早的学校是夏朝时期的庠。奴隶
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私学兴起于春秋。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P6(四)教育的发展—西方古代社会单
选【解析】西方古代社会的教育:历年考试没有考过,大家掌握标红的知识点即可。1.奴隶社会:古埃及:提到古埃及就能想到金字塔、法老、木
乃伊等,这都是比较神秘的东西,说明古埃及当时比较发达,说明古埃及的教育很好。①教育场所:文士学校,主要培养运用文字、书写计算等能力
,了解即可。②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和西周教育特征很像,了解即可。古印度:这里给出很多知识点,大家不用看,只需要知道印度是
婆罗门教育,也就是宗教教育,印度有婆罗门教,宗教迷信比较多。古希腊:分为两个城邦。①斯巴达:三百勇士很厉害英勇,重视军事教育,也就
是尚武,可以记忆为“撕吧撕吧就打起来了”。②雅典: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和谐发展,也就是崇文。2.封建社会
:教会学校:出现于黑暗的中世纪,教育内容是重点,也就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也就是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七艺的
具体内容不需要背诵,只需要这些内容属于七艺即可,记忆口诀“文(文法)修(修辞)证(辩证法)算(算数)计(几何)阴(音乐)天(天文)
”。骑士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保镖、骑士精神,教骑马、弓箭之类的内容,骑士学校是一种家庭教育,是在家里进行的。考点归纳中国最早的学校出
现:中国奴隶社会主要教育内容:私学兴起于: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教育内容:斯巴达和雅典的主要教育特征分别是:教会学校教育内容:【解析】考
点归纳:6个单选题掌握即可。1.中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夏朝的庠。中国奴隶社会主要教育内容:六艺。私学兴起于:春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
主要教育内容:四书五经。斯巴达和雅典的主要教育特征分别是:尚武(撕吧撕吧就打起来了),崇文(雅典娜是智慧女神)。教会学校教育内容:
七艺。P7(四)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单选、简答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等级性道
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口诀:劳教脱离阶等级【解析】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作为单选题、简答题考
查,简答题考查频率低,曾经在这里出过一道简答了,有时间可以背一背,没有时间可以不背。内容:一共有5条,重点掌握2、3条。古
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夏朝的庠,奴隶社会没有学校,封建社会才出现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原始社会
教育和生产劳动是相结合的,古代社会是相脱离的,比如六艺、七艺和生产劳动没有关系,需要重点记忆。阶级性、等级性:需要重点掌握。①阶级
性:你有我没有。②等级性:在阶级内部又分成不同类型的等级,即你有我有,比如同样是统治阶级的官僚,分为一品官、二品官等,这就是等级性
。道统性(思想上的道德)、专制性(管理上的专制)、刻板性(方法上的刻板)、象征性(象征地位):简单了解即可。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当时只有这种学校,没有学校这种教育制度,没有小学、高中、大学等,简单了解即可。记忆口诀:“劳教脱离阶等级”,其中“劳教脱离”对应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等级”对应阶级性、等级性。P7(四)教育的发展——近现代社会的教育单选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解析】教育的发展——近现代社会的教育:以单选题备考,重点掌握第
2条,考试可能会问“义务教育最早颁布的国家是哪个国家”,要知道是德国。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在整个封建社
会,教育是由宗教控制,而到了近现代社会,教育由国家控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近现代社会开始实现初等义务教育,最早实行义务
教育的国家是德国,有时候选项中给的是“普鲁士”,因为当时是联邦共和国,要知道是德国。教育的世俗化:世俗即还俗,不再学习宗教知识,主
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宗教相脱离。教育的法制化:国家颁布《教育法》。P7(四)教育的发展——近现代社会的教育单选、简答全民多
现身终身化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全民化所有人接受教育民主化接受同样的
教育;自由化多元化目标、形式、管理、内容、标准等等现代化设备、手段等等【解析】教育的发展——近现代社会的教育,以单选题、简答题备考
,大家要知道每个特点和含义,重要知识点。终身化:活到老,学到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刚考过,不需要单独记忆
,有印象即可。地位: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可能考查单选题。全民化:所有人接受教育,教育面向所有人,对于我国只要
年满6周岁的人都要接受教育。民主化:包含两个方面。强调所有人接受同样的教育:强调“同样”,包括机会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比
如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不分好学区房、坏学区房等。自由化:强调权利的下放,以前是国家统一管理,现在是三级管理,国家、地方、学校都
有一定的管理权。多元化:不再单一,办学目标要多元,教学形式要多元,既要有公立,又要有私立,既要有线上,又要有线下。现代化:设备、手
段要现代,比如网络有网络教学,用APP进行教学。【梳理】单选题:一般给一个例子,要能判断出体现出哪一个特征。活到老,学到老:终
身化。教育要与时俱进:现代化。强调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多元化。简答题:比如请简述一下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记忆口诀是“全(全民
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练一下1.(2021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
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①学会生存②学会认知③学会做事④学会创造⑤学会共同生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解析】1.刚考过,有印象即可,再考查可能性不大。【选B】2.(2020下)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
提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该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A.全面性
B.全民性C.基础性D.义务性【解析】2.教育具有全民性,面向所有人,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A、C项:没有这种说法。D项:义务是
必须要去做的,是强迫的,在20世纪以后没有强迫。【选B】3.(2013下)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西周B.春
秋战国C.夏朝D.殷商【解析】3.【选C】【答案汇总】1-3:BBC【解析】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四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内涵:主
