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血疗法——坐骨神经痛的治疗(附:腰椎间盘突出症)

 wyfx100 2022-08-0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刺血疗法

图片
图片

中医外治公益大讲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刺血疗法的临床治疗主要介绍安徽省合肥地区王氏刺血治病的经验。王氏刺血疗法取穴简便易行,灵活多变,同属一种疾病但的不同及静脉血管的变化各异,所以取穴也不尽相同,强调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针刺放血疗法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治疗时必须正确选择适应症,取穴时要细心审视,辨证选穴,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保证和提高治疗效果。

图片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系由腰4至骶3神经干所组成,是全身最大、最长的一条神经,它从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之间下行至大腿后面,沿途分支到大腿后肌群。坐骨神经一般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称为坐骨神经痛,它是较常见的多种病症的共同综合临床症状。坐骨神经痛多为单侧痛,也有双侧性疼痛。根据病变影响部位,疼痛可沿坐骨神经的全长呈放射性疼痛,也可沿坐骨神经的某一区段疼痛。

01

病因病机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很多,诊断也较为复杂。如腰、臀、大腿和小腿部外伤和扭挫伤,寒冷和潮湿的侵袭,以及慢性劳损和感染等均可诱发。而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骶椎关节炎、骶骼关节炎、髋关节炎、臀部肌肉的损伤及筋膜炎、腰骶椎结核、腰椎骨折、椎管和盆腔内肿瘤、椎管内外血管病变、椎体血管瘤等,都可伴随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

对坐骨神经痛传统的解释多以神经受压迫为主,如椎间盘突出时,髓核的突出部分和碎裂的纤维环突入椎管内,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圆锥等,就会产生严重的症状。而椎管狭窄时肥厚的黄韧带,异常增多的硬脊膜外脂肪,病理性钙化和骨赘等都可直接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外科也多以手术实行减压来治疗。

现在,临床上有些医生都简单地将坐骨神经痛归因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内,仅依靠影像报告诊断,而未进行详细的检查。

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并不和压迫因素成正相关性,而是和神经缺血因素成正相关性。人体在受到不同病因侵袭时,骨骼、韧带、肌肉、神经、筋膜、皮肤等都可能受到损害,但往往都忽视了血管的损害,特别是微小血管的损害,这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当血液循环障碍形成后,又可因缺血使肌纤维、神经纤维、皮肤组织等引起进一步的病理改变。缺血可引起肌纤维的痉挛,缺血可引起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的5-羟色胺,同时血管内皮细胞、红细胞也能释放许多致痛因子刺激神经感受器。周围神经和血管是相互伴行分布于人体,神经纤维包绕在血管周围,而无数条微小血管又进入神经纤维束中,它们有着不可分割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血管很微小的病变就可以引起神经的强烈反应。当坐骨神经干周围的微循环障碍形成后,供血不足和缺血,都可形成钝痛和顽固性灼性神经痛。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在扭伤跌伤后当时并没有什么大的不适,可是在劳累、受寒、紧张等诱因下,在数天或数月后才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而有的患者疼痛症状经过治疗好转后,又在受凉和劳累中复发。还有许多坐骨神经痛患者追踪发病原因多有久坐凉地、睡卧湿处和水泥板、久吹电风扇、淋雨受寒、冷水中浸泡过久,以及久坐不动等原因。以上这些不同原因,其结果都能形成血液循环障碍。

02

临床表现

坐骨神经痛多为一侧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外侧,出现不同程度的钝痛、针刺样痛和麻木感,严重时出现撕裂、刀割及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如长期不治愈则下肢出现麻木和后外侧感觉减退。坐骨神经痛常可突然发病,有时无明显腰痛,只在下肢的后外侧或小腿胫骨下端后外侧剧痛。患者烦躁不安,严重影响休息及食欲,常长期卧床不能活动,有的患者疼痛时轻时重,可长达10余年之久。患者常有腰、臀部的疼痛,在咳嗽、喷嚏、屏气时可使疼痛呈放射性加重。检查时腰椎旁有压痛、叩击痛,腰部活动范围不同程度受限。沿坐骨神经通路上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

