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秦岭

 新用户7261osYC 2022-08-02 发布于陕西

1、秦岭名字的由来

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关于秦岭的名字,普遍认为,它源于古老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2、秦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

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 

广义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昆仑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中经陇南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长约1600多公里。

3、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是中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为什么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也是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

龙脉:在特定时期对中华民族有特殊意义的山脉。从字面上看,龙脉便是龙的绵长连贯的血管了。龙是来自天然界,倒是不在天然界中生存的神物,其代价和意义主要通过象征的方法体现出来,因而,大凡绵长连贯的工具,都可以谓之龙脉,反过来说,龙脉可以象征那些绵长连贯的工具。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龙脉,只有这座山把中国的南北气候分开。出现北有黄河,南有长江的两大水系。

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泾河,黄河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泾河与渭河“泾渭分明”,是发生在陕西西安的奇特景观。泾河与渭河是我国历史上是很出名的,其中让其名声大噪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成语“泾渭分明”。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汇合在一起,两河之间的清水和浊水竟然不相融,如果从空中看的话,可以看到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为了观看到这一奇景,大家还可以去西安泾渭分明观景台,去亲身经历一下。

4、地理环境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秦岭北坡是一条极大的断层,秦岭循着断层上升,而渭河谷地则循断层下降。站在西安一带平原上远望秦岭山脉,山岭自西向东排列十分整齐,崖陡壁峭,巍然突起,成为中国南北之间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地质构造上,秦岭是一个掀升的地块,北麓为一条大断层崖,形势极为雄伟;山脉主脊偏于北侧,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通称秦岭“七十二峪”;南坡长而和缓,有许多条近于东西向的山岭和山间盆地。

秦岭是中国中部东西向延伸的巨大山系。陕西境内为秦岭中段,山体高大,西窄东宽,西段南北宽度约150公里,向东逐渐展宽,东部宽200公里以上。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含量高,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钒矿亚洲第一。

华山(惇物山、太华山):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最高处2160米,为秦岭东段高峰之一,有南、西、北、东、中五峰,又称太华山。华山奇峰突兀,气势磅礴,自古以奇险峻拔著称于世。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相传道教全真北五祖中的吕洞宾、刘海蟾曾修道于此。

5、保护治理

2019年2月,为巩固和拓展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专项整治工作成效,陕西省政府印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2019年3月6日,陕西省决定以涉秦岭6市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保护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

秦岭在哪?(视频来源于@三维地图看世界

泾渭分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