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透生命的管仲和晏子,留下一套修行仙法

 大山里的蜻蜓 2022-08-02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心能化物。心能改变事物的形态。

一个时时明了自己内心的人,会活的相对轻松。

列子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归类为修行心法,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做事成不成,和自己的内外修养有关。

大多数人不太热衷于大道,却一直碌碌于生活的雕虫小技。

读完这篇古文,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生命的感悟。

原文:

杨朱曰:“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此语至矣。相怜之道,非难情也,勤能使逸,饥能使饱,寒能使温,穷能使达也。相捐之道,非不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

晏平仲曰:'其目奈何?’夷吾曰:'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阏明;鼻之所欲向者椒兰,而不得嗅,谓之阏颤;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智;体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行,谓之阏适;意之所欲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性。凡此诸阏,废虐之主。去废虐之主,熙熙然以俟死,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谓养。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 ,百年,千年,万年,非吾所谓养。’

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晏平仲曰:'送死略矣,将何以告焉?’管夷吾曰:'吾固欲闻之。’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 '生死之道,吾二人进之矣。’”

文章图片2

【文章分解】

杨朱曰:“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此语至矣。(至理名言啊)杨朱说:古代有一句话:活着的时候彼此怜惜,死了彼此自然舍弃。

文言文很简洁,自然流畅,俗语也有一句话:“人在人情在,人死两丢开。”人活着就有情在,死掉了就没有了。以前有些小说里描写,县长老爸死了,人来送礼的多得不得了,县长死了,来的人少了一多半。“生相怜,死相捐”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该怎么度过这一生?

“相怜之道,非唯情也;勤能使逸,饥能使饱,寒能使温,穷能使达也。”相互怜惜背后还有一个道理,并非只是动之以情,人和人之间相互喜欢、爱惜,并不只是“喜欢”这一情感本身,而是有一个背后的驱动力存在。

勤能使逸,能使劳苦的得到安逸,看他辛苦了,让他休息一下。

饥能使饱,饥饿的得到饱足,肚子饿了,让他吃饱。

文章图片3

寒能使温,寒冷的得到温暖,冷的送他几件暖和的衣服。

穷能使达也。穷困的得到显达,人家倒霉了,没出路了,背后帮一下,给他几个机会,让他有地位,有钱,这就是相怜之道。

这是第一层意思,很多文本解释也就这些,真正的含义,可能还有进一步的思考。

从物极必反的角度思考,比如:

勤能使逸,勤劳辛苦的能使生活安逸的人做事。

饥能使饱,肚子饿的人可以叫肚子饱的人做事。

寒能使温,快要冻死的人可以指挥穿皮袄的人。

穷能使达也。穷苦的人指挥有钱有地位的人。

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情,而是当一个人穷困饥寒到极点,不用别人可怜,他自己会起来造反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也算是一种思考吧!

社会一定要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

有人富得让人害怕,有人穷得让人害怕,上帝是背后的指挥者。

文章图片4

“相捐之道,非不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

相互捐弃的道理,并非对死者不表示悲哀,而是不给他嘴里含入珠玉,不给他身体穿起锦衣,不在祭礼供上牺牲品,也不给他们墓里摆进冥器。

相怜之道和相捐之道,为什么被奉为至理名言,书里有卢重玄的解释,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怜惜一个人,给他足够的生活所需,让他安心生活就好,离开也好,舍弃也好,最重要的是不要危害到自己的身体,如果活着的时候不能好好赡(shàn)养,死了埋些珠宝沽名钓誉,即遭来盗墓贼又伤害自己,是很不合适的。

“人为物累,心为形役”人为了物质利益所累,心神被功名利禄驱使,受到形体的奴役。 “相怜”和“相捐”,和我们现在的“拿起”和“放下”是有些相似,一个人能不能拿起是一种能力问题,能不能放下是心态问题。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yong堵塞)勿阏(è)。”

晏子、管子都是齐国的有名宰相,一个辅助齐桓公,一个辅助齐景公,相差一百多年,这里扯在一起,是诸子百家常用的一种手法,假托。

管仲当宰相的时候,生活和奢华,又气派又享受,吃好穿好玩好,神气的不得了,晏子晏平仲恰恰相反,生活很简单,一辈子都很节俭。

文章图片5

这里晏子向管仲请教养生之道,后来中国文化里的“养生”之学,后来道教把这一套变成了修道打坐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之学,又叫“摄生”(shè sheng)。

到了近代,我们引进了西方医学叫做“卫生”。养生是积极的,有保养的意思,卫生是防御型的。

这里晏子在问管仲一个人怎么保养自己,求健康长寿之道。管仲是喜欢享受的人,他说人要活得长啊,就放任自然。

勿壅(yong堵塞)勿阏(è)。不要压制欲望,自己的思想也不要压制,不要把它堵住(壅)。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疏导。

晏平仲曰:“其目奈何?”