要是单选题。教育一词由来:《孟子·尽心上》。教育的概念:①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②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2)教育基本要
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次要知道作用。①教育者起到主导作用。②教育者起到主体作用。③教育影响起到桥梁、中介作用。2.教育
属性:重点掌握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要把这句话记下来,其次要根据这句话判断是否属于教育现象。社会
属性:掌握关键词,有两个易混淆的,历史性是古今不同,继承性是古今相同。教育起源:记忆口诀是“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爱劳动”。
教育发展:原始社会:重点掌握劳动和阶级问题,原始社会是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古代社会:除了掌握每个朝代的重点之外,还
要掌握教育的特征,记忆口诀“劳教脱离阶等级”,其中“劳教脱离”对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等级”对应阶级性、等级性。近现代社会:
①近代社会:最早出现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普鲁士)。②20世纪以后:记忆口诀“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
(终身化)”。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解析】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二、教育学的产生
与发展萌中国:《学记》、孔子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创独立派:培根、夸美纽斯、康德、赫尔巴特、杜威其他派:卢梭、
裴斯泰洛奇、洛克、斯宾塞发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解析】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可以理解一
个人成长的过程。1.萌:类似十月怀胎。中国(重点):一个人和一本书,《学记》、孔子,几乎每年都考。西方(次要):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昆体良。2.创:宝宝已经生出来了,成为独立个体。独立派:培根、夸美纽斯(重点)、康德、赫尔巴特(重点)、杜威(重点
)。其他派:卢梭(重点)、裴斯泰洛奇、洛克、斯宾塞。3.发:人已经逐渐长大,成为一个大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当代教
育理论的发展。P9二、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解析】教育学的概念:了解即可,不需
要记,读一遍就可以。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P9(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重点:单选①中国
古代、世界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②教育学的雏形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
为先”启发性原则“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循序渐进“幼者
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乐正克【解析】《学记》:重点,单选题备考,要掌握
地位和思想,这本书通篇只有1229个字,根据郭沫若考证,它是战国乐正克写的。地位:中国古代、世界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
专著,单选题备考。教育学的雏形:《学记》内容很少,只有1229个字,所以是雏形。2.思想:古语不需要背,不需要背诵,只要见到能
知道其中意思即可。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化”指“教化”,“民”指“民众”,意思是要想教化人民
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要从教育入手。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治国安民,第一要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体现教育的重要性。启发性
原则:①“君子之教,喻也”:君子是有德行的人,“喻”指“启发”,意思是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②“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指引导,“弗”指不,“牵”指牵着鼻子走,“强”指鼓励,“开”指开导启发,“达”指答案,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
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循序渐进:①“幼者听而弗问,
学不躐等也”:“躐”指“超越”,意思是学习要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不可以学习不符合年龄的知识。②“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孙”是
通假字,通“逊”,是顺序的意思,胡乱进行施教而没有一定的顺序,学习起来也是乱的,没有一定的逻辑。③“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陵”指“
超越”,不能超越人的生理节律进行施教,强调要循序渐进。P9(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重点:单选①中国古代、世界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②教育学的雏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后救其失者也。”——长善救失乐正克【解析】《学记》古语:不要觉得古语难,只要知道其意思即可。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知道不足了,才会反思,知道困惑后,才能激励勉励自己。老师的教可以促进自己提升,学生的学也可以促进自己提升,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对应教学相长。“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后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缺点,教育的人必须要知道,人的学习,有的人学的太多了,有的人学的太少了,有的人学的太容易了,有的人学到难的地方就不学了。这四种人,心理不太一样,教育要知道其心理特点,能够弥补他的缺点,要发挥优点、克服缺点。出现这句话要知道是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应长善救失。【梳理】《学记》:掌握地位:中国古代、世界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教育学的雏形。掌握思想:给一种思想给你,要知道是什么原则,主要以单选题为主。【解析】《学记》:地位:以单选题备考。思想:不要逐字逐句翻译,只需要知道其中大概意思,能够对应上即可。循序渐进:“学不躐等”指的是不能学习不符合年龄的知识,“杂施而不孙”指的是不能胡乱施教,所以要循序渐进。“教学相长”指的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课程安排预习:教育与社会(P18)课后要求听懂了→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内容→预习有地方没听懂→回放+班级群→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内容→预习【解析】课程安排:预习:教育与社会(P18)。课后要求:听懂了: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内容,然后预习。有地方没听懂:通过回放再看一看,整理笔记,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内容,最后预习。
献花(0)
+1
(本文系启智职教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