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溜:温而不热,通而不湍,驱寒要穴

 凤凰山居士 2022-08-03 发布于江西

艾蓬轩生活小达人

2017-11-29 15:59健康领域创作者

温溜穴的来历

温,温热;溜与留同,含停留之意。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郄穴,乃气血深聚之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温热,穴为阳气所注,故名温溜。温而不热,通而不湍之功,昭然如见。

温溜穴的定位

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即是。或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

功能主治

中医病症:头痛、面肿,鼻衄,牙痛,口糜舌肿,吐涎,咽喉肿痛;肠鸣,腹痛,泄泻;癫狂,痫证,吐舌;疟疾,疔痈,四肢肿,肩臂痿痛不举,伤寒,颈痛等。

西医病症:下腹壁肌肉痉挛,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前臂疼痛等。

配穴

喉痹不能言:温溜、曲池(《针灸甲乙经》)。

癫疾:温溜、仆参(《备急千金要方》)。

狂仆:温溜、掖门、京骨(《备急千金要方》)。

项强伤寒:温溜、期门(《针灸聚英·百症赋》)。

肠鸣而痛:温溜、陷谷、复溜、阳纲(《备急千金要方》)。

穴位养生


突然鼻出血时,可用拇指压迫温溜,过一会儿鼻血便会止住;若是脸上起了痘痘,及时揉温溜,第二天痘痘就下去。

温溜有驱寒的作用,所以经常手凉、手心爱流冷汗的人可以多揉温溜。

刺法

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针感向手部放散。此穴在消化道溃疡穿孔时常出现压痛,与它穴配合可做出诊断。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