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体育总局指导、央媒联合Keep发布报告,释放哪些行业信号

 BonGym 2022-08-03 发布于上海

健身行业接下来还有戏吗?搞健身还有前途吗?怎么搞才能赢得更多客户?
2020年以来各种不确定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成为萦绕在很多健身人心中的悬念。
最近,由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人民健康与Keep联合发布的《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或许能为解答这些问题带来一些线索。
总的来说,虽然遭遇了疫情与经济的双重压力,但我国健身人口还是在稳步增加,群众健身热情并没有熄灭。
报告显示,我国7岁及以上年龄人群中,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7.5%,较2014年调研增长18.5%。
其中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每周平均健身2.52天,每周健身累计时长为99~120分钟,相当于两节私教课的训练量。这与我国《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中成年人每周累计进行2.5~5小时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的官方建议,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要弥补这个差距,线下场馆与Keep这样的线上平台,都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而当下国人具体的健身需求有哪些,这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

减肥塑形,中国人当下的健身需求还有哪些?
首先,报告里提到的一些当下用户的健身需求,对于资深健身从业人士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利好——近10年甚至20年中,用户健身的偏好并没有突破从业人员的专业舒适区——从用户喜好上,男性健身人群对于体育健身的第一诉求是塑形;女性健身人群的第一诉求是减脂。
其中男性健身者最常参加的课程是力量训练、热身与放松、户外跑步;女性健身者最常参加的体育健身项目是力量训练、健身操、热身与放松。
且男性健身者都喜欢训练腹肌和胸肌。而“暴汗健身”“瘦胳膊”、养成“马甲线”和“瘦腿”等字样,最能戳中女性健身者的需求点。
这个调研结果也与当下各流量平台中,最受欢迎的健身主题内容趋势不谋而合。
虽然这些关键词看起来相对老套,但对于广大健身从业者来说,具有明显的启发意义。
如果你盲目地追求所谓健身新潮流,而忽视了广大用户的真实诉求,那么就不要怪用户不来找你。在课程设置和营销宣传上,还是要贴近用户减脂塑形的实际需求和喜好,多设计能满足此类需求的课程产品和教学内容。
当然,如果你是做青少年体适能和女性健身,那么注意,你的目标客户更注重通过体育健身“增强运动能力”。
而老年健身人群更注重通过体育健身增强心肺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从Keep等健身平台的课程数量来看,热身、拉伸类课程总量在2021年—2022年之间增长50%。
这趋势也与线下的实际情况相符,目前成本低、客单价高的拉伸馆正成为许多投资人开馆的新选择。

池大鱼大,但健身人群区域差异日益明显
除此之外,这份报告里还提供了一些对于健身从业者颇有启发的数据。
对不少健身从业者来说,自己所在的区域健身市场如何,创业或者求职如何选择更有前景的城市和领域,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这份报告中特别提及的十大健身活力城市,可以做一个参考。
综合城市中参与健身的人数、健身习惯分析和健身环境友好程度等因素,上榜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郑州、重庆 、深圳 、杭州、西安、武汉等10个城市。
这其中,不同城市的健身人群习惯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北京的晨练高峰时段是清晨7点,上海的晨练高峰时段是早8点。广州和成都的健身者更喜欢晚上运动,且这两个地区的健身“晚高峰”比全国的健身“晚高峰”迟一个小时。
纵观这十大城市不难看出,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大都市外,其余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也排在全国前列。
换个角度来看,目前这十大城市的健身氛围最浓,线下门店的潜在客群也最多,如果是教练求职,或是投资开馆,到这十个城市去,职业发展机会更多,市场机会也更大。
毕竟,池子越大,你钓到鱼的机会才更多。
而从全国整体来看,南方人民比北方人民投入的健身时间更长,达到109.82分钟。东部地区健身人群的周体育健身累计时长和能量消耗值,超过中西部地区健身人群。
但如果是每周进行3天以上的积极健身人群,情况就反过来了,西部地区的“积极健身”人群每周累计健身时长,要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北方地区的“积极健身”人数则超过南方地区。
报告中还有一项值得玩味的数据,在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健身人群中,56.2%的人表示体育健身的激励来自“共同健身伙伴邀约”,并不仅仅是健身本身带来的激励。
此外,绝大部分调研中受访健身者认为,体育健身作用不仅体现在身体层面,还体现在促进心理健康、增加社交关系方面。
这也意味着,健身的社交属性、人际关系调节功能在用户心中的占有很高的分量,这对于线下场馆来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而对于这个报告的联合发布方,以“自律给我自由”为口号的Keep来说,这或许也会进一步加强他们重视用户线上互动,以及进军线下场景的信心。

政策东风,健身玩家的机会仍多
从报告中的微观需求与行业变化来看,运动健身领域即将迎来新的利好。
从需求端来看,居民的健身意识在不断觉醒,健身习惯逐步养成,与庞大的用户需求相比,专业的健身产品、服务与基础设施供给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整个健身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挖掘潜力。
同时,政策东风也已经送到。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
面对运动健身这座尚待挖掘的富矿,对行业玩家来说,机会就在眼前。
在健身领域深耕近8年的Keep,正在不遗余力地抓住这些机会。现在的Keep早已从线上私教工具转变为国民健身软件,因为更为熟知国民健身需求,从而能更高效地满足这些需求。用户需求的攀升,一方面促进了Keep的成长,另一方面,满足国民健身需求的Keep也助推了全民健身。
当然,在存量搏杀的互联网整体大环境,和各大流量平台均开始入局健身内容的当下,Keep也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如何深度发掘已有用户的训练潜力,拓展场景需求,也是Keep必须直面的新课题。
而Keep所倚杖的,正是平台多年来沉淀的专业健身内容,以及满足了自主健身人群的各种运动需求和锻炼偏好。
在拓展自己业务外延上,Keep一直在大胆尝试。从以往智能硬件、线下场馆,到这几年高调扩招团课教练,开展健身房操课赋能计划等等,都是他们给出的一道道解题思路。
而这次与人民健康联合发布《2022全民健身趋势报告》,则是从源头上展现了Keep对于中国健身文化发展,以及健身行业进步的推动作用。
相信不少线下健身人都会认同,可能以往觉得Keep的健身内容不够硬核,但和现在很多流量平台单纯追求吸引眼球和商业利益,而忽视专业和科学性的健身内容相比,Keep还是坚守了一个健身跟练产品的底线与专业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Keep们的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