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连载:走向都市的女人 9)

 陈之秀 2022-08-03 发布于北京

五月上旬的乡村是栽秧季节,农民忙着在水田里栽秧,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喜笑颜开,劳动是光荣的。

杨召珍和陈建川在一个生产组插秧,但每隔一段时间,杨召珍就回家一次给关在屋里的多多喂奶。红琼则托付给张万青帮忙带着。为了感谢张万青一直以来帮着带娃儿,到年底,集体分给她家的肉,她就一分为二,将另一半给张万青送去。

五月中旬,爱看报纸的陈建川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看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他还不明白这篇文章的意义,直到12月底,看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他才隐约感觉到要有大事发生了,但究竟是什么大事,他还是不清楚。

524日是罗素华过生的日子。当天下午,罗素华嫁出去的三个女儿都回到了娘家,与儿子杨召文一起给她过生。杨召珍是背着快九个月的多多去的。

这个晚上是热闹的,一大家人围在一起为寿星祝寿。罗素华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儿女、孙子孙女,甚是高兴,脸上堆着幸福。这个晚上,除了多多不会说话,大家都在一起摆着龙门阵。

多多虽然不会说话,但她转动着那双亮晶晶的眼睛会盯着这个看,那个望,偶尔会对这个笑,或者那个笑。当她对着罗素华笑时,罗素华就从杨召珍的怀里将她抱过去,然后逗乐着。

这个晚上,杨召珍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杨召文说:“幺妹,杨二河给我说了,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小儿子换多多。”

杨二河是杨召文一个村的人,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比多多大一岁。杨二河曾给杨召文透露,想拿小儿子换个姑娘回来,加上杨召珍也想把多多换个男孩回来,经过权衡,杨召文觉得这样两家对换也行,多多要是换到杨二河家,他离得近,也可以照顾着。后来杨二河的婆娘不同意,说把自己的孩子换给别人,是在她身上割肉。

“不换就不换,我还不同意呢!”罗素华说。

杨召珍无奈地说:“人家不换,我们也没办法。”

杨召群说:“幺妹,大不了自己悄悄生一个!养人家的,还不一定能养的家。”

“生一个?凭嘴巴说,敢生!我们那里抓的严。”杨召珍说到。

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杨召芬说:“依我的,生啥子养啥子,养人家的讨闲话。”

这个晚上,围绕着多多换不换出去成了一家人谈论的焦点。针对杨召珍一心想要儿子的想法,罗德英说:“幺妹,干脆把我家老二给你算了,你把多多留给我们也行,你自己养也行。”

“我看这个主意不错!反正都是自己家人。”大家一致同意地说。

“嫂子,你舍得吗?”杨召珍说。

“有啥舍不得的。”罗德英说着就喊“德龙!德龙!”

德龙、德昌在外面的院子里与其他孩子玩打仗的游戏,杨召文的长女杨德丽抱着妹妹杨德梅安静地坐在罗德英身边。

德龙听见喊声,喊着德昌一起进屋。他们进屋后,杨召文说:“德龙,给你说个事,你愿意跟你幺姑家吗?”

德龙看着杨召珍,其他人看着德龙,德龙说:“要得嘛!”

“你同意了,你幺姑回去时,你就跟着她去。”罗德英说。

“那我是喊她幺姑,还是要改口喊妈妈?”德龙问着。

“当然喊我妈,你也得跟你姑父姓。”杨召珍说。

“啊,我还得改姓?不干!”德龙坚定地拒绝着。

“不改姓,你去吗?”杨召文再次问着。

“去!”

“幺妹,你看嘛,你要是不看重改姓,我把德龙就送给你养,我们也一起养。”罗德英说。

“不改姓不行!我要的是陈家的姓!”杨召珍强调着。

讨论来讨论去,最终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原本寂静的夜晚像在睡梦中被惊醒一般。透过暗淡的煤油灯看着乡村的宁静,不但可以看到人生匆忙的过往,更能看到人性的贪婪、自私以及愚昧的世俗观念。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面,心底却有着莫名的躁动。

“时间不早了,都去睡觉吧。”罗素华打着呵欠说。

罗德英给大家安排床铺,谁和谁睡一张床。在她给杨召珍安排床铺时,罗素华发话说:“今晚杨召珍带着孩子跟我睡。”

罗素华说完后,提着煤油灯喊上杨召珍回自己房间了。

她们上床后,罗素华把多多搂在怀里睡一头,杨召珍睡在了另外一头,母女俩躺在床上摆了会龙门阵,还是围绕着多多在说事,临睡前,罗素华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千万不要把多多送给别人,这孩子一见就讨人喜欢的,你们以后还得靠她。

第二天早晨杨召珍醒来,发现罗素华浑身冰凉,身体僵硬,她喊着妈妈,但妈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旁边的多多还紧紧地抓着外婆的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