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展】风尚与变革(1):裹脚束腰到释放天足,100年间女性到底经历怎样的变革?

 啾啾侠 2022-08-02 发布于北京
3月底,啾啾侠发现了一场造诣颇高的展览,来自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因为太晚发现,现在展览已结束😥。所以让啾啾侠带您情景再现。
本次展览展现女性近百年的独立变革,从1840年到1949年,女性在思想、教育、家庭、身体、服饰等各方面的解放与突围。所有的展品全部来自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馆藏珍宝,约300余件,并且首次对京亮相,可谓难得一见!🧐






风尚与变革展览分为“家庭与婚姻”、“服饰与身体”、“教育与职业”三部分内容,通过各类文物诠释100年间女性社会角色的扭转。与此同时,呈现给我们一个更为鲜活的场景,也能更直观、具体地感受古代女性遭受的束缚与压迫。

  ◆    

- 家庭与婚姻 -
受儒家伦理文化的“三纲五常”影响,古代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极大程度地束缚女性的自身发展,将女性禁锢于家中,埋没她们的才华与理想,最为典型的人物当属花木兰。
粉彩-木兰从军图-瓷板  民国

金漆木雕“仁义礼智信”构件  清

这是金漆木雕的“残件”,常被用于建筑和陈设中。在满足基本的实用性功能之余,通过木雕图文并茂的形式,宣扬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也侧面展示出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导致男女间极不平等的家庭关系。
策展人左烨女士在广州文物商店无意间征集得来的,它恰好成为整个展览叙事的重要基调
众多文物中不得不说这幅百子图帐,非常壮观,百闻不如一见。绣工精细,每一个孩子都活灵活现,不得不称赞古代女子心灵手巧!👍

红色缎绣百子图帐  清

另外,这幅图帐真的可用壮观来形容它的精妙。一般常悬挂于厅堂之上,它描绘民间祝寿时忙碌且热闹的场景,宏大且喜庆。


杏红色缎绣聚仙亭女仙祝寿图帐  清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幅以缎面作底银烧蓝的《麻姑献寿》,制作工艺可谓是极其考究。银胎珐琅又称银烧蓝,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600℃的高温多次烧制而成。最后成形的银烧蓝再嵌入缎面中,便是眼前作品。

缎面嵌银烧蓝麻姑献寿图  清

【家庭与婚姻】展区中较为有价值的当属不同年代的结婚证,它见证着女性命运转变时期,也标志着女性婚姻关系的自由与解放。

清代-鸳鸯礼书
清代的婚俗以鸳鸯礼书作为订婚凭证。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下彩礼并向女方家送礼帖,帖子上面会写有男子的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后,用新笔新墨写上女子的生辰八字,送回男方,即算正式定亲。一张小小的凭证,便将两个陌生人强行关联一生,这种包办婚姻透露着女性的无奈与悲哀。

▲黄花梨聘礼盒 清   ▲ 画珐琅八宝喜字纹把镜 ▲红色缎绣花卉汉字纹喜荷包     ▲黄花梨双喜构件

1927年 婚书(又称鸳鸯礼书,龙凤贴)

旧时婚姻制度是女性的桎梏,礼教提倡“三从四德、出嫁从夫、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等道德观念,它们牢牢地捆绑着女性。尤其是贞洁牌坊,简直印刻着时代的缩影。

自明代起,官方规范对女性的旌表,以嘉奖“童贞”、“女贞”、“从一之贞”的妇女。
张思九妻陈氏奉旨立旌表节孝牌坊木挂匾  清同治六年
民国官方-结婚证
直至民国时期,自由婚姻开始萌芽,女性拥有更多的权力。但是啾啾侠认为萌芽期的婚姻自由只是一把短剑,不足以撼动数百年以来的旧观念,思想的变革总会有一部分无辜的牺牲品。张幼仪就是众多女性之一,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的对抗,让这个可怜的女人毫无招架之力,只能被命运无情地伤害……

民国时期的各类结婚证书

婚姻自由的理念日益高涨,大街小巷开始传唱《祝文明结婚》歌曲,而后婚姻证书也有了官方印记,慢慢地逐步走向正轨。

留声机中传唱着《祝文明结婚》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该条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对婚姻立法,正式确立婚姻自由;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又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在确立婚姻自由的基础上,明确废除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制度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离婚证(复制)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复制)








[家庭与婚姻] 展区内容十分丰富,这部分还有一些其他小的摆件,也非常值得一看,啾啾侠在此不一一讲述,您自行观赏即可。

民俗人物通草画  清

彩绘庭院仕女踢毽玻璃挂屏  清

民俗人物通草画(编苇、梳妆、绕线、弹琴、刷浆、吹箫赏乐、击鼓、弹阮)  清

黄花梨木童车  清

各式各样小孩围嘴  民国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因为内容较多,咱们下回分解~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