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三讲 《山海经》是世界地理书吗?

 陈之秀 2022-08-03 发布于北京


上个世纪90年代,有美国学者认为,《山海经》所记载的几条山脉与北美相似,因此认为《山海经》是一部世界地理书。她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中国学者的认同。但老王经过研究认为,《山海经》不是一部世界地理书,而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远古地理书,只不过涉及了东边的一些国家,如日本、俄罗斯而已。

首先,美国学者据以立论的地理距离是有误的。

谭其骧先生在《论〈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中,以有半数以上的山有确址可指的七篇经文为据,研究了《山经》记载中的方向和里距的可信程度,得出以下结论:

一山与一山之间的方向,完全正确和完全错误的都不多,多数都是稍有偏离。
就整经(篇)而言,所载方向一般都基本正确,或稍有偏离,错误的只是个别例外。

各山之间的里距,一般都不正确,或大于、或小于实际距离;各经末尾所载全经总里距,一般都大于实距,有时可达七八倍至十几倍,小于实距的是个别例外。

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最正确,经文里距与实距相差不到二倍;离开这个地区越远,就越不正确。

《海外东经》说:

帝命令竖亥用脚步丈量国土长度,从最东边到最西边,一共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又说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古称十万为亿。“选”为“万”字之误。这里的“帝”应该是指大禹,因为竖亥是大禹的臣子,他测量的结果是从东到西五十万九千八百步。古时三百步为一里,即1699里多。

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说:《山海经》记载大禹让大章用脚步丈量国土长度,从最东边到最西边,一共二亿三万三千三百里七十一步;又让竖亥用脚步丈量国土宽度,从最南边到最北边,一共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我认为,“里”字是个多余的字,实际应为二十三万三千三百七十一步和二十三万三千五百七十五步。也就是说,大章测得的东西里数有777里多,竖亥测得的南北里数有778里多。

《吕氏春秋·有始》说:东西长度、南北宽度都是五亿九万七千里。

《淮南子·地形训》说:从东到西是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从北到南是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

《诗含神雾》说:从东到西是二亿三万三千里,从南到北是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

《河图括地象》说:从东到西是二亿三万三千里,从南到北是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又说:从南到北是二亿三万五千五百里。

我认为,“里”字都是“步”字的误写。五亿多步应该是周时的国土长度和宽度,而二亿多步应该是夏时的国土长度和宽度。

《山海经·中山经》《管子·地数》《吕氏春秋·有始》《淮南子·地形训》《河图括地象》《尔雅·释地》均认为,东西长二万八千里,南北宽二万六千里。

《春秋命历序》《尔雅·释地》说:神农时,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一万里。

老王认为,都是错误的。因为,地球的周长最大距离是赤道处的八万里,而当今的一些学者基于对《山海经》记载里数的错误,断定《山海经》是一部世界地理书,地理范围可远至南美洲,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因此,《山海经》的地理范围可以用至今仍然能够指实的山水所在的地理位置来确定。

其次,《山海经》中的海外就是大荒,而不是在海外之外还有什么大荒

细核《海外四经》中的内容多与《大荒四经》重合,如:

《海外南经》有“臷国”,《大荒南经》有“臷民之国”;

《海外南经》有“不死民”,《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

《海外南经》有“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大荒南经》有“有人曰凿齿,羿杀之”;

《海外南经》有“周饶国”,《大荒南经》有“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而周饶、焦侥为一声之转;

《海外南经》有“长臂国”,《大荒南经》有“张弘之国”,张长形近,弘即肱讹,义同臂;

《海外南经》有“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大荒南经》有“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郭璞注:“即狄山也”。

《海外西经》有“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大荒西经》有“天穆之野,启始歌九招”,穆与乐的繁体字形近,九招即九韶,代为招字之误;

《海外西经》有“三身国”,《大荒南经》有“三身之国”;

《海外西经》有“常羊之山”,《大荒西经》亦有“常羊之山”;

《海外西经》有“女祭女戚”,《大荒西经》亦有“女祭女蔑”,蔑戚形近而讹;

《海外西经》有“青鸟、黄鸟”,《大荒西经》亦有“青鸟、黄鸟”;

《海外西经》有“丈夫国”,《大荒西经》有“丈夫之国”;

《海外西经》有“女丑之尸”,《大荒西经》有“女丑”;

《海外西经》有“巫咸国”,《大荒西经》有“巫咸”;

《海外西经》有“并封”,《大荒西经》有“屏蓬”,并与屏、封与蓬叠韵;

《海外西经》有“女子国”,《大荒西经》有“女子之国”;

《海外西经》有“轩辕之国”,《大荒西经》亦有“轩辕之国”;

