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伟人已逝,精神长存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伟人已逝,精神长存
——观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小记
文/李茹
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题记
自延安学习归来,收获满满,时不时会回忆起在延安的学习生活,还总是会时不时地查找一些与延安有关的电影来观看。这不,无意之中搜索到了《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时间为一个多小时,于是就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观看了起来,工作悠闲两不误。
  

                
这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由刘劲领衔主演,讲述了19736月,被检查出患有膀胱癌的周总理回到阔别二十六年的革命圣地延安,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延安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种和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的故事。
“总理啊,一夜谈下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你用冷毛巾擦了11次,热毛巾擦了9次,滚烫的热毛巾擦了22次,您太劳累了……”这是影片开始,邓小平同志对周总理所说的话,真的是感人至深。望着周总理羸弱的身体,憔悴的面庞,为国为民匆匆忙忙劳碌的身影,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淌,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任其湿透衣襟。也不由得回忆起成长历程中学过的与总理相关的课文。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吴瑛),每每来到北京,走到长安街上,脑海里最先冒出的就是这篇课文,眼前还能闪现出课文当中描述的情形: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就是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的情景。
当然,《周总理的睡衣》那篇文章也是令人记忆犹新的。总理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就蕴含在邓颖超奶奶那一针一线仔仔细细的给周总理所补的睡衣里。
中学时,印象最深的是《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抒情诗,作者柯岩采用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方式,展示了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的感人画面。我记得当时老师是要求全篇背诵的,我们还分角色朗读,还进行朗诵比赛,那声声呼唤中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而今天,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党员,观看《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我心中更是充满了景仰与热爱,敬爱的周总理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永远是我前进的灯塔。
影片中有几个感人的片段——
片段一:总理回忆起当年国民党军队空袭延安的情景。总理带领百姓撤退延安,碰见一个青年不肯走,一问之下是这个青年把牛丢了,总理知道,这头牛就是这个孩子一家人未来生活的希望,随后总理冒着生命危险带领青年找到了牛,并安全地返回家中。总理不顾危险帮村民找牛,看似小事,这也清楚地反映出在共产党人的眼里,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牢记的宗旨,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永远不会改变。
片段二:总理宴请老乡郝大爷等人吃小米饭的画面。几个人吃着吃着发现这样会让周总理觉得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还没有过好,会让总理伤心,在外面的石墩上,几十岁的老人哭得像个孩子,就是不想让总理因为这是自责难过,在总理走的时候,郝大爷拿出家人为其七十大寿留存的小米送给总理,在一抓一放之间,将延安百姓对总理的爱戴,对共产党人的信任表达得淋漓尽致。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跃然银屏。军民鱼水之情,令人感动。
片段三:影片中总理看望曹大娘的场景。当年的曹大嫂,如今已变成曹奶奶,近耄耋之年,她老眼昏花,记忆力很差,已经不怎么认识人了。总理拉着她的手很久很久,并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把针纫上,亲手把随身的老花镜给大嫂戴上,当曹大嫂认出了当年的周副主席时,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们想你呀!”催人泪下。总理说起了当年在大嫂家吃小米饭的情景,大嫂望着总理消瘦的面庞,非要把自己攒下的鸡蛋给总理补补身子。这哪里是“鸡蛋”啊,这正是“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啊!
伟人已逝,精神长存。周总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共产党人中代代相传。就让我以何其芳先生的《一夜的工作》中的话语来作结: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