我们在大量的临床观察中认为坐骨神经痛和缺血性神经炎的疼痛有某些相似处,都有疼痛(刺痛、刀割样痛)、酸胀、麻木、烧灼等异常感觉,都有肢体怕冷、皮肤温度降低的表现,都有静脉血缺氧而使血色暗紫和黑紫的表现,常有皮肤色泽变化、皮肤干燥、肌肉萎缩等改变,许多患者都有间歇性跛行和出现静息痛。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供血不足的一个重要症状。主要是微循环营养通路(真毛细血管)开放不足,可一方面使肌细胞的氧和营养供给不足,而另一方面又不能将代谢产物及时运走。使其在组织间隙内积聚,随着每次肌肉运动而增加,直至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局部末梢神经感受器引起疼痛。而休息后,积聚的代谢产物或被局部氧化而降解,或被血液稀释带走,浓度下降后疼痛症状即缓解。

坐骨神经痛时往往也出现静息痛,每于卧床休息时、夜深入睡时疼痛常加剧,致使患者夜间要下床行走或站立或抱膝坐于床沿以减轻痛苦,许多患者痛得数十天都不能入睡。动脉或静脉病变都可引起静息痛,人体在安静时,心跳减慢,血压比正常时下降,微循环中的营养通路大部分关闭,这时血流缓慢,代谢产物堆积,从而使已经缺血的症状进一步加重。缺血的血管内皮、红细胞释放出许多致痛因子,即引起剧烈的疼痛。坐骨神经严重缺血改变时,伴有间歇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烈疼痛,或在下肢近侧,或在肢体远端,尤其多见于小腿外侧。这种缺血性疼痛是使用镇痛药物无法控制的疼痛。只有当患肢浸入温热水中,或做热敷和理疗,使血液循环能得以改善,疼痛才能暂时缓解。此时治疗刺出的静脉血呈黑紫色,表现为严重缺氧。

缺血不但可以引起神经的损伤,也使皮肤、肌肉、筋膜受影响。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首先使皮肤组织的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血流停滞,时间一长,皮肤呈暗紫色,并产生皮肤干枯、汗毛脱落等症状。在坐骨神经痛早期,可能有一段肌组织肿胀的阶段,有时可观察、触摸到局部软组织肿胀、膨隆,多在臀大肌、骶棘肌、髂腰肌在体表相对应的位置处,要和健侧仔细观察比较。而有的患者则出现应激性肌痉挛,如病程拖长,筋膜、肌腱增厚,肌肉出现僵硬,在腰、臀部处可触摸到条索状或块状僵硬的肌组织,有的小腿腓肠肌酸痛、抽搐。缺血状况如得不到改善,则引起肌肉松弛、肌肉萎缩,多有膝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无力表现。坐骨神经痛病程长的患者,分别有股四头肌、腓肠肌、臀大肌、胫骨前肌等肌群的萎缩。

03

治疗方法

(1)取穴原则:首先要诊断明确,找出引发坐骨神经痛的原因而对症治疗。三棱针刺血取穴一定要结合经络的循行和穴位的主治,并要根据肢体的神经节段分布来确定穴位。因坐骨神经属骶丛范围,骶丛由第4~5腰神经和全部骶神经以及尾神经的前支组成。而臀部和大腿外侧的神经支配又属腰丛,所以针刺取穴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根据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的疼痛位置而灵活选取。刺血治疗取穴时,是在穴位或周围附近查看病变显现于皮下的静脉血管处进针,要一针见血,正确选择病变的血管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是治病的关键。

