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场馆:守护好奇心的阵地

 青诗白话 2022-08-02 发布于北京

       “我们都是萤火,终将点亮星河。”2022年7月24日,随着上海科技馆原创4D科幻电影《荧火》的这句画外音响起,一幅幅神秘、奇幻、酷炫的火星地貌画面扑面而来,“科幻教育漫谈——科普场馆的使命和作为”主题沙龙遂在网上拉开序幕。
       科幻,即科学幻想的简称,它是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现实的科技知识,运用幻想或虚构的艺术表现形式,描绘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科幻教育则是以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核心,以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创造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实践活动。科普场馆作为科学、科幻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数量日益增多、功能不断拓展、活动日渐丰富、挑战愈加严峻的情形下,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历史使命,成为各界关心的热点话题。
       本次沙龙由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办,上海科技馆、上海新闻广播科学家族工作室承办,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协办。为了营造浓郁的科幻氛围,主办方特意将主题报告会场设在元宇宙虚拟空间,圆桌对话则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两个会场巧妙衔接转换,参会嘉宾虚实画面联动,可谓创意十足。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教授的报告——“场馆:守护好奇心的阵地”直奔沙龙主题。他认为,科普场馆承担着科学教育的重要功能,科学教育是关注科技时代现代人所必须拥有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它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视为整体的一种教育体系,同时也是使这种教育体系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为的教育过程,好的科学教育使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在他看来,科学教育和科幻两者都具有以科学为基础、激发和保持好奇心、持续创造力的特性,因此,科普场馆应以展馆的内容创意为纽带,突出场馆教育的综合优势,通过与现代技术、艺术、文化、科学家精神四方面的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科幻教育活动。
       近年来,中国科技馆发挥国家馆资源优势,在开展科幻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一是举办科幻展览:2019年《流浪地球》首映时,举办“希望的力量——《流浪地球》电影主题展览”,全面展陈影片中的实物道具,解密片鲜为人知的拍摄科技知识;2021年举办“平行宇宙”科幻主题展览,以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形式,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二是2017年原创大型互动科幻童话剧《皮皮的火星梦》:至今已巡演近300场,受众近10万人次。三是摄制科幻电影:包括出品讲述中国航天员在选拔、培养、训练和执行任务过程中幕后精彩故事及感人事迹的科普影片——《火星使命》,将《皮皮的火星梦》搬上银幕,改编成大型科幻特效电影。四是开展科幻活动:以科幻、奇魔、动漫为主题,先后两次举办“科学之夜”大型科普活动。五是组织开展科幻创作:连续4年举办“让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华夏少年儿童科幻绘画作品展”,激发少年儿童科幻创作激情。

       但是,在我看来,科普场馆当下开展的科幻教育更多地还只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加强国家政策引导、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等方面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全文只是在“科普信息化提升重点工程”中提出了“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只字未提更具基础性工作的科幻教育;许多科普场馆通常也未将开展科幻教育列入未来发展规划、全年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体系,使得相应的科幻教育工作更具短期行为;现行的基础教育仍有人将标准答案甚至唯一答案作为常用评判依据,无疑不利于激发和保持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发表科幻文学的出版单位与科普场馆联手开展科幻教育活动,以及科普场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营造更为炫酷的科幻环境,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普场馆开展科幻教育大有作为、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正因如此,本次沙龙邀请科普界、教育界、电影界和文学界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沙龙主题开展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观点分享,可谓独具匠心、颇有深意。有感于“科幻教育漫谈——科普场馆的使命和作为”主题沙龙成功召开,进一步思索科幻教育对少年儿童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启迪作用,祝愿我国科幻教育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特填《山花子》词一首,以表情怀。
       多惑童年爱探天,瓜棚树下恋婵娟。冷寞幽虚静朦照,梦翩跹。
       科幻壅培生想象,好奇本是创新泉。场馆研讨担使命,谱华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