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第七位皇帝 赵濕从南宋皇帝降为元臣 最后成为吐蕃的佛门高僧

 梦想童年594 2022-08-03 发布于江西

 赵濕(xian公元1271 年——1323年),度宗次子。度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年。

度宗病重时,贾似道反对立杨妃所生度宗长子赵昰(Shi)继位,度宗只得按费似道的意思立赵濕为皇太子。度宗于公元1274年7月癸未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德祐"。

赵濕即位年仅4岁,由谢太皇太后主持国政。谢道清(公元1210年——1283年),度宗生母,浙江天台人,公元1227年被理宗册封为皇后。度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恭帝于公元1274公元7月即位,尊她为太皇太后。因恭帝年幼,由她垂帘听政。主持朝政2年。同年,佞臣贾似道所率宋军被元军击溃,宰相陈宜中奏请严惩,她不答应。只是将贾似道罢官放逐。行至漳州,贾似道于木绵庵为监押官郑虎臣所杀,结束了其擅权误国的一生。

贾似道死后,由谢太后主持朝政,时丞相王爚(yue)、陈宜中、留梦炎中,有的老迈多病,有的庸俗懦弱,因此,前线屡告失利,元军长驱直入。公元1275年正月,元丞相伯颜率领的元军云集临安城下,陈宜中、留梦炎及文武百官逃走的逃走,投降的投降,一时作鸟兽散。谢太后只得派使臣赴元军军营奉表称臣求和,元军统帅伯颜不允。她又向伯颜奉上传国宝玺和降表,开城投降,并按照伯颜的命令下诏要坚守着扬州的李庭芝等将领投降。元军进入临安掳走恭帝时,她正患病在床,由元兵监视着。几个月后,元军又将她从宫中抬出,押送到大都( 今北京市),降封为寿春郡夫人。公元1283年,谢太后病死。

初年实际上仍由贾似道专权。时元军沿汉水攻宋,沿途宋将纷纷降元。公元1275年,贾似道又被大败于丁家州,元军势如破竹,进逼临安。公元1276年正月,赵濕随谢太皇太后投降。2月,他和母亲全太后及随从被押离临安北上,5月到达大都,被元世祖忽必烈降封为瀛国公、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公元1282年12月, 赵濕又被迁居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石别苏克),度过了少年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了解了自己过去至尊的地位和眼下屈辱的处境,心情凄伤抑郁不开。当南宋旧臣注水云被释放回江南时,他曾作诗相送,诗曰: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表露了他怀念故国故土,又无法归去的悲苦思绪。公元1288年,赵濕已经18岁。元世祖担心留着他将成后患,准备除掉他。他得知这消息后,请求脱离尘世,永生为僧,以绝元世祖的疑虑。元世祖应允,于同年12月谴送他入吐蕃,习学佛法。从此,他长期居位于西藏萨迦大寺,更名为合尊法师,号木波讲师,过着清苦孤寂的庙宇生活,终日以青灯黄卷为伴,潜心于学习藏文,研究佛法。多年的苦读,使他通晓了藏文,贯通了佛学,成为佛门学问僧,一度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主持。他进而从事佛经的翻译,译成《因明入正理论》、《百法明门论 》 等经文问世,被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之列。

据说,赵濕在西藏为僧时,一次,元朝皇族赵王经过寺院,见他年老孤单,颇为同情,留下一回族女子与他作陪。公元1320年,回女生下一子,正巧元明宗经过,十分喜爱这刚生下的婴儿,便要了去作为养子,取名妥欢帖睦尔,就是日后的元顺帝。又说明成祖朱棣在观看历代帝王像时,见到元顺帝像面清癯似太医,惊异地说:"他怎么不象无朝列帝而象宋期列帝?"不过,不少学认为此说不可靠。

公元1323年,赵濕因诗文而遭受文字狱之灾,被屈杀。藏史学家都对他的冤死而深表同情。

纵观赵濕一生,就地位而论,他从南宋的皇帝被降为元朝的臣子,最后成为吐蕃的佛门高僧,不可为不奇特就居住过的地方而论,他从景色如画的江南迁居北方的幽燕,又迁居于天高云谈的蒙古高原,最后长期定居于西藏境内,不可谓不罕见;从相处的民族而论,他出身汉族,后和蒙古族相处,最后与藏族人生活在一起,不可谓不富于传奇性。赵濕一生的经历,在中国古代列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显然,就他本身而言,坎坷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幸,然而,就历史作用而言,他却为增进汉、蒙、藏等族人民的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恭帝又史称少帝、幼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