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6年,美记者尖锐指出毛邓方针政策不同,邓小平的反击太精彩了

 文野 2022-08-03 发布于山西

1986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只手,一只手抓建设,一只手抓法制。

这一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在迅速的发展阶段,不过还有另一件事情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那便是记者华莱士的到来。

文章图片1

华莱士的问题,十分尖锐

邓小平从16岁就远渡重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以及新中国的诞生都立下了赫赫功勋。

到了1978年,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邓小平更是成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也早已见证了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

回顾1986年,同样是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一年,邓小平在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也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文章图片2

中国在改革开放几年中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国外各方也在看着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最终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他们当然也对更为“内核”的方向感兴趣。

有一位名叫迈克·华莱士的记者就曾在这一年来到中国。

华莱士在新闻界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出名的人,他始终都在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在他的采访生涯中,面对过多国政要,也总是以犀利辛辣的采访风格而成名。

让华莱士声名大噪的节目,便是《60分钟》,在华莱士的采访中,经常是没有任何通知就直接来到了某个人的办公室当中,将麦克风直接伸了出来,那些人人都想问又不敢问的问题,华莱士总是能够脱嘴而出。

文章图片3

这部节目的总制片人唐·海华特也认为,华莱士是“新闻行业的盗火者”。

那种穷追不舍的新闻采访方式,也使得华莱士挖掘出了不少的新闻事实,随之而来的,也是不少声讨的声音。

那些反对华莱士的人,觉得他“胆大妄为”且“不留情面”,他们很讨厌那种令人尴尬的场景。

华莱士也希望采访邓小平,在1986年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行了好些年,取得了一些亮眼成就,不过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还是带着一些神秘感。

邓小平是当时中国的核心人物,美国人不害怕中国人,也是从邓小平开始的,邓小平使得中国走上了一条和过去完全不相同的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文章图片4

在获准采访邓小平的时候,华莱士自然也比较紧张。

1986年9月2日,在双方刚刚见面的时候,华莱士便兴奋起来,他说:“我把今天同您的交谈,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采访像您这样的人物,我们记者不太容易能够得到专访的机会。”

邓小平也非常谦虚,礼貌地回道:“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这次谈话,最终轰动了世界。

因为,华莱士的问题同样犀利,邓小平的回击也相当精彩。

文章图片5

在那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当中,华莱士总是能出“奇招”,也都被邓小平一一化解。

双方在聊到了当下发展经济的问题时,华莱士问道:“中国领导提出致富光荣的口号,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都对此感到意外,这个口号同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

邓小平语调平缓地说:“曾有一种观点,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我在1974年和1975年重新回到中央工作的时候就批驳了这种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的丰富的社会,因为物质极大丰富,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这些论点,完全回答了华莱士所提出的问题。

不过,在西方的世界观点当中,中国一直都比较重视思想,这和“富裕”似乎是矛盾的,邓小平的话,也解释了原因。

文章图片6

这似乎也让华莱士有了更多继续问下去的机会,他的问题,也越来越猛烈。

“还有两个问题。您说过,您要活到一百岁,然后可以去见马克思,到那时候,马克思旁边可能还坐着毛主席,他们可能对您说些什么?”

邓小平的回答同样干脆:“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有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我们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不难分析,言外之意,也是邓小平时代和毛主席时期在一些举措上有着不同,这也是西方国家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聊了一会,华莱士更是直言询问道:“毛主席已经逝世十年,他对现在的一些事会怎么看?现在领导人主张光荣致富等等,这一切都同毛主席的主张不太一样。”

邓小平也作出了回答,他也明确了,在有些问题上是不一样的,不过有些原则还是一样的,现在毛主席思想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解答了这个问题。

文章图片7

在听到这个回答后,华莱士似乎还想继续挖掘出更多的内容,于是他接着问道:“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和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是不一样的,至少中国现在正在试图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邓小平认为,现在确实是一场革命,可从另一个意义上来看,现在做的一切都是试验,都是新事物,也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办法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正,不要让小错误变成大错误。