坐骨神经痛时临床观察多是中、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瘀血,而很少见动脉性充血的症状。因为是静脉瘀血,血液回流缓慢,静脉血中含氧量极少,所以静脉血颜色为暗紫色,疼痛剧烈时颜色多为黑紫色。坐骨神经痛的肢体,体表的浅静脉可观察到相应的变化,局部血管颜色青蓝,充盈度增高,可显现于皮肤下,有时呈迂曲状态,针刺时暗紫色血可呈喷射状流出。《黄帝内经·刺腰痛篇》中已具体指出了选穴的方法: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结络如黍”是古人对体表静脉瘀血状态的描写。患病时间越长、病情越重者,血管的病理改变就越明显。

取下肢穴位时,如患者臀部疼痛,足跖部疼痛麻木,足背屈力减弱,胫骨前肌轻度萎缩,则取足阳明经的胫前段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或条口穴,足上可取陷谷穴。如患者腓肠肌轻度萎缩,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足跟及足背外侧疼痛、麻木、发凉,则取足太阳经循行线路上的跗阳、昆仑或申脉穴。如患者臀外侧疼痛,下肢外侧麻木、疼痛,则取足少阳经循行路线上的风市、阳陵泉、阳交、悬钟、丘墟或足临泣穴,这一组穴位是常用穴。而大腿后侧疼痛、麻木,则要取承扶、殷门穴,大腿内侧疼痛要取阴谷穴。但是不管用哪组穴位,都一定要先取委中穴。腰部督脉上取穴时多在命门到腰俞穴这一范围内针刺,如棘突处不好进针,可在椎旁外侧寻找血管针刺。而腰、臀部其他的穴位也要根据病情来选取,如骶髂关节炎要取膀胱俞、中膂俞,而臀筋膜炎时则要取秩边、环跳或胞肓穴,腰、骶椎病变和椎间盘突出时,要在对应的局部取穴。治疗时不但要仔细观察腰、臀部的静脉变化,还要仔细观察局部的肌肉、筋膜的变化,在肿胀的部位或痉挛的部位都可点刺出血。

(2)操作方法:用锋利的中号(规格2mmx70 mm)三棱针,常规消毒备用。选取穴位周围显现的静脉血管,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让血自然流出。血止后用闪火法拔罐,视穴位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型号的火罐。拔罐5分钟左右去罐,再用2%碘酒棉球消毒针孔,让患者用湿毛巾擦干血迹,针刺后肢体不能用冷水洗浴。针刺深度可因取穴部位不同,在0.2~1.5cm,碰到骨骼要避开。

(3)正确掌握出血量:王氏刺血疗法的特征就是要求出血量要多些,这样才能缓解疼痛,数穴总出血量一般在50~100ml最多不要超过200ml。因为刺血疗法是最直接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的手段,出血量大可使局部血管中由于血容量的改变形成压力梯度,促使血液流速加快,使形成的小血栓解聚,促使真毛细血管开放,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状况。部分患者经刺血后可有轻微头晕和疲乏感,但经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后能很快恢复正常。

(4)治疗时间:许多患者刺血后疼痛可很快缓解,第一次治疗后可隔10~15天再进行第二次治疗。若刺血后剧烈疼痛仍未缓解,可用镇痛药和毫针辅助治疗,体质好的患者可隔日再刺,体弱者可2~3天再刺。

(5)辅助药物:对剧烈疼痛者可配以索米痛片,对单纯劳损、外伤引起者辅以中成药舒筋活血片或三七片,对肾气亏虚型辅以补肾强身片、金鸡虎补丸。对寒积湿重型辅以天麻丸、木瓜丸,再配以复合维生素B效果更好。

04

临床资料

多年来我们运用刺血疗法治愈了大量的坐骨神经痛患者,现将部分病例治疗概况介绍如下。

(1)本组病例共755例,男性患者484例,女性患者271例,男女比例约为18:1。

(2)年龄统计:20岁以下8例,20~25岁28例,26~30岁45例,31~35岁68例,36~40岁136例,41~45岁129例,46~50岁92例,51~55岁93例,56~60岁80例,60岁以上76例。临床观察年轻人发病率较低,而36~50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这可能多是过度劳累和负重以及经常感受湿寒引起的。而51~60岁年龄段发病率稍高,多是腰、骶关节退行性改变,微小血管同时硬化所引起。