晏子说:你讲了半天,方法是什么呢?“其目奈何”,具体怎么操作。

夷吾曰:“恣(zì)耳之所欲听,恣(zì)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文章图片6

管仲说,耳朵喜欢听的时候,就让它去听,音乐也好,大自然的风雨鸟鸣,高山流水都尽情享受,眼睛要看就去看,鼻子要闻就去闻,想说就说,想睡就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里“恣”就是放任的意思。

管子的放任自然,大家很容易想入非非,好像看到美女想要就要,看到黄金想抢就抢,到了饭店不付钱拿起来就吃。养生嘛,这一下子就把放任的意思全都误解了,自由主义发展到极端,就变成了个人主义。

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想到了,一个人让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任运自在,听其自然,达到身心的宁静自由,自由和自私一字之差,结果相差很大。

据说美国曾发生过一起事件,一个老人在公园晒太阳,有个小孩一刀就把他杀死了,警察抓住后问他,这孩子说杀人好玩,杨朱的学说为什么消失,和我们对自由的把控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è)聪;”

耳朵想听的是声音,但不得听,这就是阻塞听觉的灵敏。

“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阏(è)明;”

眼睛想看的美色,看不到,眼睛明亮的功能就被堵塞了。

“鼻之所欲向者椒兰,而不得嗅,谓之阏(è)颤(shān);颤,审辩气味。”

文章图片7

鼻子想闻的是香气,闻不到,鼻子分辨气味的功能就被堵塞了。

“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è)智;”

嘴巴想讲的是是非对错,不能讲,头脑的智慧就被堵塞了。

“体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从,谓之阏(è)适;”

身体所向往的是舒适,得不到,身体的安乐就被堵塞了。

“意之所欲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è)性。”

思想喜欢的是自由放逸,做不到,天生的本性会被堵塞。中医上有一句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人的五官七窍,身心舒畅,基础是不要有什么堵塞和阻碍。

“凡此诸阏(è)废虐之主。”

凡这种种阻塞,都是残害身心的根本原因。

文章图片8

“去废虐之主,熙熙然以俟(si)死,”

把心里的这些堵人的东西拿掉,“熙熙”有点像我们今天嬉笑的声音,这里是活泼自由,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意思,轻松自在的走完这一生,反正最后的终点都是死。

“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谓养。”活一天也好,一月,一年,十年也好,反正没死以前都要快活自在,这就是我所谓的养生之道。

道家讲“神仙无他法,只生欢喜不生愁”,就好像佛家的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百年、千年、万年,非吾所谓养。”拘泥于种种思想,把自己鲜活的生命活成了一个废人,受它束缚,这些观念成了你的主人,始终放不下,戚戚然,一天到晚闷闷不乐,悲悲戚戚地长寿,即便活上百年、千年、万年也不是我所谓的养生之道,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接下来管仲说:我已经把养生之道告诉你了,那么给死者送葬怎么办呢?

晏平仲曰:“送死略矣,将何以告焉?”管夷吾曰:“吾固欲闻之。”晏子说:送葬的事就简单了,我该怎么对你说呢?管仲说: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尽管你认为没什么可问的,不需要讨论。

文章图片9

平仲曰:“即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沉之亦可,瘗(yī)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gǔn)衣绣裳而纳诸石椁(guǒ)亦可,唯所遇焉。”

晏子讲:既然死了,我还能管吗?难道还由得自己吗?烧了可以,丢在水里也可以,把我埋在土里也可以。瘗(yī)是埋葬的意思,丢在路上,扔到野外也可以。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拿些柴草遮起来丢在水沟里也可以。衮(gǔn)衣绣裳而纳诸石椁(guǒ)亦可,给我穿上皇帝的衣服,化个妆,弄个漂亮的棺材装起来也可以,反正我也没有感觉了,随便怎么弄吧!“唯所遇焉。”

对于生死,说和做,能不能真正通达要看各自人,以前战争年代,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人都有心理准备,小时候外公在阎锡山手下,抗日时做了逃兵,一路靠两条腿从山西跑到河南,想落叶归根,嘴里还说:“求仁得仁又何怨,老死何妨死路旁。”历史上留名是很多人的愿望,但遇到生死就望而却步了。

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生死之道,吾二人进之矣。”杨朱借管仲、晏子的嘴,讨论了生死的问题,说到最后,管仲回过头看看鲍叔牙、黄子说:关于生死的道理,我和晏子是通达了,完全领悟了。

难过,快活,悲欣交集。

想到,懂了,做到很难的。

做到了,你,就是神仙。

文章图片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