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如何在写作中做到“文从字顺”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如何在写作中做到“文从字顺”
——七下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备课小记
文/李茹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才能不断提高。
——题记
“文从字顺”是部编教材七下第五单元写作训练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想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以“文从字顺”为写作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要求大家平时必须注重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写作时需要关注遣词造句,构筑篇章;写完后更需要认真推敲,反复修改,这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作文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地表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从字顺”写作训练平台,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文从字顺,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先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
1.理解文从字顺的内涵,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2.能够在写作中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精彩片段引路】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片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摘自丰子恺《梧桐树》
赏析:所选片段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新桐初乳”“绿树成阴”两个时节的梧桐树貌,思路清晰,是“文从字顺”写作方法的典范。比如在写“新桐初乳”的梧桐树貌时,先总写,再分写。在分写时,紧紧围绕“新桐初乳”这个内容,从“嫩黄的小叶子”“植物的生叶”“梧桐的生叶”三个方面具体描绘所看到的“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做到了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把作者的欣喜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技法点拨】
所谓文从字顺,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是中学生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怎样做到文从字顺呢?请先看下面的例子。
生活是个五味瓶,既有苦,也有甜。学习生活就是苦的感觉。这不,数学老师留下的两黑板作业刚抄完,语文老师又带来一张试卷,老师说:“要好好消化。”此时喇叭里又传来“四个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要来我们班级检查”的消息,同学们无不伸长舌头拉长脸,苦啊苦!
看到这个例子,同学们不难发现这里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第一句话与后面的内容衔接不紧密,“四个年级的学生会干部”用词产生歧义等,而这些问题就是同学们在写作时易犯的表达不清楚,行文不通顺的毛病。如何改正呢?请大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达要准确,避免歧义。“四个年级的学生会干部”可以改为“四位年级的学生会干部”或“年级的四个学生会干部”,表达就比较准确清楚。对此,还需要注意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是否恰当,比如,我们可以说“改正缺点”,却不可以说“改善缺点”。几个工厂的工人
其次,语句间的衔接连贯要紧密。本段中的第一句话可以改为:“生活是个五味瓶,既有甜,也有苦。”因为后面的内容都是与“苦”有关,所以这句话便使得文章前后衔接不紧密。因此,下笔前,可以先拟一个提纲或者打个腹稿,写作时,要一气呵成,千万不要断断续续,叙述的人称或角度也不要变来变去,以免让人感到混乱。
最后,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写完后,先反复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去检验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然后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的组织形式是否合理,并进行针对性修改,使文章词句运用有分寸、讲逻辑。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标点的规范运用,使行款格式正确,不至于因此而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