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太公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牙,又称作姜尚、吕望、太公望、师尚父、姜子牙、姜太公等,是齐国的开国之君。 吕尚,是东海人(东海,约当今山东之东南部、江苏之东北部一带),其先祖曾经担任四岳之职,辅佐大禹平治水土,立有大功。在虞舜、夏禹的时候被封于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之时,申、吕两地的人,有的旁系子孙继续受封,有的沦为庶人,吕尚就是他们的后裔。他本姓姜,后来以其封邑为氏,所以叫吕尚。 吕尚曾经很穷困,年老了,想借钓鱼的机会求遇周文王。文王将要外出打猎,占卜说:“所获的,非龙非螭,非虎非罴,而是霸王之辅。”于是文王出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见了吕尚,与他交谈后大悦,说道:“我的先君太公说过:'定会有圣人来周国,周国因此而兴盛。’你就是那圣人吧?我的太公盼望你很久了。”故称吕尚为“太公望”,用车载着他一起回去,立为太师。 有人说,吕尚博学识广,曾侍奉过帝纣。帝纣无道,就离开了。他游说诸侯,没有遇到知音,最终往西归附了文王。有人说,吕尚是位处士,隐居于海滨。文王被囚在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吕尚贤能而召请他。吕尚也说:“我听说文王贤明,又善于礼敬老人,何不去他那里?”他们三人为文王寻求美女奇物,献给帝纣,以赎回文王。文王得以出狱,返回周国。关于吕尚归周的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认为他做了文王和武王的太师。 文王从羑里脱身回国后,与吕尚暗中谋划修明德政以倾覆商朝,这些事大多是用兵的谋略与奇计,所以后世谈论用兵与周朝的阴谋权术都推崇吕尚是最早的谋划者。文王为政公平,在他裁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后,诗人称他为承受天命的文王。文王讨伐崇国、密须、犬夷,大规模地营建丰邑。天下三分,其中二分归周所有,太公吕尚的计谋居多。 文王去世,武王即位。武王九年,武王准备继续文王的事业,向东伐纣,以此观察诸侯的向背。军队出发时,吕尚左手持着用黄金做装饰的斧钺,右手握着用白色旄牛尾做饰物的旗子,宣誓说:“苍兕(西周官名,掌管舟船)啊苍兕,集合你们的部队,准备好你们的船只,迟到者斩!”大军于是到达盟津(即孟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孟州市西南),诸侯不期而会的有八百个。诸侯都说:“可以讨伐帝纣了。”武王说:“还不行。”于是率师返回,与吕尚一起作了《太誓》。 过了两年,帝纣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准备讨伐帝纣,占了一卦,龟兆显示不吉,狂风暴雨突然来临。大臣们都很恐惧,唯有吕尚坚决劝说武王,武王于是出兵。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讨伐帝纣。帝纣的军队大败。帝纣逃回城中,登上鹿台,于是被追兵斩杀。第二天,武王站在祭祀土神的社坛前面,群臣捧着祭祀所用的明水,康叔封展开彩席,吕尚牵着祭祀用的牲畜,史佚诵读祭神的策书祝文,向神明报告讨伐帝纣的罪行。接着又散发鹿台的钱财,发放钜桥的粮食,以赈济贫民。然后又增修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迁移九鼎,修明周朝的政治,与天下人除旧更新。这些事情大多出于吕尚的谋划。 这时武王已经平定商朝,称王天下,把吕尚封于齐国营丘。吕尚向东前往封国时,在途中住宿,行动迟缓。客舍的人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如此安稳,大概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吕尚听到这番话,当晚就穿衣上路,黎明时分到达封国。莱侯(莱国国君)前来攻打齐国,与吕尚争夺营丘。营丘位于莱国(西周时国名,又作郲、釐,都城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一说昌邑市东南,春秋时被齐灵公所灭)的边境。莱人,是夷族,趁着帝纣为乱而周朝初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吕尚争夺国土。 吕尚到了齐国后,修明政治,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各业,发展渔业盐业,因而人民大都归附齐国,齐国成为大国。等到周成王年少即位的时候,管叔鲜、蔡叔度发动三监之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授命吕尚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等诸侯,九州之伯,你都可以征讨他们。”齐国由此得到了征伐之权,成为大国。建都于营丘。 吕尚去世时大概有一百余岁,其儿子吕伋继位,是为齐丁公。齐丁公死后,齐国又传了三十位君主,到齐康公时,被陈厉公之子田完的九世孙田和放逐,吕氏齐国就此绝祀。田和即位后,仍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以区别于吕氏齐国。吕氏齐国从公元前1122年吕尚受封,到公元前379年田氏代齐,立国744年。
参考书目: 《史记》 [汉]司马迁著 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品读千古兴亡事,感悟人间冷暖情。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风雨五千年1。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大秦往事/先秦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