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龚澎去世后的一天半夜,乔冠华给符浩打电话:我实在太难受了

 兰州家长 2022-08-02 发布于甘肃

引言

1970年的一天半夜,人们已经进入梦乡,孤苦难忍的乔冠华给时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符浩打电话。电话中,他涕泪涟涟:“老符,我实在是太难受了,你有空过来看看我吧!”

乔冠华情依依、泪涟涟,为失去并肩战斗几十年的伴侣而悲痛不已。而这个女子,便是一代外交家龚澎。

说起乔冠华,江苏盐城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一提到龚澎,却鲜为人知。她不仅是乔冠华的贤内助,更以新闻界最出名的妇女之一而享誉海外。

文章图片1

龚澎与毛主席

龚澎的传奇身世

1941年,日军将香港占领。此时在香港从事抗日文化工作的乔冠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转移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

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乔冠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为《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撰写“国际述评”,专门从事党的对外宣传工作。

此时,乔冠华虽然将近“而立之年”,可依旧孑然一身。但他来到周恩来亲自主持的“八办”工作不久,一个美丽大方、身材窈窕的女同事突然闯入他的眼帘,引起他的注意。

而这个女同事,便是龚澎。

龚澎于1914年10月10日出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安徽省合肥。

龚澎的父亲龚镇洲,喜欢书画,思想进步。他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是一位老同盟会会员,担任过陆军第35旅旅长,领导过著名的江苏清江起义,有“铁血大将”之称。龚楚的母亲名叫徐文,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黄兴夫人的堂妹。

文章图片2

龚镇洲一家

就在龚澎即将出生之际,龚镇洲的父亲因为反对袁世凯复辟遭到通缉,于是举家流亡日本。

龚楚的父亲龚镇洲正直爱国,反对专制统治,并在动荡中生活。龚楚的姐姐龚普生从小就是在动荡不安和到处迁徙中生活,从日本漂泊到南阳再到广州,最后重返上海。

龚澎的幼年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但龚镇洲在为了革命奔走之际,不忘对女儿进行思想熏陶和道德感化,这也让她们能在温馨而又幸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等到女儿长大之际,龚镇洲还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女儿讲述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龚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疾恶如仇的正义感、朴素的爱国思想、热情追求、追求进步的高尚情操。

1933年夏,年仅19岁的龚澎成功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读书。在此期间,龚澎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她被史沫特莱文章中的中国革命和文章吸引。尤其是对陕西革命根据地吸引,便决意成为革命洪流中一员。

文章图片3

龚澎

龚澎并不满足现实,而是追求进步,时常和进步分子姚依林、黄敬、黄骅、陈翰伯等人一同来到埃德加.斯诺在崇文门内苏州胡同盔甲厂13号的家,一同讨论时局,交流阅读体会。

1935年12月,一场席卷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北平爆发。在“一.二九”运动中,龚澎身为学生会负责人之一,担任示威游行的大队长。

期间,龚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游行中坚强勇敢,一直爬到西直门城洞,一举将城门打开。

许多人似乎很难想象,就是这位被人们誉为燕京大学“校花”的才女,也是在'一.二九’运动中第一个报名参加敢死队的巾帼英雄。

她带领“敢死队”的军警防线,给当时的一大批青年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龚澎在学生中颇有声望,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花木兰’。

文章图片4

周恩来与龚澎等国际友人在重庆

1936年,龚澎在陈洁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燕京大学毕业后,龚澎回到上海,并在圣玛利亚女中任教,期间还兼任赈济工作。

就在半年之后,龚澎与父母告别,从上海离开,前往自己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临行之前,龚澎没有说明自己的去向。但龚镇洲夫妇似乎已经看出了女儿的去意,并对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要选择道路的话,只要你认为是正确的,就不要回头;如果想回头的话,家里门是不会朝着你开的!”

1938年,龚澎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延安。她先是在陕北公学22队学习,后来到延安马列学院一班学习。由于她英文基础好,口语流利,深得毛主席的赏识,并担任其英文翻译。

1939年9月,龚澎跟随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前往晋中南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并被分配到秘书处工作。这年除夕,龚澎和朱德的秘书刘文华相爱了。

刘文华,祖籍河北省大兴县,毕业于北平江文中学,后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在1932年来到德国柏林科技大学攻读水利,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章图片5

刘文华

1940年8月,龚澎和刘文华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恋爱,并在彭德怀的撮合下自太行山抗日前线的一个小山村中结为夫妇。

结婚当天,两人并没有举办结婚仪式,在一棵大树上刻上两人的名字和结婚日期作为纪念。

龚澎和乔冠华如何走到一起呢

既然龚澎和刘文华是一对,龚澎又怎么和乔冠华走在一起了呢?