(3)病程:在1年以内503例5年以内185例,10年以内44例,10年以上23例,最长病程30年,最短病程2天。左下肢疼痛370例右下肢疼痛321例,双下肢疼痛64例。临床上发现左下肢坐骨神经痛发病稍高,可能是劳动时多是左腿在前,左侧软组织损伤而致。

在755例患者中经过腰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的有387例,其余241例因条件限制或发病时间短而未行这些检查。能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38例,其中包括椎间盘突出后已做过手术又复发者45例:伴右硬列。伴有腰椎骨质增生119例,其中许多高龄患者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同时存在。伴有骨质疏松症31例,腰椎骨折损伤17例,椎管狭窄29例,椎体滑脱5例。另诊断为臀筋膜炎83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7例;伴有脂肪疝38例,多为高龄女性肥胖患者。

疗效观察

(1)评定标准①痊愈:坐骨神经痛各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劳动。②好转:坐骨神经痛基本消失,但肢端仍有轻微麻木,腰及下肢活动稍有障碍。③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者。

(2)疗效分析:本组共755例患者,临床治愈625例,治愈率占82.8%。其中刺血1次治愈181例,2次治愈219例,3次治愈132例,其余53例大多在4~6次治愈,最多者刺血10次治愈。临床好转123例,好转率为16.4%,其中68例刺血1次即好转。本组总有效治愈率为98.9%。本组无效7例,无效率为0.8%,其中6例患者治疗一次后因未能立即止痛而停止治疗。临床观察,患者病程短,舌象和脉象基本正常者,属单纯的扭伤、劳损容易治疗。而病程时间长,伴有肢体麻木者,舌苔白腻厚滑,脉象涩迟,属寒湿夹杂、气滞血瘀,治疗次数就要多些。且多数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坐骨神经痛都能改善,甚至完全恢复健康。

05

验案举例

例1 左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李xx,男,47岁,安徽省霍邱县三元镇街道居民。

现病史:2000年9月26日初诊,腰及左下肢疼痛麻木4年多,有扭伤史。1996年4月12日腰椎CT片示L4-5椎间盘膨出,经牵引治疗好转,但不能负重。今年6月份因贪凉吹电风扇后左下肢疼痛、麻木加重,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夜间痛剧影响睡眠。

查体:T37.2℃,行走时轻跛,上身右侧弯,腰椎向左侧突。腰5椎旁左侧压痛(+),左臀部及左下肢后外侧放射痛,左足外侧麻木,左腓肠肌轻度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腰椎前屈活动70°,直腿抬高左70°(+),右90°,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

治疗:取穴委中(双)、阳交(左)、丘墟(左)、足临泣(左)、腰阳关、中膂俞(左)穴位附近的静脉血管,出黑紫色血总计约80ml。刺下肢穴位时,血止拔火罐后即感疼痛减退再刺腰部穴位后又有轻松感。配以舒筋活血片每次5片,3次/日。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3次/日。

10月11日复诊,自述经上次刺血后疼痛、麻木均有好转,已能直腰行走,夜间能入睡,但劳累后仍感疼痛,尤以左小腿为重。继以刺血治疗,取穴同上,加委阳(左)穴,共出暗紫色血80ml,血色转红时局部再加拔火罐。经以上治疗20天后腰腿恢复正常,负重、弯腰均无障碍。

例2双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冯x,男,20岁,皖舒城百神庙元棚村。

现病史:长期在山中开铲车,于2013年冬季出现腰及右腿疼痛,渐双腿疼痛伴麻木。多方治疗无效,现行走困难,身体向左倾斜,夜间痛剧不能入睡。

2014年8月16日初诊,检体双下肢各关节无异常,脊椎向左侧弯成 45°。叩击 L4、 L;时双下肢有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左 60°(+)、右45°(++)。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沉紧,为水湿中阻之象。腰椎 CT:L、L椎间盘向后方突出约10mm,压迫椎管内神经, L~S;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压迫右侧神经根(见黑白照1)。多家医院建议手术治疗。

