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论坛 谢凤芹 一曲开拓者之歌

 大家文学网 2022-08-03 发布于河北


一曲开拓者之歌
——读徐剑《去雄安吧,那块土地属于年轻人》收获
谢凤芹

202248日,《学习强国》发表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的报告文学《去雄安吧,那块土地属于年轻人》。毕竟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会长、顶梁柱,出手果然不凡,开篇就出新意,以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与动工兴建的雄安新区互为见证,让我们在充满期待中,看到雄安新区从蹒跚学步一路走来的筚路蓝缕,到初具规模,大展身手,让我们看到了雄安新区的新希望,新未来,点出主题:雄安新区是年轻人历练打磨的大熔炉。
个人经过反复细致研读后,认为这个报告文学有几个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主角选取藏着深意,完成宏大叙事

一是通过一个婴儿李玺哲的降生突出主题:新区成立的第18天,亲戚朋友皆来容城县一中李思、王涛夫妇家贺喜。因为这家生了个儿子,时间比雄安小18天,这对夫妇认为孩子出生正当时,可以与新区一起长大,用自己的眼睛和心来记录雄安今天、明天。5年后五岁的李玺哲已经长成了大男孩,俨然天堂飞来的小精灵。这个小男孩的出现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像征雄安新区像李玺哲一样,在国家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二是预示着雄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化。春秋笔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选取真正的建设者杨威等年轻人为切入角度,突出雄安是年轻人值得为之奋斗的地方。
而先取的三个描写对像,又各代表一个群体:杨威代表学成回国,想为父母之邦做点好事,回报父老乡亲,从而投入国家建设海归群体,揭示一个人只要有一颗爱国的心,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凯丽则展示失业后重新出发的年轻人群体,只要不放弃,一定能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凯丽不仅在雄安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而且为这个新区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甚至连自己的老公在凯丽的感召下也主动投身雄安建设。
而富家女刘淼到雄安工作的经历,让我们看到雄安虽然是新区,但对人才要求非常挑剔,像刘淼就经过八次投递简历,三次面试,层层挑选才能进入进入雄安新区工作,每月只领2000元工资(虽然后来提高到4000元)也心甘情愿。三个建设者,各有各的故事,但结果都是与雄安一起成长,成为脱胎换骨的建设者。
三是展示了厚实的主题:雄安是属于年轻人的,建设主体是年轻人,三个人就代表了三个年轻的群体,从而奏响了一曲完美的建设雄安新区高响乐。

二、结构滴水不漏,严丝合缝

一是海摊拾贝,穿成一线法。正如上文所述,描写的三个年轻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三人在作品中也没有重叠的机会,看似互不相关,其实都是为主题服务。三个建设者各自奋斗,将他们三人的事迹串联起来,恰好成为再有说服力的典型:不论是什么身份,只要你到雄安,就可以找到为祖国建设效力的地方。
二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比雄安迟生18天小名叫石头那个李玺哲,是整个作品设置的伏笔,玺哲,含义是剖石见玉,一国之玺。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每到关键时刻,这个小石头就现身一次,杨威故事的终结,凯丽故事的开始,他出现了:父母带小石头到北京天安门,小孩子仰望天空,看见一群鸽子飞过。
这群鸽子失业者凯丽也看到了,那一晚,凯丽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失业,非常失落。正在苦闷中,前同事打来电话,雄安有合适岗位。
小石头一次现身,将两个建设雄安的年轻人连结起来,真的是润物细无声。小石头第三次出场,已经了五岁的孩子,父母带他到雄安会议中心,在这里遇见了另一个主角刘淼。从而引出了刘淼的故事。这样的结构,真真是高手,伏笔千里的高手。
三是语言精彩,俯拾即是:如白洋淀静水无声,荷花开了,环湖的芦苇疯长,芦花白,秋草黄,花絮如雪飞;
秋风将湖水吹瘦了,终于吹来雄安新区全球招聘的信息。拒马河的水,往低处流;
不过三座小县城耳耳,还只是在一片空地上画了一个圈等。语言张力十分强大,给人以美学享受。

三、略有遗憾

大家都知道,报告文学属于非虚构范畴,而非虚构,刚开始挺生的时候,其本质是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像外国的《地下城》《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门口的野蛮人》等。我们国内最早的非虚构文学应该是《鸿门宴》,还有大家都熟识的《包身工》。这些都是国内外揭露社会存在问题的优秀作品。我们国内,写着写着,报告文学成了歌功颂德的代名词,走进了死胡洞
这让我想起施展军,施展军在担任《人民文学》主编后,想进行改变,于是弄了个非虚构栏目,我揣摩是想偏,用心良苦,发表了一批反思和揭露社会问题的作品,如梁鸿的《梁庄》都是揭露社会存在问题的,当时是人民文学给生活费让作家去写,这一做法,我对施展军充满了敬意
回到徐会长的这个报告文学,如果能有一些着墨,写安建设五年过程存在的问题,反思如何克服,就更好了

徐剑简介:徐剑,男,汉族,云南昆明人。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著有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电视剧剧本,先后出版“导弹系列”"西藏系列”的文学作品700万字,代表作有《大国长剑》大国重器》《导弹旅长》《原子弹日记》《《麦克马洪线》《水患中国》《东方哈达》《浴火重生》《冰冷血热》《天风海雨》《经幡》《金青稞》《天晓1921》等三十余部。曾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并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全军新作品一等奖”、“飞天奖”、“金鹰奖”、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等三十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家。

作者简介:谢凤芹,在《当代》《长篇小说》《散文选刊》《文艺报》《海外文摘》《中国艺术报》《中国报告文学》《延河》《北欧时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文学作品450多万字,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作品选》《小说精选》《散文选刊》等,公开出版文学作品11部。有多篇小说获得省级及以上奖。报告文学《国柱冯子材》获中国报告文学优秀奖,《生死十二昼夜》获广西作协与广西消防总队“风华百年,蓝焰闪耀”二等奖。中国作协会员,广西钦州市作协主席。

 



大赛投稿:首届天汉杯文学大奖赛 (截稿8月31日)  林芝桃花节大赛 《大家》第三届《金沙流韵》——“中国移动5G杯” 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第三届“香榭御府·青海拉面”杯 全国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诗酒大赛




西



                    


20212022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