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浓浓“乡情”萦绕心间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浓浓“乡情”萦绕心间
——批阅学生以《乡情》为题随笔小记
文/李茹
在孩子们的记忆里,乡情是一种心灵的传递,这种情感在他们的心中不停地飞跃着。   
——题记
“老师,在您的公众号上看到8班学生所写的《乡情》文章了,真不错,您也表扬我了,咋没有俺的习作啊?”一位学生下课后,满脸疑惑地问我。
“孩子,表扬的名字上有你,但是文章能在公众号上刊登的,也是经过老师一番斟酌的,你的那篇文章在抒情方面还有欠缺。你知道吗?这个公众号有很多人关注,他们也会阅读上面的文章,如果老师认为有点瑕疵的文章,那是不会随意发上去的,老师是要为此公众号上传的文章质量负责的……”我微笑着给孩子解释道。
“不过你也可以在文章中补充一些抒情议论的文字,可以仿写我们刚学习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开头与结尾,中间可以选取几个典型的事例来叙写你与故乡的故事”,修改好后,可以发给老师哟,请放心,老师会尽量做到让每位孩子的习作都能在上面发一次的,加油啊!
至此,我才想到上次只展示了8班学生的习作,而这次我要展示一下关于7班学生优秀文章,与大家分享,以免让孩子们产生误会,欢迎大家阅读并多提宝贵意见!
这两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气息浓,能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乡情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7)班 李姜宇
乡情是什么?乡情是一缕袅袅的烟,乡情是一支青春的笛,诉不尽的牵挂,道不尽的思念。(开篇以设问的修辞,点出乡情内涵,在回答时,妙有比喻,语言生动形象,很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每到春季,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到姥姥家里帮忙“育秧”,弄得满身都是泥。在我的“热情”帮助下,本来一上午能完成的活,却用了整整一天。以至于到后来,姥姥再也不让我帮忙了,只让我站在旁边看着。我哪能乐意,一会儿这跑跑,一会儿到那儿踩踩,到最后姥姥只能以冰糖葫芦作为补偿,才能让我消停下来。
等到活儿都忙完了,第一件事一定是给我买冰糖葫芦。不知怎么回事,我总觉得这儿的冰糖葫芦比别处买的好吃。我每次吃糖葫芦都是先吃一颗就不继续吃了,就拿在手上扬来扬去,空中飞着大红灯笼,那时候我觉得灯笼经过的地方一定是甜甜的、香香的。玩累了,就再吃一会儿,吃到最后小手上变得黏糊糊的。(回忆小时候在外婆家帮忙育秧的故事,很有生活画面,给人印象深刻。)
后来我上初中了,面临学业的压力,去看姥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是每次回去我都会和姥姥呆在一起,我们坐在院子里,呼吸着瓜果的飘香,仰望着漫天的繁星。我舒舒服服地躺在外婆的臂弯里,听着外婆给我讲的神话故事。每当这个时候,我总认为这是我最幸福美好之时。外婆专注的神情和对我慈爱无比是我为珍宝的笑容,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之中。还记得,当我要离开家乡时,外婆的神情充满了不舍,充满了落寞。我的心中永远深爱着那个给了我永恒的回忆的外婆。
乡情有如一杯陈年精酿的美酒,越品越清香;乡情有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越看越迷人;乡情有如一本百看不厌的教科书,越读越有味道。
仲夏初芒,七月未央。打开乡情这部尘封的日记,总是会让我想起那一张张明艳的笑脸,那个慈祥的微笑,那些,永恒的回忆。
简评:文章中抒情议论表达方式运用的好,很能突出对故乡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人的思念之情。
乡情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7)班 段雨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题记
儿时,我与小鸟嬉戏,与蝴蝶跳舞,也与星星讲话。不知多久,家乡的小桥,换成水泥路,但那棵槐树依旧屹立在那里,感觉什么都变了但又觉得什么都没变。
春意盎然,道路两旁的迎春花开了,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独有的芳香,大人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而我早已跑出去,坐在槐树旁,和它一起欣赏日出,街道上传出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夏日炎炎,我顶着烈日去小卖部买了几根雪糕,冰凉凉的雪糕使我心情舒畅,但刺热的阳光使我睁不开眼,我走到槐树旁边,利用他碧绿的叶子来遮阳,别提多滋润了。就这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
秋风萧萧,槐树的叶子变黄了,我们朋友将它放在树里,变成一个个大自然的树签。但这时,一声“卖糖葫”的吆喝声把我们吸引了过去。我们呆在故乡的小巷,有滋有味地品尝起这美味的糖葫芦,那味道是家乡的味道。
寒风呼啸,老槐树安安静静地睡着了,梦想着自己又要长大岁,那时候,我走在故乡的石子路上,去朋友家串门,去烤火,大人们笑盈盈地欢迎,那时候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足迹。
小时候,在那里长大,长大后领会到了家乡的“美”,人与人之间的“情”。唯一不会变的,是那一缕乡情。
简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思路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在故乡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