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验方治虫咬性皮炎

 张玉龙医论 2022-08-03 发布于广东

       夏季高温多雨,湿热蔓延,百虫横行,人们因为天气炎热常常身穿短裤短衫,难免会被虫子咬伤,出现散发性、大小均匀、红色丘疹或丘疹样水疱型皮疹,瘙痒显著,常常缠绵难愈,以手抓挠,常会损伤表皮而仍不能缓解瘙痒感,即为虫咬性皮炎,中医称之为“水疱湿疡”、“水疥”等,多发生于儿童,以臭虫、跳蚤、螨虫、蜱虫、虱子、蚊虫、蠓虫、隐翅虫、桑毛虫、松毛虫、蠕虫等为临床最为多见致病虫类,多发生于四肢内侧(伸侧)及躯干(胁下),偶尔发生于头面部,皮损多呈现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状似纺锤,中央突起有小水疱或小丘疹,丘疹色红,坚硬如粒,一般不对称,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抓挠后可以继发局部皮肤炎症

       中医对于此病症具有治疗优势,常使用内服祛风止痒、清热解毒之剂,配合外用消风止痒之剂外洗。我个人在临床上惯用重剂防风祛风止痒、胜湿止痛,盖防风上行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痛,外解四肢挛急,为治风之仙药。内服方:防风15克,蛇莓15克,金银花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徐长卿15克,生黄芪15克,生白术3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野菊花10克,牡丹皮10克,白鲜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外洗剂:关防风30~60克,七叶一枝花10克,半枝莲30克,半边莲30克,蛇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苏薄荷15克,陈艾叶15克,水煎外洗

       加减:①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克,牛蒡子10克;②火毒炽盛者加黄连6克,川黄芩12克,炒栀子10克,黄柏10克;③阴虚火旺而见口干舌燥、失眠心烦者加玄参30克,生地黄30克,麦冬10克,淡竹叶10克;④体温见高热者加水牛角30克(先煎),连翘30克,生石膏30克(包煎),或内服安宫牛黄丸;⑤夜寐不安者加首乌藤3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柏子仁15克;⑥局部瘙痒剧烈者加七叶一枝花10克,白芷10克,苦参10克,天花粉30克;或者追用虫类药全蝎、蜈蚣、蝉蜕、僵蚕、蜂房等。

       附:内服方中蛇莓如果无货可以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等代替

       虫咬局部红肿显著者可以采用针刺放血:阿是穴刺络放血,或大椎、曲池、委中刺络放血,一般经治疗1~3次可以痊愈。

       民间习惯用油酊涂抹治疗虫咬皮损,常用的如罗浮山百草油、青草油、龙珠软膏、丹皮酚乳膏、六神丸、复方片仔癀软膏、风油精等。

       也有很多医者建议使用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沐浴,既可以驱虫,又可以治疗虫咬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疼痛(附:要注意十滴水中含有樟脑孕妇禁用)

        对于蜜蜂、马蜂叮咬者,可以在挤出毒素后外涂蜂蜜水,内服蜂蜜治疗或用鲜薄叶,捣泥外敷患处亦效

       凡蛇蝎蜈蚣蜘蛛咬伤,可以使用隔蒜灸或直接瘢痕灸治疗,或以白矾、雄黄研末外敷亦效(外敷之前可以生姜汁外洗患处效更佳),或以五灵脂外敷亦效。

       民间若能采摘新鲜防风,以防风二两以上煮水沐浴,能迅速治愈虫咬性皮炎,神效!

       西医治疗多用激素药和抗组胺药治疗,外用激素药膏外涂。

       健康无小事,虫咬性皮炎导致的剧烈瘙痒常常难以忍受,宜尽早治愈,以免过度抓挠,形成局部化脓性皮炎,经久不愈亦可留下疤痕,应该被重视起来!

防风

       临床上,常见卡他性中耳炎致突发性耳鸣耳聋,重用防风,配伍蝉蜕、节菖蒲、醋青皮、炒枳壳、广木香、大腹皮、生麻黄、路路通、苦杏仁、苍耳子、苏薄荷、泽泻、甘草,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多见奇效。方中防风宜重用至30~60克,祛风胜湿、升清降浊、搜肝健脾,为治疗浊阴上逆蒙蔽清窍而致耳闭、耳鸣、耳聋、头晕、头痛之妙品!

       过敏性鼻炎验方:①防风15克,黄芪12克,炒苍耳子12克,生白术10克,京玄参10克,香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包煎),乌梅肉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②防风20克,白术20克,生黄芪40克,生百合40克,桔梗3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腹泻:①防风20克,水煎服,日一剂。②防风15克,升麻4.5克,钩藤18克,葛根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老人便秘:防风30克,麸炒枳壳30克,甘草15克,共为细末,饭前白开水送服6克/次,日二次。

       明日就是七夕节了,祝愿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有情人常相伴,家庭和睦万事兴旺,生活幸福美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