治疗经过:三棱针取穴委中(双)、阳陵泉县钟(双)、丘墟(右)、腰阳关、关元俞(双)。选穴位附近的静脉血管刺出血,血止拔火罐5~10分钟,出血总量计约150ml,血色均呈暗紫色。口服木瓜丸每次6粒、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每次2粒、每日3次。后半个月左右来刺血治疗6次,病情逐渐好转。至12月22日第7诊,双下肢已无疼痛,唯长时间行走后感右下肢轻微麻木,腰椎轻度侧弯,已有显效,继续行刺血治疗。2015 年元月10日第8诊,行走正常。腰椎无侧弯,只是双大腿后侧不适,又行刺血治疗,血色已转红色。

现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已去,复查CT(见黑白照片2),突出的腰椎间盘无任何改善。由此可见,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直接原因,而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理论尚待进一步探讨。

例3 左侧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王xx,男,35岁,安徽省滁州市辛广镇元山村人。

现病史:2000年9月6日由他人背来就诊,腰部及双下肢疼痛3年余,经毫针和药物治疗时轻时重,10余天来左腿呈刀割样剧烈疼痛,坐卧不安,昼夜只能弯腰站立以减轻痛苦,已多日不能入睡,饮食减退,大便燥结。

查体:痛苦面容,T 37.8℃,HR90分,不能直立和行走,不能端坐,要弯腰屈左膝站立才能减轻疼痛。上身右侧弯成 70°直腿抬高左30°(+),右80°,骨盆分离试验(一),屈髋试验(++),梨状肌体表投影处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硬块。舌质红、苔厚白、脉弦迟,证属寒凝气滞,血瘀痹痛。

治疗:取穴委中(左)、足三里(左)、丘墟(左)、命门、白环俞(双)附近的静脉血管,刺出黑紫色血约60ml,刺血后已能卧床休息,辅以索米痛片内服。第二天再以毫针加火罐治疗,3天后晚间已能入睡。

9月10日复诊,已能安坐,腰部能伸直站立,但左大腿后侧仍有阵发性剧痛。复又取初诊时穴位刺血,另加刺承扶穴下显现的浅静脉血管,血止拔罐,又出黑紫色血约60ml,嘱回家调养。

半月后9月25日三诊时,已能长距离行走,腰、臀部及左下肢疼痛基本好转,唯左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仍感麻木,T 37℃,舌象、脉象均正常,继续刺血,刺血取穴委中、悬钟(左)、足临泣(左)、殷门(左)、腰阳关、环跳(左),出血约50ml。10天后诸症状全部消失而痊愈。

例4 左侧坐骨神经痛(腰部急性扭伤)

唐xx男,56岁,安徽省庐江县沙溪乡五河村人。

现病史:2000年9月18日由两人背负来就诊,既往下腰及右腿疼痛5年,于1997年因腰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手术,术后仍疼痛,来刺血一次好转。今年8月初因劳累后腰及右腿痛又复发,刺血2次后痊愈。2天前弯腰搬重物时,即刻腰痛如刀割不能转动,并放射至左下肢剧痛,现只能保持左膝屈曲侧卧位,动则剧痛难忍。

查体:痛苦面容,呻吟,强迫体位。T38℃,腰椎处10cm手术瘢痕,L3~4棘突两侧腰肌压痛(+),左下肢不能伸展,各关节无红肿,脉弦紧,舌质红,苔薄白。

治疗:立刻在委中(双)周围静脉血管取穴,血呈喷射状流出,血色较暗,复取命门和腰阳关穴点刺,火罐吸拔,共出暗红色血60ml。刺血治疗休息半小时后剧烈疼痛渐止,患者当即下床行走。

06

讨论及体会

针刺放血疗法对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使用往往能立竿见影,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确实需要用现代医学理论来加以充实和提高。

