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CiteSpace之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WoS)

 时小遇 2022-08-03 发布于山东

昨天白天出去玩了,晚上匆匆忙忙赶回来上CiteSpace的第一次课。

第一次课的话,虽然说是2小时,但加上答疑老师讲了大概3小时左右。老师主要讲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软件的下载和安装;二就是我的文章标题。

软件的下载和安装我上一次已经分享过,这里不再赘述。

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部分老师是以先讲授后演示的方式来教大家如何在Web of Science (WoS)、CSSCI数据库和CNKI上面检索和筛选自己需要的文献、按照正确的格式下载并导入到CiteSpace中。

其中,CNKI上面下载下来的文献还需要进行文件格式转换,涉及的步骤麻烦一点。而WoS上面下载下来的文献可以直接导入CiteSpace中进行分析。

上课前我就已经跑了一遍,跑的是CNKI里面的文献。果然有“预习”就是好处多多。

所以,我课上主要学到的东西是如何在WoS上对文献进行高级检索,按需求进行筛选并下载导入到CiteSpace中。

再精确一点,我学到的是如何在WoS上对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其中涉及到一些检索符号的应用,比如"", (), and, or, not等等,感觉非常实用。

我虽然是在学校里,但是我现在呆的地方搜不到校园网,非常奇怪🤔,只好让电脑连手机热点,再用VPN连校园网,再进入WoSs数据库去进行搜索示范并截图。

进去之后,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检索。

点击“高级检索”。

我这里选的是按照“主题”进行检索,你也可以按照其他的内容来进行检索,比如标题、作者、年份等,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确定好后在检索框里输入“academic writing”,添加到检索式,下面的检索式预览框里就会出现你输入的内容,TS就是主题,这种形式的缩写可以参照右边框框里面的内容。

如果你要输入多个关键词,你可以看到我圈出来的那里,有“and” "or" "not"三种关系可以来对你的每个关键词进行区分,前两个好理解,"not" 指的是你不想要什么,比如说,你第一个关键词输入的是“language skills”,但是这个主题下你不想要关于"writing skill"的内容,写出来就是:(("language skill") not ("writing skill")),括号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刚又想起来*的用法,指的是后面有任意的可能性,比如“metaphor*”表示最后搜索出来的文献可以跟metaphor, metaphoric, metaphorical...有关。

精炼检索结果下面是很长的一栏,可以让你进一步对年份、作者、语言等很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筛选,进一步精炼文献。

点击“引文报告”,这就涉及文献导出到CiteSpace了。

点击“去除自引”。

点击“导出”,再点击“纯文本文件”。

WoS一次最多能导出500条,记录内容选择“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如果检索到的文献数量过多,重复操作就好。

后续将下载的文件导入CiteSpace的操作我就不细说了。

我想想我还学到了什么。

区分施引文献、被引文献和索引。

举例来说:你在C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你发表的这篇论文就是施引文献,而你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就是被引文献,而C刊或者说CSSCI就是索引。

就写到这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