邓小平自然能读出华莱士所想要了解的一些意思,他的反击也非常精彩,让华莱士无法找到什么漏洞。

文章图片8

当时的紫光阁大厅之内,邓小平强健有力的声音也一直在回荡着。

此时的邓小平,已经年过80,他的思路一直非常清晰,外面的工作人员担心老人在高温照射下不适应,也在不断调整着室内温度,并送水和送毛巾,让老人能够轻松一些。

就在接受采访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就报道了邓小平接受记者华莱士采访的消息,不久之后的9月7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播放了采访全过程,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新闻机构,都播报了这次谈话。

这也是世界了解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的又一次重大事件,邓小平用自己的声音向全世界作了说明。

文章图片9

邓小平的回答,背后是两代人的思想智慧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年时间里,西方国家一直都采取着敌视中国的态度,这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民众无法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包括很多西方媒体和政府在内,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一直比较肤浅,也停留在表面,邓小平的回答,也充分说明了背后的内在逻辑,这也是这次访谈能轰动世界的另一个要素。

毛主席时代的政策,和邓小平时代的政策有些不同,可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王震将军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重要的佐证。

文章图片10

他曾在很多场合疾呼:“毛主席的思想旗帜不能丢。”

同时,他也身体力行,只要是遇到了纪念毛主席的活动,王震都会积极去参加,若是活动遇到了什么困难,王震将军还会帮助去解决。

对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他也是大力支持。

早在1982年,他在视察深圳的时候就指出了:“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你们可以大胆去试验,不要前怕狼后怕虎,那个样子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文章图片11

有的时候,他在听到了一些不和谐音调时,也会提出尖锐的批评,比如听说有人从北京到深圳考察后认为“建立特区就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后更是火冒三丈,他驳斥道:

“有些人比那些办洋务的还要落后,还不如郑观应,说走私问题,不开放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走私问题存在吗?关键是看你怎么去管,一定要对外开放,闭关自守只能造成落后的情况出现。”

在历史中,是毛主席为改革开放积累的家底,从毛主席的建设时期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发展时期,是一个延续的过程。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党是用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精神所武装起来的,在思想组织上是完全坚固的,队伍在“进京赶考”之后,也继续保持着优良的作风,这也是毛主席所代表的一代人最为宝贵的贡献。

文章图片12

此外,毛主席在建立新中国之后,也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

这才有了邓小平思想一些根基,因为在改革开放最初的时候,邓小平就提出了:“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么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从制度角度来说,若是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那么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正如“摸着石头过河”一般,每一代人的建设,都是在不断寻找着适合国情的一条路,并不是谁去否定谁。

新中国刚刚成立,探索的过程是从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中走出来的,那条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被找到,中国才获得了如此发展成就。

文章图片13

历史局限性也导致了探索新道路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挫折,邓小平也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的我们,还是将毛主席提出但是没有做起来的事情给做起来,今后的很长时期,还是去做这件事。”

改革开放能够成功,绝对不是单纯转变思想就能完成的,更不是几句口号就能盖起万丈高楼。

毛主席在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从“数字”上来看: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的总产值增长率突破了百分之八,科学技术产业也取得了阶段进步,出现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

文章图片14

毛主席用思想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些也都成为了后来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在国际关系领域,毛主席在晚年审时度势抓住了中美交流的机遇,恢复了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交流,并开始从一些先进的西方国家中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正是有这些毛主席所下达的重要决策,才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况且,“与时俱进”也是党的优秀思想作风。

从毛主席个人角度来看,1971年到1972年的时候,毛主席推荐了一大批图书,其中就包括了海涅的《德国的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他和记者斯诺聊过其中的内容,都能感受到毛主席的意味很深。

在毛主席之后,邓小平是最为了解他的,他完全继承了毛主席的思想事业,从而将精神革命转化为物质革命。

毛主席时代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年代,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说明了一切,两位领导人所画的是一个圈子:中国现代化。

文章图片15

邓小平和华莱士短短的交流当中,就概括性地总结了很多内容,这些内容也随着摄像机影片传送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去了解中国。

华莱士后来回忆道:“邓小平给我的感觉是平易近人的,回答精彩,直截了当,很清楚自己要讲什么。”

这也同样符合邓小平的特点,邓小平是一个言简意赅、极其务实的人,这些都成为了他接受华莱士采访时的加分项。

当年邓小平的美国之行本就引起了巨大轰动,华莱士的这次采访,也让更多人对他产生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渐渐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积淀所在。

文章图片16

参考

告诉你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

争鸣: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改革开放的历史联系 人民网

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 清华大学党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