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8年,一位苏州男子正靠着废塔小憩,突然“轰隆隆”的巨响传来

 唯我英才 2022-08-03 发布于河北
1978年,一位苏州男子正靠着废塔小憩,突然“轰隆隆”的巨响传来,一堆砖头应声落地,他慌忙起身查看,顿时脸色大变,原来塔顶现出了一个不曾见过的空间。
 
男子是附近的村民,对这座废弃的古塔十分熟悉,每当他在地里干累了,总会将农具放进塔内,并靠在塔上好好休息一番。然而他从不知道废塔的顶部,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特殊空间,在好奇心地驱使下,男子迅速从外墙爬上塔顶,将洞口的砖头清理完毕后,他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
 
经过仔细搜索后,男子在一块石板下面发现了两个箱子,其中一个较小的箱子里放满了各种书籍,而另一个较大的箱子里则藏着一件镶满宝石的木质宝塔,男子惊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奢华的物件,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会藏在此处无人知晓,它到底是什么来历?
 
由于大箱子长达1.5米左右,仅凭他一人肯定无法顺利地搬下来,于是男子风风火火地返回村中,召集到五六名青壮年后,再带上梯子等工具,终于顺利地将塔内的两只箱子卸到了地上,等到大箱子打开,那些金银宝石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众人纷纷发出惊叹声:“这可真是一件宝贝啊!”
 
没过多久,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赶来一睹为快,赞叹之声不绝于耳。为了安全起见,众人决定先将两只箱子搬到村子的公屋里,并派专人看守,等到开会商议后再做处置。村里挖到宝物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引来了无数人前来参观。这一天,村里召集了所有能来的成年人,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两箱珍品的处置方式。
 
突然,公屋的大门被一把推开,几个陌生人满脸堆笑地走了进来,未等村民们发问,他们就自报家门地解释道,自己是收藏家,听说村里挖出了一件珍品,特地赶来一睹为快。村民见状立刻邀请这些专业的收藏人士,帮忙鉴定一下这是什么宝物,到底有什么来历?
 
经过一番现场鉴定,他们发现这件宝物高达123厘米,其主体由楠木精制而成,上面的各种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就连神情都看得一清二楚,简直是鬼斧神工。当然了,最显眼的还是镶嵌在顶部的宝石珠玉,除了大水晶、玛瑙与琥珀外,还有数千颗珍珠,至于金银饰品,更是不胜枚举。
 
这几位收藏人士激动得几乎颤抖起来,但是他们强压内心的狂喜,装作平静地说道:“这的确是一件珍品,这样吧,一千元卖给我们!”
 
一千元在当时已是一笔巨款,但是大家还没搞清楚这件珍宝的来历,不敢轻易处置,因此全都沉默不语。收藏人士见状以为村民们对价格不满意,干脆一口气抬到了难以置信的一万元,这已经是天价了,村民们立刻议论纷纷,这到底是什么物件,为什么能值这么多钱?
 
正在众人犹豫不决时,当地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急匆匆地赶来,他高声制止道:“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不能买卖,我已经上报给文保部门了,工作人员很快就会赶到,大家稍安勿躁。”那群收藏人士听罢,只能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开。
 
原来语文老师已经检查过这个物件,恰巧看到上面刻有“大中祥符六年”这几个字,一下子明白了它的来历,因为“大中祥符”是宋真宗的第三个年号,也就是公元1013年,距今已逾千年,显然这是文物无疑了。为了防止珍贵的文物流失或遭到损毁,老师来不及告知其他村民,就迫不及待地上报文保部门去了。
 
既然这是文物,村民们一致同意无偿上交给国家,希望考古人员们通过这件文物,研究出更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并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件美轮美奂的珍品。考古人员对这件文物进行详细的鉴定后,最终发现它的名字为“真珠舍利宝幢”,那么这里面是否真的藏有舍利呢?
 
经过研究后,考古人员在它中部的蓝色盒子里,找到了一个葫芦状的小瓶,而瓶子内果真装着“九颗舍利子”,原来这才是这个精美的宝幢最核心的部分。考虑到整件文物,采用了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玉石雕刻、水晶雕、檀香木雕、漆雕、描金、穿珠、彩绘等特殊的古代工艺,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可见,宋朝时期的手工艺水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确叹为观止,通过这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完全可以一窥北宋时期的文化习俗,人们的所思所想,以及苏州城内的经济水平。此外,考古人员们还在另一个箱子里发现了大量的珍贵古籍,意义非凡。
 
“真珠舍利宝幢”与“盛真珠舍利宝幢内木函”,很快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成为了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然了,我们能够欣赏到如此美轮美奂的珍品,还得感谢那些无私奉献的村民们,以及及时上报文保部门的语文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