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当年为何要西出函谷关,他出关后去了哪里?有4种说法

 江夏大心学 2022-08-03 发布于福建

文·段宏刚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继登场,在文化上缔造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诸子百家主要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等。

这几个主要学说的创始人分别是老子、孔子、李悝、墨子、孙武、鬼谷子、邹衍,每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智勇双全的文化大师。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出生于春秋末期诸侯国之一的陈国(今河南省东部一带,最后被楚国所灭)苦县,他之所以能成为学问大师,主要源于两大原因。

其一,老子自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凡事喜欢刨根问底。

除了天赋很高之外,老子还有兴趣广泛的优势。他对遇到的学问无所不学,如,天文、文学、历史、地理、人伦、军事、政治、礼仪等,都会坚持学习,并且会很认真地向当时有学问的人虚心请教。

其二,老子曾长期担任周王朝的守藏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和收藏馆馆长),有机会博览群书。

周王朝的守藏室搜集和收藏了天下的文字、图书、典籍和档案,以及许多奇珍异宝,是当时最大的图书馆和收藏馆。老子在这里担任了20年的馆长,借助工作之便,他把所有书籍研读了一遍,给自己建立了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正是这个经历,为他以后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子一生的学问、智慧和思想都凝注在5000多字的《道德经》里。

《道德经》虽然字数不算多,却以博大精深、深奥晦涩著称于世,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能完全理解透这本著作,并给出令人信服的注解。

《道德经》全书共81章,以学术的角度来看,它是一本哲学书,用“辩证法”思想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本质,并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给许多人解决了精神上的困惑。

若以世俗的眼光来审视,《道德经》则以“道和德”为纲领,讲述了修身之道、养生之道、用兵之道、治国之道,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都能从里边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

按理说,周王朝的图书馆馆长在当时是一个好差事,用现在的话来讲,属于典型的公务员,待遇和福利都不差。

然而,老子在后来还是离开了这里,一路向西,走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境内),做自己的闲云野鹤去了。

老子有美差不干,却任性辞去好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一点,史书记载,有两个原因。

其一,老子看到周王朝(当时周敬王在位)越来越衰败,面对诸侯国争霸无力制止,任由战乱不断,礼乐崩坏,导致普通大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社会风气越来越差。

为此,老子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然而,他的才华得不到认可,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他只好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其二,周景王的庶长子王子也叫王子朝,跟周景王的嫡长子王子姬猛,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大打出手,王子朝战败之后,将收藏馆许多奇珍异宝盗走,远走楚国躲避追杀,牵连了老子

老子恰好是收藏馆的管理,也是楚国人,要说宝贝被盗跟老子无关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因此,老子成为周王朝怀疑的重点对象,受到了通缉,他只好选择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老子一路西行,来到函谷关附近时,守关的关令尹喜正好是老子的忠实粉丝,他对老子的才华和学问佩服得五体投地,听说老子要从这里出关自然非常高兴。

尹喜进一步得知老子要出关云游,觉得非常可惜,就打算留住老子。

史书这样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意思是说,先生若想从这里出关去隐居不是不可以,不过得留下一部著作再走

正是尹喜这句软硬兼施的话,促成老子只用几天就完成了《道德经》的壮举。然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悠然自得地走了。

关于尹喜跟老子见面还有另一个版本的民间说法,老子才华横溢,他的大名早已世人皆知,尹喜当时见到老子之时,老子骑着青牛,身后紫气笼罩看起来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尹喜看到这个景象后十分激动,当场要拜老子为师老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给他留下一本便扬长而去,这本书就是《道德经》,经过尹喜的传播,此书便流传下来。

老子从函谷关西出之后究竟了哪里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人们众说纷纭,归纳下来,主要有4种说法。

第一种,《后汉书·襄楷传》里记载,老子一路西行来到蛮夷之地,用自己“道家思想”去教化那些蛮横好战的蛮夷了。

《后汉书·襄楷传》原话这样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意思是说,老子骑着青牛一路向西来到西方用自己的学问和思想,对西域天竺等外国胡人实行教化,最终,促成了现世佛教的诞生

然而,迄今为止,在西域等地,并没有发现有老子活动的痕迹,因此,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原话中用“或言”,足以证明这个结论只是没有证据的猜测和传说而已,没什么可信度。

第二种,一部分专家说老子没有一路向西,而是来到现在的甘肃定西临洮便这里住下来得道成仙了。

一些史料记载,老子确实在甘肃境内出现过,况且,临洮县出土了一座老君山残碑,间接说明老子去过临洮并在这里生活的可能性很大。至于说在这里得道升仙,肯定是把老子神化了

临洮县还有一座“陇西堂”,不仅是陇西李氏的标志,也被看作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由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所建。李世民登基后,为了彰显李氏家族的尊贵,便把老子李姓人的先祖,在此修建了陇西堂以方便天下李姓人来这里祭拜先祖

第三种,一部分专家觉得,老子西行来到陕西终南山,看到这里环境清幽宁静,便在这里住下来潜心修道,并寿终正寝。

尹喜在距离函谷关以西400多里的终南山结草为楼,名曰“楼观”,一有空就来到这里修行。当他在函谷关遇到正要出关的老子时,看到老子气度不凡,就邀请老子来楼观讲经著书。

老子来到楼观后,被这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索性不走了,就留在这里潜心修道,同时给附近的百姓治病、讲经,一直在这里仙逝。

楼观台有9棵青翠葱郁的古柏,都有数千年的树龄,被称作“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相传为当年老子系青牛所用,名曰“系牛柏”。

在当地传说里,如今的楼观台是当年老子讲经的地方,道教产生后,老子被奉为鼻祖,楼观台成为道教的发祥地。

楼观台的东南方有一水池,名曰“仰天池”,相传是当年老子打铁淬火的水池,水池旁边有一个八卦形的炼丹炉,相传是老子当年炼丹所用。

楼观台附近有一个占地20平米的椭圆形坟墓,相传是老子之墓,墓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老子墓”碑石。

第四种,还有一部分专家认为,老子并没有一路向西,而是一路向东回到了自己的河南老家。

这个说法在《庄子》,《礼记》等著作里都有记载,里边都说老子一路向东,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当代学术界的专家这样认为有两点理由,一是史料里有孔子向老子问礼的记载,先后问了三次,时间跨度长达50多年,如果老子西行,孔子肯定无法找到老子来问礼二是人在年纪大了之后总有叶落归根的想法,老子回到老家安享晚年也是人之常情。

综合来看,4种说法里,可信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第四种、第三种、第二种、第一种。

实际上,老子出函谷关之后到底去了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世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和道家思想,这些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