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医生说|气血足情志畅 外护内调保“肝”康

 明茗洺 2022-08-02 发布于陕西
传统肝病治法的确立,源于《黄帝内经》: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辛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甘缓、辛散、酸收,成为后世治肝的理论基础。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肝病)区域诊疗中心马素平主任医师今天做客河南新闻广播《大医生来了》节目时谈到:
中医调治肝病,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等原则,用药方法具有独到之处。
古人有“肝为万病之贼”“诸病来自肝”等说法。保肝护肝、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优势。
慢性肝病会对脏腑气血产生广泛的病理影响,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证候。中医在用药时,详细分辨肝病影响所及何脏何腑、在气在血、病机如何,从而采取不同的治法与方药:
临床上总有患者是在出现肝区不适等症状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患有肝病。
不少人治来治去,病情依然慢慢发展严重,这也让很多人觉得医治肝病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肝病治疗真的是场"持久战"?
肝气不舒导致情绪郁结,人容易烦躁易怒:肝血不足则会全身无力。马素平主任医师建议早疏肝气、晚养肝血,气血充足、肝气正常运行,离健康就更近一步。

图片

7月28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肝病)区域诊疗中心马素平主任医师做客河南新闻广播《大医生来了》世界肝炎日特别节目。以下是整期节目音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