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故事:鸿雁传书

 雨花石之乡 2022-08-03 发布于江苏

鸿雁传书

      这是一帧正在飞行中的大雁头部特写,九天之上,驭风凌云,眼神坚定,俯瞰金秋大地,关山万里。细览之下,犹见云层逆光,衬映出鸿雁矫健的身影,头颈前倾,双翅后掠,似劈波斩浪,唳振长空。雁的脖下,似系一物。这画面,让我想起郝经鸿雁传书的故事来。

      郝经,字伯常,元初著名学者,为元世祖忽必烈所器重。1260年4月,以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佩虎符金印,率40人出使南宋,9月行至真州时,不想却被扣留,置于忠勇兵营囚禁了起来。

      原来,当时的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昏瞆腐朽,已是风雨飘摇,掌握政局的是奸佞宋相贾似道。此人两好,一是玩弄美色,二是斗玩蛐蛐,号“蟋蟀宰相”,还撰写了一部《促织经》留传后世,若非权奸,倒是一称职的专门家。这厮欺上瞒下,将岌岌可危的宋元战局奏成大捷,甚至狂言驱兵伐元,可怜朝廷上下欢庆旌奖,附额称幸呢,这大元使团一旦入京呈命,岂不把贾贼真相给暴露了?

      郝经这一软禁,就是十几年,先生除每日讲学之外,在严密监管下附近捡石散心,著书立说百卷之多,其中倒是写成一篇《江石子记》,成为雨花石历史中里程碑似的伟大文章。

      使团被囚,生活上倒还周全,管理方专门伺养了40只大雁以供食用。郝先生有诗云:

      持节江南久食鱼,

      馆人供雁意踟躇。

      呼儿细看云中足,

      恐有中原问讯书。

      这十几年中,郝先生无日不盼望元朝的消息,世祖皇帝知道使团的困境吗?在饲养的雁群中,他看到有一只和别的大雁不同,每当见到都会扑翼高鸣,郝经心有所悟,便引至后庭单独饲喂。终于有一天,先生和27位使团成员焚香北拜后,又跪于雁前,将写有书信的绸帛系在大雁身上,祝曰:麻烦您代为传书朝廷,一路上多加保重啊。

      大雁听罢,奋翅而飞,直上北天云中。次年三月,汴梁有人获雁得书,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缘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

      郝经北归时,已是元仁宗时期了,其不辱使命的崇高气节,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朝庭的表彰。先生逝世才53岁,仁宗追封推诚保节功臣,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冀国公,谥“文忠”。并将帛书装璜成卷,收藏在皇家博物馆,官员士大夫纷纷题词赞颂,传为美谈。

     郝经的故事,雁书的传说,让人仰慕,感叹,沉思。

     作为故事源起地的仪征人,我把玩品读此石,并取名“鸿雁传书”,是对郝先生这样一位前辈的纪念,更是对他十几年囚禁生涯,其志未改,其节永持精神的崇仰敬意。从故事中可以看出,郝经先生不辱使命、坚不拔和足智多谋,其人格魅力及其高贵品质,是我们当今人做人做事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它将激励我们在伟大时代里,不畏艰难困苦,怀着崇高的信念,秉持使命担当,去完成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责任!

     收笔完工此篇读石短文,已是夜色阑珊了, 忽想起杜牧的《早雁》诗句,其颈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生动写实,就作为夜读此石的结朿语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