《海外西经》有“诸夭之野”,《大荒西经》有“沃之野”,夭与沃形近而讹;

《海外西经》有“白民之国”,《大荒西经》和《大荒东经》均有“白民之国”;

《海外西经》有“长股之国”,《大荒西经》有“长胫之国”,股与胫形近而讹;

《海外北经》有“无䏿之国”,《大荒北经》有“无继子”,无继即无䏿,䏿继音通;

《海外北经》有“烛阴”,《大荒北经》有“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烛龙即烛阴;

《海外北经》有“一目国”,《大荒北经》有“有人一目”;

《海外北经》有“柔利国......一云留利之国”,《大荒北经》有“牛黎之国”,牛黎即留利、柔利,音通;

《海外北经》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大荒北经》有“共工臣名曰相繇”,相繇即相柳;

《海外北经》有“深目国”,《大荒北经》有“深目之国”;

《海外北经》有“无肠之国”,《大荒北经》亦有“无肠之国”;

《海外北经》有“聂耳之国”,《大荒北经》有“儋耳之国”,儋耳即聂耳;

《海外北经》有“夸父”,《大荒北经》亦有“夸父”;

《海外北经》有“禹所积石之山”,《大荒北经》亦有“禹所积石”;

《海外北经》有“三桑无枝”,《大荒北经》亦有“三桑无枝”;

《海外北经》有“务隅之山”,《大荒北经》有“附禺之山”,附禺即务隅,附务叠韵,隅禺音同;

《海外北经》有“禺强”,《大荒北经》亦有“禺强”。

《海外东经》有“大人国”,《大荒东经》有“大人之国”;

《海外东经》有“奢比之尸”,《大荒东经》有“奢比尸”;

《海外东经》有“青丘国”,《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

《海外东经》有“黑齿国”,《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        
                                                                                                              
《海外东经》有“玄股之国”,《大荒东经》有“有国曰玄股”;

《海外东经》有“毛民之国”,《大荒北经》亦有“毛民之国”。

《海外四经》与《大荒四经》所载如此密合,只能说明两者为同一来源的不同版本而已。

而无论是《荒经》《海经》,还是《山经》,其地理范围都基本重合,如:《海內东经》“少室山”,在《中山经》中写作“少室之山”;《海內南经》“丹山”,在《大荒北经》中也有;《大荒东经》“招摇山”,在《南山经》中写作“招摇之山”;《大荒北经》“禹所积石山”,在《海外北经》中写作“禹所积石之山”;《海內西经》“积石山”,在《西山经》中写作“积石之山”;《中山经》“洞庭”,在《海內东经》中也有;《北山经》“幽都之山”,在《海內经》中也有;《大荒西经》“桂山”,在《海內经》中也有;《北山经》“轩辕之山”,在《海外西经》中写作“轩辕之丘”,在《大荒西经》中写作“轩辕之台”;《西山经》“华山”,在《海內经》中也有;《北山经》“虖沱之水”,在《海內东经》中写作“虖沱水”;《海外西经》“常羊之山”,在《大荒西经》中也有;《中山经》“蛇山”,在《海內经》中也有;《西山经》“鸟山”,在《海內经》中也有;《中山经》“章山”,在《大荒西经》和《大荒北经》中也有;《北山经》、《中山经》“阳山”,在《大荒北经》中也有;《海內南经》“苍梧之山”,《海內经》写作“苍梧之丘”;《西山经》“汉水”,在《海內西经》、《海內东经》中也有;《海內西经》“雁门山”,在《北山经》中写作“雁门之山”;《西山经》“钟山”,在《大荒北经》中也有;《中山经》“龟山”,《海內北经》中也有;《大荒西经》“灵山”,《海內经》中也有;等等,并不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山经在海内,海外在山经之外,大荒又在海外之外。

此外,在《大荒西经》中有关于鄂霍茨克海的记载。

《大荒西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水曰寒暑之水。”

“寒暑之水”应该就是日俄交界处的鄂霍次克海的寒暖两股潮流,又名黑潮(也叫日本暖流),是北太平洋西部流势最强的暖流,为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主流沿中国台湾岛东岸、日本琉球群岛西侧北流,直达日本东南岸。在台湾岛东面外海宽约100200公里,深400米;流速最大时每昼夜6090公里,水面温度夏季达29摄氏度,冬季20摄氏度,均向北递减。至北纬40度附近与千岛寒流相遇,在盛行西风吹送下,再折向东成为太平洋暖流。

最后,在《大荒东经》与《大荒西经》中记载了许多日语山名。详情可参阅“《山海经》中为什么会有日语山名?”

以上证据可以证明,老王的观点是正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