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偏执于“揭露”?

 昵称32226502 2022-08-02 发布于湖南

莫言是个大孝子,新写了一首纪念父亲的诗,情真意切。不过,从莫言这首诗中,隐隐约约可以知道2件事:

1、莫言的祖上不是普通的一贫如洗的农民,父亲读得起私塾,那也是小富之家;父亲读得懂《三国》《水浒》,也是个文化人,是个知识分子。如果没有解放战争,或许家道蒸蒸日上,日子过得会很滋润,不会经历后来吃不饱的苦日子,更不会经历母亲捡个麦穗被人追着打的憋屈。

2、莫言父亲有文化,在当年文盲遍地的乡村,那就是大人才了。但是,在讲阶级斗争的年代,有个堂弟在台湾(估计是当了刮民党了),那就会受到牵连,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说不定时不时还要遭到革命群众的嘲讽、排挤和冷落,家道非但沒能中兴,还常常心情压抑,心中自然生出怨恨,这种情绪又传染给了莫言。

在了解了这2个方面内容再来探究莫言为什么偏执于“揭露”,就容易理解了。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另外几名喜欢“揭露”的名人,巧得是他们的祖上在民国也不是贫苦之人,如潘石屹的爷爷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陈丹青的爷爷是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军官。方方的祖上是民国名门望族。500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