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别人打交道,最难是这两个字!会这3条经验,轻松破局……

 曾仕强 2022-08-02 发布于北京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437戳上方蓝字关注


凡是一个中国人跟你蛮不讲理,其实是你没有给他面子。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5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人与人打交道,最困难的是什么?

两个字:沟通。

沟通良好,不仅人缘好,而且办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相反,沟通不畅,不仅得罪别人,破坏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事情的成功达成。

很多人都说沟通很难,不会沟通。确实如此,因为良好沟通是要讲究技巧的。

那么如何有效沟通,达成自己的目的?今天我们分享3条技巧。

1
在沟通中注入伦理观念

由于中国人重视伦理,因而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也需要融合伦理的观念,以免破坏人际关系。

什么叫融入伦理的观念?我们来举个例子。

例如,讨论一件事情。

西方人的习惯是把和这件事情相关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当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通常不计较彼此的身份地位,可以畅所欲言。

中国人则不然,我们就算把相关人员聚集起来,也会拘泥于彼此的身份地位不同,不敢贸然发表意见。

通常上司在场,除非上司授意,否则部属不能发言。

就算上司授意,也要摸清楚上司的授意到底是真的,还是只是客气地表示。

专业人士当然享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大家也会给予较高的重视。

但是,如果专业人士在沟通中不讲求伦理,同样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失调,影响自己的升迁和前途。

同样具有专业技能,同样富于沟通的技巧,由于彼此的伦理修养不一样,也会造成不同的人际关系。

可见,专业人员同样需要通过合乎伦理要求的沟通,来建立人伦关系。

所谓伦理,其实就是你要区分身份、大小、场合,说合适妥当的话,而不能不分身份场合,随意畅所欲言。

而且中国人沟通的时候经常变来变去,那都是在调整。

比如,你向老板汇报说:“这件事情很不顺利。”他的脸色不好看,就是在暗示你:在这个场合不要讲这种话。

你就要调整:“不过跟以前比起来还算不错,但大家还是要努力。”老板的脸色马上就好转了。

《易经》告诉我们,每件事情都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时,一个位。

这句话合时机,你就讲;不合时机,最好不要讲。

讲这话配合你的身份,你就讲;不配合你的身份,就不要讲。

2
先情后理,由情入理

中国人喜欢说“六合”,即为“上下、左右、前后”的意思。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当然也要上下、左右、前后面面顾及,也就是说必须通六合之情,才能真正沟而能通。

唐朝名相陆贽对“下情上达,上情下知”的沟通过程有很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上情不通于下,则人惑;下情不通于上,则群疑。疑则不纳其诚,惑则不从其令。”

要做到上司不怀疑部属,而部属也不觉得困惑,就有赖于上下之间的两情相通,再推而广之,以求通左右之情、通前后之情,那就是真正的沟通了。

如何做到在沟通中通“六合”之情?就是要先由情,后讲理。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情文化,主张通过情面来沟通,因而把沟通当作情感交流来处理。

经由彼此的通情,进而达到合理的境界。

大家通情达理,自然有利于沟通,给他面子,让他自己讲道理。大家都抱持这种心态,对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必有很大的助益。

左右势均力敌,谁也不怕谁,谁也不一定要让谁,更需要通过面子、互相尊重来增进沟通的效果。

中国人有面子,很讲理,没有面子蛮不讲理。凡是一个中国人跟你蛮不讲理,其实是你没有给他面子。

千万记住,给你的部属面子,他很听话,不给你的部属面子,他很搞怪;给上面面子,他会提拔照顾你,让他没有面子,他就会找你麻烦。

中国人无论如何要把情面摆在前面,给足对方面子,很好做事情,让任何人没有面子,很难把事情做好。

如何让别人有面子?其实就是设法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

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能只照顾几个人而冷落其他人。

否则,会让被冷落的人觉得很没面子,进而引起情绪上的反弹,故意制造很多问题,不但增加沟通的困难,还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初见林黛玉时,说她“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林黛玉远来是客,夸奖她是应该的,但是当时迎春姐妹都在场,如何只夸奖黛玉的话,恐怕她们会觉得不快。

所以王熙凤一句“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夸奖黛玉的同时,又肯定了迎春姐妹,使大家都很有面子。

所以,在沟通的时候,应该先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面子问题,处处顾虑对方的面子,在情面上兼顾得宜,沟通起来,必然更加顺利,人缘也会越来越好。

3
少说话,多倾听

要想沟通良好,还要少说话,多倾听。

爱因斯坦说:“成功等于工作加游戏加闭嘴。”

少说话令人觉得高深莫测;多说话,就会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

不开口,人家还不知道你的内涵;一开口便立即暴露无遗,结果必然害了自己,弄得自己灰头土脸。

万一因此而丧失说话的信心,因而大半辈子不敢说话,还不是害自己?

少说话,绝非不说话。

应该和他说话却不说,就会失去这位朋友,称为失人;不应该和他说话,却说了,一定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是失言。

应该说才说,不应该说便不说。

只有懂得少说话的道理,才能够在必要时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会说话而少说话的人最受人重视,也最值得大家敬重。

非说不可才说,这时要注意内容、意义、措辞、声音、姿势,务求沟而能通。

少说话永远是不败的根基,站在少说的立场来说,能不说就不说,不能不说则求说得恰到好处,才是真正会说话的人。

一个人自言自语,很容易被误认为疯子;两个人对谈,若是闹得很不愉快,那就是吵架。

人和人沟通常常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要做到沟而能通,心中一定要有这些人的存在,并且以尊重的心情来和每一个人做良性的互动。

既不能够偏重某些人,使其他的人感觉受到冷落,也不应该只顾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爱说什么便说什么。

因为这样的沟通只能算是自己在表达意见,完全没有顾虑到人际关系的因素。效果怎么会好呢?

譬如,我们常见好几位母亲,看起来聚集在一起,大家都在夸赞自己的孩子,多么聪明活泼,十分可爱,却没有人在听。

这种情况,只能算是集体独白,并没有沟通的功能。

所以,善于沟通的人,必须随时顾及可能产生的人际关系。

以免无意中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恶劣的沟通效果,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总之,沟通的时候要以真诚的心去交流。

中国人普遍疑心比较重,稍不留神,就会触动其怀疑的神经。

一旦让别人产生疑心,那你说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他什么都不会相信。

我们常说“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不要以为太决绝,这只是小心谨慎的表现。

千万不要存心占便宜,也不要设陷阱存心让别人出丑,否则别人吃过一次亏后,就不愿再和你打交道了。

凡事用心、真诚,再辅以适当的技巧,增强大家对你的信任感,才能和别人打好交道,达成沟通的目的。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关注【曾仕强留声机】视频号
每天分享曾教授·爆款短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