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之秀新诗《月亮》

近读陈之秀新诗《月亮》,感觉意境唯美,诗义绝佳,更可喜的是她将这二者很好地融为一体,在意境中呈现诗义,在诗义中展开意境,实为自然天成的一首好诗。 据笔者了解,她的这首小诗灵感来源于童年的一次经历。那是在她童年时的一个夏天的夜晚,她看到天上悬挂着半轮月亮,地下飞舞着一群萤火虫,好似要与月亮争辉。那时,她很怕黑。她想,如果能将月亮摘下来就好了,那样就不会有没有月亮的黑夜了。但是,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于是,她退而求其次,捉来一只萤火虫放到了玻璃瓶中,放在自己的卧室中,给自己照亮。 回忆自己的这次经历,她写道: 那年夏天的夜晚 天空中挂着半轮月亮 萤火虫不甘寂寞 要与月亮共舞争光 我想摘下这半轮月亮 但我的手没有那么长 于是 我捉了一只萤火虫装在瓶里 把它放到我的房间 让我的夜晚 从此有了星光 如果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这首诗,也不过就是描写了一种童年时的心境,但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人到中年,因此,读者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才能全面了解这首诗的言外之意。 作者出身农民家庭,只上到初中毕业就走向社会,外出打工。但她怀揣着文学的梦想,完全依靠自学,在师友的帮助下,终于成长为一名作家和记者,到目前为止已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撰写了大量的深度报道和名人专仿。因此,这首诗实际是她对自己奋斗历程的一次艺术的回顾和总结。 在诗中,“月亮”代表了她的文学梦想。她“想摘下这半轮月亮”,意味着她也想像那些前辈作家一样,写出好的作品来。而她的“手没有那样长”,不可能一步登天,于是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捉了一只萤火虫装在瓶里/把它放到我的房间/让我的夜晚/从此有了星光”。如此看来,“萤火虫”实际是她个人奋斗经历的真实写照。 比起月亮来,萤火虫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它不甘沉沦,也想发出自己的一点微弱的亮光。她把萤火虫捉来放在瓶子里,放到自己的卧室中,记录了她日以继夜的奋斗精神。作者正是抓住了萤火虫的这点精神,激励自己不懈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于是,她的夜晚便“从此有了星光”。 在这里,将萤火虫的光芒比喻成“星光”,可谓是“神来之笔”。因为星光和萤火虫的光芒不仅外貌相似,而且赋予了萤火虫的光芒更加广阔的内涵。萤火虫的光芒是有限的、微弱的,而星光则是永恒的、明亮的,它象征着人生的辉煌和成功。我们将各界成功人士比喻为明星,正映证了这一点。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除分行、用韵外,最重要的是用形象说话,而不是直白地表露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诗歌与其他文体的本质区别。只有懂得这一点,才有望写出好诗来。 《月亮》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