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求求您别追究了!”学生的哀求声,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轶工坊 2022-08-03 发布于安徽

有人讲,教师的工作很轻松,上班几年,把教材搞熟练了,就可以轻轻松松应对。这完全是对教师职业的误解,且不说教材内容、教学模式、知识重难点变动要求一线教师必须备好课,单是每届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就够一线教师应付的了。

1)“老师,求求您别追究了!”
李老师是一位教学严谨的年轻教师,她带的一个班,班主任因为身体不适休了长假,学校就找到她,让她接这个班级的班主任。
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都知道,中途接的班级,很难管得好。幸亏李老师是这个班的授课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稳住形势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在教学方面,李老师是信心十足,但在管理上,李老师仍没有太大的底气,这不仅跟缺乏管理经验有关,也跟班上有一位“捣蛋鬼”有关。
班上的陈同学,是全年级知名的“恶作剧之王”。上课惹同桌,下课搞破坏。有时候,课上得好好的,一个女生突然大叫起来,原来她的书包里爬出一个甲虫。此时躲在角落里的陈同学捂着嘴笑,大家就都知道是他干的“好事”。
前些天,班级的电脑上又被学生安装了游戏。在教室电脑上安装游戏这种事,陈同学做过,当时李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并且在班上再三强调,绝不允许在教室的电脑上安装游戏。这次又有学生破坏规矩,李老师自然是非常气愤。
她调查了一下,发现头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体育课,班上有几个学生从操场上“消失”了,其中就有陈同学。第二天,班级的电脑上就安装了游戏,再加上陈同学之前干过这种事,于是李老师就认为跟陈同学有关。
上午学生放学,李老师让全班学生留了下来,声色俱厉地讲了“学生在教师机上安装游戏”这件事,并表示会严厉处置相关人员。学生们都被吓住了,训话结束后,她把陈同学喊到办公室,质问是不是他干的。没想到平时嬉皮笑脸的陈同学,竟然哭了起来。
陈同学说这件事跟自己无关。他虽然喜欢搞恶作剧,但很少撒谎,犯了错误被老师发现,会主动承认错误。李老师从他的言语和眼神中能看得出来,他确实没有在电脑上安装游戏。
李老师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对,就安慰了一下陈同学。陈同学很快破涕为笑,然后自告奋勇地表示自己可以把电脑上的游戏卸载掉。
卸载掉游戏之后,他跑到办公室,对李老师说:“您在班上发脾气的时候,许多学生都吓坏了,那个装游戏的同学肯定知道错了,下次肯定不敢了”。然后他哀求道:“老师,求求您别追究了!”
陈同学的哀求声,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李老师惊讶于他的善良,所以不自觉地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李老师有一种感觉:陈同学知道这件事是谁干的,但他没有选择“出卖”,而是选择扛下了一部分责任。
2)善待每个学生
学生时代,有些学生会被贴上“坏”的标签,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或者喜欢惹是生非;有些学生会被贴上“好”的标签,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家里的好孩子。
显然,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是不对的。东西有好坏之分,比如手机、电脑等物品,但学生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只是关注点不一样、能力不一样、对事物的态度不一样;他们需要得到科学地引导,而不是被“一棒子打死”。
那些喜欢搞恶作剧的学生,不一定是内心邪恶,他们可能只是希望以这种方式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内心里渴望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中小学,都存在这样的学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对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好,也要关心爱护那些喜欢惹是生非的学生;我们要善待每个学生,要努力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正面引导。
另外,一线教师也要有一定的包容度。学生搞恶作剧不可避免,只要行为不太过分,老师就不要大动干戈。倘若个别学生长期通过恶作剧影响课堂秩序,甚至伤害到其他同学,我们再进行严肃处理。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成长是变化的,我们要相信,只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今日话题:关于孩子的教育,你有哪些经验?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