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三皇”的六种组合中,六种都提到了伏羲,五种提到了神农,两种提到了女娲,两种提到了燧人。女娲与燧人并列第三。伏羲、女娲前面已经讲过了,在讲神农之前,顺带介绍一下燧人。《太平御览》卷78引《礼含文嘉》说:“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人。”意思是说,燧人最早开始通过在木头上钻孔生出火星,把生的东西烧熟,让人不得肠胃疾病,与禽兽区别开来,顺遂了天的意志,所以被尊称为燧人(展示)。《太平御览》卷869引《王子年拾遗记》说:“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膻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说的是:在一个叫燧明国的地方,那里的人不知道四季和早晚,而且长生不死,厌恶人间了就升到天上去了。那个国家有一种能生火的树,叫燧木,树枝弯曲盘绕有1万顷(1顷等于100亩)那么大,云雾缭绕其间。折下树枝相互钻孔,就能出火苗。后来有位圣人想要改变饮食中的腥膻味道,解救世人的痛苦,便遨游天下,到了南方边陲的这个小国,看到在这种树的表面,有一种像猫头鹰的鸟,用嘴啄树干,火星就迸溅出来。圣人受到启发,便折下一段树枝用来钻孔取火,所以被称作燧人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古书把神农与炎帝混为一谈,称为“炎帝神农氏”,但在汉代以前的典籍里,神农与炎帝并没有什么关系。《庄子.盗跖》说:“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庄子.胠(音区)箧(音窃)》说:“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白虎通.号》对于神农的命名作过这样的解释:“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意思是说,远古的时候,人民都吃禽兽的肉。到了神农那个时候,人口众多,禽兽没有那么多,不够吃了,于是,神农就教老百姓耕种,让老百姓能吃饱肚子,所以被尊称为神弄。《绎史》卷4引《周书》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音no),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意思是说,神农那个时候,天上下雨带来了粟种(粟,又称谷子,去壳以后就是小米),神农就把地耕了,把谷种撒到地里,还制作了陶器,铸造了斧头一类的工具和耒、耜、锄、耨(音nou)之类的农具,用来开垦荒地。后来五谷丰登,各种果树都结出了果实。靠着天上下雨带来的粟种进行耕种,正是原始农业的一个突出特征。从那以后,凡是与种植和农业有关的发明,便很自然地归到了神农的头上。《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潜夫论.五德志》说:“神农氏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意思是说,神农在每天中午的时候设立市场,召集天下的百姓,拿来各地的货物,互相交换,个人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后就离开了,集市也就散了。当然,这些都出于后人的想象和增饰。神农最根本的一点,也是他最大的功绩,仍然是发明了农耕。《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登比与登北因字形相近而误,《路史.余论.九》、《路史国名纪己》注、《通鉴外纪》卷1引《帝王世纪》、《古今姓氏书辩证》卷21引《元和姓纂》以及《竹书纪年》又作“癸北”,已有三种写法,但究竟哪一种是本字呢?在殷墟卜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己妣”、“妣庚”、“妣壬”等字样,证明商代对于自己的母系祖先多用甲至癸这样十个天干字加上妣字作为庙号,因此,以上几种写法都应该是“癸比(妣)”的错字,只是错的原因不同,或因形近,或因音近,可将自己的祖母称为“妣癸”或“癸妣”,也可以称为“大比(妣)”。《国语.周语》说“我皇妣大姜”,皇妣也就是大妣(比)。《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赤国妻氏”,《海内经》作“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炎帝又名赤帝,赤国当指炎帝之国。赤阴,赤是国名,阴是人名,应该就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女英。《路史.后纪》11说:“女莹生义均。义均封于商,是为商均。”而《山海经.大荒南经》却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海内经》说::“三身生义均。”《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义均(或商均)是帝俊的儿子或孙子,叔均也是帝俊的孙子,所以,义均应当就是叔均。叔均“始作耕”,《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叔均乃为田祖。”《白虎通.号》说“神农教民农作”,叔均当即神农。《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意思是说,烈山氏的儿子叫柱,当了农神,所以从夏朝以后都祭祀他。《国语鲁语》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意思是说,过去烈山氏统一了天下,他的儿子叫柱,能够种植各种谷物和蔬菜。夏朝衰亡以后,周朝的始祖弃继承了农官的位子,所以被作为农神祭祀。烈山氏,在《礼记.祭法》中作“厉山氏”。所谓“烈山”就是放火烧山,这是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一种景象。《墨子.尚贤》、《孟子.离娄》、《淮南子.原道训》以及《史记.五帝本纪》等,都说舜曾耕于历山。其实,无论是连山、列山、历山或厉山氏,都是烈山氏的假借,都是指的舜。因此,柱当即叔均。柱与均因字形相近而误。综上所述,神农不是炎帝,而是叔均。那么,炎帝是谁呢?下周同一时间,老王将给大家讲讲这个问题,欢迎收看。谢谢大家!(王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