近代研究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内环境的恒定和自身防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发现血管和红细胞也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它们可产生几十种体液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可调节着机体的多种功能。

患者坐骨神经痛的出现多有寒冷刺激和扭伤劳累史,这些致病因素易引起腰部及下肢循环障碍,特别是容易发生微循环障碍。在缺氧、感染、寒冷以及乳酸、凝血酶、儿茶酚胺等因素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和肥大细胞都会释放出5-羟色胺等一些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生化物质一方面引起微血管强烈收缩,一方面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如5-羟色胺在浓度很低时(10-6/L)即有很强的致痛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时又能生成前列腺环素(PGI2),前列腺环素加入组胺或缓激肽中,又可导致剧烈性疼痛。同时内皮细胞又分泌内皮素,它具有极强的收缩血管作用,血液在血管收缩、流动缓慢时易形成微小血栓。正常时内皮细胞能降解和灭活血浆中的缓激肽,当发生炎症反应时,内皮细胞的清理作用减退,即使很微量的缓激肽也有很强烈的致痛作用。在形成微循环障碍时,局部微环境如不能及时、迅速地降解、稀释、灭活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即可刺激神经感受器引起剧烈的疼痛、异常的感觉和血管进一步的收缩。

随着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的形成,周围神经的血液供应也直接受影响,坐骨神经痛有明显的感觉减退或麻木区。轴突长的神经,其远端受缺血的影响较大,故损害也最严重,但由于神经供血的吻合支丰富,故即使某一段供血发生阻塞也极少引起神经的完全性坏死。神经损 油经损害程度与血管缺血程度和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时,多见腰、臀、大腿部疼痛先好转,而小腿和足部后好转,有时甚至遗留足部轻度麻木和凉感。刺血也能使局部的动、静脉充血和组织水肿获得改善,从而一方面使神经的供血改善恢复,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软组织肿胀对神经根和神经干的压迫和刺激。

现代检测手段通过X线、CT扫描、MRI图像等检测手段,对患者的腰、骶椎及局部的软组织进行观测。在长期的临床中,我们发现影像检测出来的异常表现与患者的症状有时并不一致。如腰椎间盘只有轻微突出的患者,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可能很严重;而有的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都很严重,疼痛症状却很轻微。许多椎管狭窄者、椎体滑脱者、骨质增生者、腰椎间盘突出者,经刺血后跛行、疼痛、麻木、冰冷感都能消失。可是增生的骨赘不可能消失,破裂的纤维环也不能顷刻修复,突出的髓核也不可能立即回缩。有一些疼痛症状消失的患者,我们对比了其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发现突出的椎间盘、狭窄的椎管、增生的骨赘、滑脱的椎体并没有明显地好转和改变,许多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顽固性的坐骨神经痛症状。而经刺血疗法治愈的椎间盘突出伴有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当再一次受到寒冷刺激时往往疼痛又复发,刺血后又可痊愈。有许多异常痛苦的患者,用其他方法治疗而效果不显著,经刺血治疗后症状立刻减轻。刺血疗法只是直接地改善了血液循环障碍,所以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疼痛的关键因素。

许多研究疼痛原因的学者,认为神经痛是因为神经支经过狭窄的关节孔、椎孔、肌门等处受压迫引起。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认为,神经受压迫只是神经疼痛的部分原因,主要的还是神经支的供血改变而引起。在临床上观察许多严重骨质增生患者、椎间盘突出患者,只要没有外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时,是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疼痛感,周围神经只有在局部微环境失去了动态平衡后才引起疼痛感觉。不能排除突出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质仍可能随时压迫和刺激神经,但只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和感受寒冷潮湿,使局部血管不要再形成收缩运动改变,以及缺血、缺氧的血循环障碍状况,就可以不出现疼痛、麻木症状。

刺血疗法是用最直接和最简捷的方法恢复了局部神经-血管-体液调控功能,使局部紊乱的血液循环恢复到正常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坐骨神经的血液供应,以达到气血“通则不痛”的目的。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