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出生于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赫纳拉氏。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称大汗后,皇太极被封为四贝勒。 ![]() 1626年农历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去逝。大妃乌拉那拉氏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被拥举为大汗。农历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在位17年。 ![]() 皇太极继位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他极力学习汉族文化,命儒臣翻译汉字书籍。 ![]()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多次对外掠夺,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极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1632年(天聪六年)农历正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继而寻机削除异已,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使汗权得到巩固。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集中了汗权,加强了专制统治,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 他决意承袭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在即位后"邦家未固"时,一方面对明廷采取议和策略,同时又屡次入关,掳掠汉地大批人畜、财物。为了扩大兵源,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圈点,将老满文改造成新满文。为了联络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扬喇嘛教。 ![]() 为解除后顾之忧,两次出兵朝鲜,统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在巩固了内部统治,并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朝鲜和内蒙的威胁后,于1636年农历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 1640年(崇德五年)七月,带病急援松锦之战,指挥清军取得松锦大捷,生擒洪承畴,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1642年(崇德七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 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诸多军国大事,事必躬亲。由于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积劳成疾。公元1641年9月,他宠爱的宸妃病殁,他极为悲痛,一直朝思暮想,还昏迷过一次。此后,皇太极情志不舒,头昏目眩。1643年(崇德八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 ![]() 皇太极死后庙号太宗。葬沈阳昭陵(北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