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的情志养生观

 行云流水vmmxd6 2022-08-02 发布于辽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满足、愉悦的心情,是我们追求幸福人生的标准。这不只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幸福,更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可见真的很重要。

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疾病与不良情绪有关,我们常见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脑血管病、过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不孕不育,甚至肿瘤都与不良情绪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对不良情绪危害的认识。

但现代人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各个年龄段都会受到长期不良情绪的困扰,年轻人的升学、就业压力,中年人的养家、工作压力,老年人的失独、衰老的恐惧,给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黄帝内经》是大家所熟悉的中医经典巨著,其中包含了古人的丰富的养生知识,我们就从中来学习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也就是说人应该恬淡虚无,心宁志守,才能长寿。而我们现代人往往忽略了这个道理,常常放纵自己,随性而为,只要自己高兴就随意挥霍身体,为了追求各种名利而付上身体的代价,伤精耗气,不懂得守神节欲的道理。只有在精神上保持内心的安宁和稳定,少有欲望,对其他人或事不嫉妒、不羡慕,懂得约束自己,不被欲望牵引而放纵自己,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才符合养生之道。即中医所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同时要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也就是季节的变化来养生调神。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论述:春三月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要“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要多出去活动,把头发披散下来、放慢步伐,使情志和自身阳气一起随着自然界宣发升长起来。夏三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应适当晚睡早起,不要厌倦炎热的天气,保持心境的平和不要发怒,以免耗散阳气。秋三月是成熟的季节,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应早睡早起,使情绪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肃杀之气。冬三月是收藏的季节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应适当早睡晚起,使心情沉伏下来,好像收藏宝贝一样,与冬季闭藏的机能相适应。

所以,我们应当收敛浮躁的心情,放慢追逐的脚步,不要盲目被欲望牵引,不被信息爆炸时代的各样信息填满,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毕竟长久满足、愉悦的心境才是生活品质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