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名著导读之《骆驼祥子》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整理七下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小记
文/李茹
任何的收获都不是偶然和巧合,而是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努力换来。
——题记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是中考必读名著,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名著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特此整理相关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作者档案: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小说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
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人物简介
祥子:小说的主人公,一个人力车夫,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在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之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他的遭遇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虎妞:祥子的妻子,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追求自己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控制祥子,是家庭的支配者。可以说,她是一个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她骗祥子和她结了婚,最终由于好吃懒做难产而死。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刘四爷:人和车厂的老板,混混出身,典型的剥削阶级人物。自私自利,晓得怎样对付穷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儿子来接班。他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跟着虎妞一起给了祥子,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已为时过晚。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自居为“社会主义者”,在政治上并没有高深的见解,希望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又没有这个能力。对于祥子这样的下层劳动人民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能尽己所能解他人之困。是一个较为正直进步的知识分子,但思想受到时代局限,并没有成为真正的战士。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二强子卖给了一个军官,后又回到娘家,被迫卖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祥子在虎妞死后便喜欢上了小福子,可是当祥子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想要跟她在一起时,小福子已经被父亲卖到了妓院,上吊自杀了。小福子的死熄灭了祥子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但留给我们的也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小马儿的祖父: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
三、原著梗概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四、对其名著的评价
《骆驼祥子》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很有代表性地表现出老舍为提高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作品的水平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做出的贡献,也很有代表性地反映出他的创作中曾经相当长期地存在着的弱点对于这些成就和贡献的限制。
——摘自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
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摘自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
《骆驼祥子》中的语言质朴、简单,没有进行大量华丽的修辞与描写。书中没有生僻字,而且在用语上注重现代白话文的用语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的阅读,这也是《骆驼祥子》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摘自《中国作家网》的评论
《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通常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然而如果更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这部小说还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实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摘自: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五、片段阅读+赏析
片段一: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赏析:这是对祥子拉车的一段精彩描写。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从装束、体态、身段,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自豪的体能、体力以及品性人格都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把一个活生生的拉车夫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重点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比如“跑”“站”“蹭”“拢”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对拉车的每个细节与动作都琢磨得极为透彻,更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有心的人。
片段二: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就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赏析:这段文字不仅写了祥子靠几年血汗买来的车被抢,而且还写了人还被打伤的事实,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请看,“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一句中的“系腰的布带都被抢去”,足以说明当时那些大兵们的残忍无道,还有那满身“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更能激起读者对这些大兵们的痛恨,对祥子的深切的同情。“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更可以看出这辆车对祥子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看出这辆车对于祥子来说来的是多么地不容易,祥子对车的珍视程度是何等的深刻。
片段三: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赏析: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祥子身体健壮结实硬棒的情况,为后文写祥子靠自己的体力拉车,并买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了铺垫。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祥子比作“一棵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片段四: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赏析:这是一段景物描写,描写了一幅狂风四起、飞沙走砾、一片混乱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恶劣的环境气氛。让人不难想象祥子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那艰难的身影。段尾一句“风并没能把祥子怎么样”,突出了祥子在这种恶劣环境情况下表现出的坚强。
片段五: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赏析:这段话讲述的是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买上车后的表现,从多处动作描写都能看出祥子买车后的激动的心情和对于自己车子的喜爱,如“手哆嗦得更厉害了””几乎要哭出来了”“细细端详”突出表现了祥子的欣喜之情,而“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把人和车算在一块的地方”一句中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看出祥子对于自己车子很是亲密,这也是祥子辛辛苦苦攒到钱买来的回报,同时这段话也为下文祥子的车子被抢做衬托,突出了下文祥子的可怜。
六、相关练习
练习一:小说的主题往往与背景有着紧密的关联,请结合下面这则材料,来谈谈你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主题的理解。
背景材料: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答案: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练习二:《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请简述祥子的“三起三落”的过程。
答案: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来安葬虎妞。
后记:希望这次整理对孩子们阅读这本名著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