就在两人婚后不到一个月,龚澎便和丈夫刘文华匆匆分开。而刘文华在随军作战中,突发盲肠炎引起了腹膜炎。

由于当时的医疗环境本来就差,加上没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一病不起,英年早逝。由于龚澎刚刚遭受了丧父之痛,周恩来不忍心让她继续受刺激,便暂时将这一噩耗隐瞒起来。

可不久,龚澎还是知晓了这一噩耗。然而龚澎毕竟是女中豪杰,痛定思痛后,她最终决定继承刘文华的信仰,坚强地承受住了这一打击,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来。

也是在同一年秋天,乔冠华也来到重庆工作。

文章图片6

龚澎与乔冠华

乔冠华,1913年出生于江苏盐城,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来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1935年留学于图宾根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在此背景下,乔冠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环境,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他先是来到香港担任《时事晚报》的总编辑,后以“乔木”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章。

1939年,在连贯介、廖承志的介绍下,他正式加入共产党。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香港沦陷。在历经各种艰险后,乔冠华从香港逃离,并经桂林、香港当地辗转来到重庆。

乔冠华来到重庆不久,便在夏衍的陪同下来到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也是在这一天,乔冠华有幸见到了龚澎。

于是,他们两人四目相对。龚澎的眼睛清澈地像两泉葡萄酒,乔冠华一眼看着便醉了。从此,他们便守望了一辈子。

文章图片7

乔冠华与龚澎

乔冠华来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不久,又担任外事组副组长。乔冠华认识龚澎那会,正是是丈夫在抗日前线病逝不久。

由于工作的关系,龚澎和乔冠华不仅天天见面,而且经常在一起并肩战斗。频繁地交往和接触,不仅让龚澎对乔冠华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龚澎非常欣赏这个身材瘦削、才华出众且个性鲜明的才子。在乔冠华的眼中,龚澎聪颖迷人而又富有才华,简单是一块精雕玉琢的碧玉。

由于乔冠华常年颠簸,消化系统甚是不好。有一天,他身上的疼痛突然加剧。龚澎见状,立刻为他请来医生诊治。

医生一看顿感不妙,立即让人将乔冠华送到医院进行剖腹手术。原来,乔冠华原有的肠结核病已经穿破肠腔,腹腔受到感染。医生立即将腹腔清理,将坏死的病灶切除。因此,乔冠华也被称为“断肠人”。

文章图片8

乔冠华与龚澎

乔冠华和龚澎虽然两情相悦,但彼此并没有戳破对方的心思。他们相偕造访冯亦代家,才有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冯亦代是乔冠华在香港时结识的老朋友,而他的妻子郑安娜则是龚澎在上海圣玛利亚女中读书时的同学。

他们走后,郑安娜就和冯亦代议论开了:“你还记得我在香港跟你说过的话吗?我说龚澎和老乔是天生的一对,一个是才女,一个是才子。”

经过夫人这么一点拨,冯亦代连连点头称是。冯亦代深知安娜是个善于观察的人,每次朋友们在一起高谈阔论之际,郑安娜只是默默坐在一边,善于从朋友的神情中观察他们的感情动向。

当然,感情是两人建立的,安娜只是一语道破先机。君子乐于成人之美,冯亦代和乔冠华相知,安娜和龚澎又是老同学,两人便想办法成全两人的这件好事。

他们当时已经察觉乔冠华和龚澎的友情似乎超于普通的朋友,于是便分头征求两人的意见。而乔龚两人也都有这个意思,冯亦代夫妇便就此做了月下老人。

文章图片9

冯亦代

果然正如冯亦代夫妇所料,龚澎和乔冠华两人对彼此都有意,但谁也不愿意先说出口于是,两位热心的“红娘”便替两人挑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周恩来后来获悉此事,十分高兴,说早该如此,安娜、亦代做了件好事。

两位杰出外交人才

1943年11月,这对才子佳人终于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缔结了一段良缘。两人的婚礼很单间,大家聚在一起吃了芒果和花生米热闹一下。

此外,董必武特地赋诗一首,将其写在一块红绸上。婚后,乔冠华搬到曾家岩。由于叶剑英已经返回延安,两人便住在原来叶剑英居住的地方。

毛泽东在延安得知乔冠华与龚澎结婚的消息,称他们是“天生丽质双燕飞,千里姻缘一线牵”。而他们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乔冠华在重庆时,曾举办过读书会。冯亦代晚年回忆道:

“老乔照例做总结发言,但是龚澎常有质疑,两夫妻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不过他们的争论,我们其他参加的人很难提意见……”

