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第四位皇帝 和帝十四岁去外戚之奸 而宦官用权此始为之疾

 梦想童年594 2022-08-02 发布于江西

汉和帝刘肇(公元79年―公元105年2月3日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公元88---公元105在位18年。元兴元年病逝章德殿,终年27岁。 谥号为孝和皇帝。 庙号穆宗,谥法曰"不刚不柔曰和"。葬于慎陵。

梁贵人生下刘肇后,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皇后亲自抚养刘肇,视如己子。刘肇即位因年幼,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把哥哥窦宪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窦太后更是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

窦氏为维护专权,安插了大量党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与亲信。窦宪还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窦氏父子兄弟同为九卿、校尉,遍布朝廷。他们便共同策划杀害刘肇。刘肇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但是刘肇与内外臣僚无法亲身接近,一同相处的只有宦官。刘肇便同郑众密谋,决定杀掉窦宪。由于窦宪出征在外,怕他兴兵作乱,所以暂且忍耐而未敢发动。恰在此刻,窦宪和邓叠全都回到了京城。当时清河王刘庆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进入宫廷,留下住宿。刘肇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但他惧怕左右随从之人,不敢让他们去找,便命刘庆私下向千乘王刘伉借阅。夜里,刘肇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又命刘庆向郑众传话,让他搜集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刘肇临幸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送往监狱处死。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刘肇因窦太后的缘故,不愿正式处决窦宪,而为他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进行监督。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以后,全都强迫命令自杀。

十四岁的刘肇成功夺回政权,扫平了外戚窦氏的势力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刘肇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 、减免赋税 、安置流民 、勿违农时 ,并多次下诏纳贤 ,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 ,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汉和帝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汉和帝永兴元年(公元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刘肇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永元一朝,武功赫赫,开疆拓土,四夷宾服。

刘肇深感吏制建设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据统计,他当政时期,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在法制上主张宽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狱的廷尉陈宠,便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仁爱之人,每次断案,都依据经典,而"务从宽恕"。

在刘肇夺回政权的过程中,郑众自然是首功。在论功行赏时,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这种谦逊仁爱之心,很得刘肇的赞赏。因此,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所以史书上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但刘肇重用宦官,还有一些客观因素。这就是这时期他所信任和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王或年老体弱,或寿短命微,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105年,宦官蔡伦奏报改进造纸术情况,当时有"蔡侯纸"之称,后世传为造纸术发明人。

汉和帝有好几个皇子,全部夭折了。汉和帝认为是有人暗地里做了手脚,故意害死自己的骨血,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为了让孩子顺利长大、远离是非,汉和帝无奈,就把儿子们送到百姓家里寄养,在民间靠人养大。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葬刘肇于慎陵(位于今河南孟津),刘肇驾崩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儿子刘隆继位,改元延平,是为汉殇帝。

东汉从和帝刘肇起,每个皇帝都是儿时即位。在幼儿皇帝当朝的时期,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斗争便不可避免,政治的纷争和社会的动乱将随时发生,东汉政权也就进入了永无宁日的历史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