乔冠华虽然恃才傲物,但对夫人龚澎,不仅十分恩爱,而且十分敬重。在很多问题上,乔冠华总是习惯向龚澎请教,拿主意。龚澎不仅是乔冠华的好妻子,而且是他的顶梁柱。

文章图片10

龚澎一家人

两人婚后不久,很快便有了爱情的结晶。由于夫妇两人长年忙于公务,眼看着临盆的日子快到了,但没有准备婴儿的尿布、衣服。

按照南方人的习惯,婴儿最好要穿旧布制成的衣服,这是因为旧布柔软,不会擦伤婴儿稚嫩的皮肤。

龚澎在冯亦代家中说起此事,恰好郑安娜也怀孕了。就在此时,忽然有人从上海来,带来一个包裹。

冯亦代夫妇打开包裹打开一看,里边都是大儿子小时候穿过的衣服。于是,冯亦代便将这些衣物一分为二,一部分自己穿,另一部分给龚澎救急。

1944年秋,龚澎和乔冠华生下了一个儿子。孩子出生之际,乔冠华一直陪在妻子身边精心侍奉,他还给儿子取名为乔宗淮,小名为巴黎。

乔冠华之所以给儿子取小名为“巴黎”,那是因为巴黎是第二次大战期间最早的国都。乔冠华这个写了许多年国际述评的人之所以给儿子如此命名,也寄托了抗战结束的美好愿望。

文章图片11

龚澎一家人与毛主席

对于儿子,乔冠华非常疼爱。为了照顾母子俩,他时席地而卧,一时间传为美谈。而孩子出了满月,龚澎便立即投身到紧张的工作中,有时将孩子放在红岩村,有时将其交给同事照顾,实在没办法便干脆将孩子关在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乔冠华与龚澎两人双双活跃在外交战线。

新中国初期,乔冠华任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司代司长,同时还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等职。而龚澎则出任情报司(新闻司前身)司长长达十二年时间,后出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龚澎和乔冠华虽然均才华出众,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尽相同。乔冠华锋芒毕露,每次外交部的人处理事情不尽人如意时,乔冠华的批评总是有些尖酸刻薄;但龚澎总是谦和稳重,从来不恃才傲物。

可就在1969年,龚澎因过度劳累,并且日渐严重,住进北治疗。乔冠华在医院日夜陪伴龚澎,体现了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龚澎去世,乔冠华悲痛欲绝

1970年5月,龚澎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一天晚上,就在龚澎去卫生间时,突然跌倒在地,动弹不得,乔冠华立即将其送到301医院进行治疗。

文章图片12

龚澎和女儿

恰好主治医生不在,耽误了十几个小时才组织会诊,最终结论是:此时的龚澎的脑血管破裂,已经失去了思维能力。

周恩来闻讯后立即赶到医院探望,亲自为她号脉,详细向医生询问病情,并指示抢救小组为其做了脑颅手术。

手术后的龚澎的脸色蜡黄,身上包裹着厚厚绷带和深深的刀痕,昔日的美丽都不复存在。周恩来看到龚澎这副惨不忍睹的模样,忍不住感伤道:“我不愿意看到龚澎如今这个样子,一看就难过。”

7月,来到北京的韩素音抵达北京。当她得知龚澎病重的消息非常难过。当晚,乔冠华和韩素音见面。两人面对面坐着,都止不住落泪了。

然而没多久,更加糟糕的事情来了。由于龚澎颅内的另外一根血管破裂,便暂时失去了思维能力,脑子上半部分完全被破坏。

从这年5月开始,龚澎完全陷入昏迷中。和所有失去记忆的人一样,她只能靠着医疗机械勉强维持呼吸,靠着别人喂饭吃来维持生命。

文章图片13

乔冠华一家人

一次,乔冠华来到医院的看望龚澎。只见她的脸色变得蜡黄,身上插着许多管子,但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不停地哭泣。

龚澎在医院的这四个月中,乔冠华在身边日夜守候,悉心照料,可最终还是回天乏术。这年9月20日,龚澎不治逝世,年仅56岁。

两天后,《人民日报》第二版右下角登载了一条关于龚澎去世电讯。这则电讯虽然不足100字,但引起了极大反响。

龚澎虽然不是部长,但她的骨灰和时任卫生部长李德全的骨灰盒一同放在八宝山公墓,这也是无比的殊荣。

妻子的去世,让曾经充满活力的乔冠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乔冠华夫妇共同生活20多年。如今这个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伴侣离自己而去,乔冠华怎能不悲痛欲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乔冠华都沉浸在悲痛中。有时繁忙的一天工作结束后,他便拿着放大镜一张一张观看龚澎的照片。

文章图片14

龚澎和乔冠华一家人

看着看着,他的情感不能自抑,一边看一边哭,甚至会嚎啕大哭。有时候领居听到哭声,他都不会稍加掩饰。

晚上,乔冠华时常去西花厅商议国家大事,到家时已经是拂晓。每次开门时,他见屋内无人,便找些花生米来借酒消愁。

1971年,乔冠华的好友李颢来到北京探望他。打开房门一看,厅墙角堆放着乱七八糟一大堆空酒瓶,止不住泪如泉涌,失声痛哭。

龚澎离开了,乔冠华的心也凉了,这种悲痛的情绪直到一年多才走出来。两年后,乔冠华和章含之喜结良缘,也是另一段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