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旱烟筒

 文学顾事 2022-08-04 发布于江西

父亲的旱烟筒

父亲是一个土木匠,为人实诚,手艺精湛,十里八村有想要打家具、盖房子的人家都喜欢来找他,所以一年到头父亲很少有不出工的日子。

父亲最大的嗜好就是吸旱烟,出工时却从不把旱烟筒带在身边,生性老实的父亲不愿东家说他抽烟偷懒。每次收工回家,进门第一件事,一定是到房间写字台的抽屉里拿出他的旱烟筒,然后再从一个装烟丝的铁盒子里捏出来一小撮烟丝,搓成黄豆大小,再把它们塞进烟窝,点上纸枚子,滋滋地吸起来。烟雾先从父亲的鼻孔里冒出来,然后再慢慢的从嘴里吐出,一圈一圈。这是父亲最享受的时候,仿佛他身心的疲惫,生活的重压都随烟雾慢慢飘散。

父亲在家里是个独子,头脑聪明,很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下放去了农村,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后来就去学了木匠。听母亲讲,她们结婚的时候,父亲就吸旱烟了。那浓郁的烟味弥漫了我的整个童年,也丰盈了父亲的人生经历。
我刚记事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多,还有年老的爷爷奶奶,一家人的生活费全靠父亲的“一把斧头和一把锯子”。父亲在家话语不多,或许是怕自己的太多愁闷化成一声叹息会让我们内心不安。要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在家不听话或者在外面惹了事,被父亲知道了那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父亲凶起来的时候我们几个谁都不敢正眼看下他,大气都不敢出,如若敢为自己辩解或顶嘴的,父亲就会用他的烟筒脑伺候着,那烟筒脑掴在头顶上,“蝈”的一声巨响,顿时会让你头昏耳鸣,眼冒金星,头顶还会疼上好几天。那时候父亲的旱烟筒就是家规、家法,令人生畏。

母亲在她31岁那年开始学裁缝,后来带了几十个徒弟,家里有两个手艺人撑着,日子就越过越好起来了。父亲如果收工回来得早,常常会一边吸着旱烟,一边和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的母亲轻声说话,我从那升起的缥缈烟雾里看到了父亲露出的开心笑容。于是我家成了我们住的那条街上第一个买三用机的,后来又是买电视机,自行车.....我也是班上第一个穿皮鞋的,“上海皮鞋”,得意的很。那时候父亲的旱烟筒就是家财、家富,让人羡慕。

后来大哥师范毕业,回乡当了一位农村教师。二哥也教书,三哥去了部队,家里大大小小的慢慢都有了出息,父亲也开始闲了下来。空闲的时间越多父亲抽烟越凶,他总说那烟丝和以前不对味,不得劲。于是不再吸旱烟,开始抽香烟。父亲抽香烟也不再用纸枚子,用打火机了。我总觉得父亲用两个手指头夹着香烟吞云起雾的样子怎么都没有吸旱烟吐圈圈好看。父亲怕母亲整理东西时会把他的旱烟筒扔了,便叫我把它和那些跟了他几十年的斧头、锯子收藏在一起,永远封存在父亲一辈子辛苦劳作的记忆里了。那时候父亲的旱烟筒就是家宝、家珍,使人回味。

父亲后来得了老年痴呆,卧床几年,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便不让他继续抽烟,怕出意外。20181130日,父亲悄然睡着,安详离去。或许,他痛,却无力叫喊;或许,他真的就只是这样睡着离去,嘴角俨然带着吸旱烟的那份惬意。

父亲的旱烟筒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在我成长的脚步里,一直让我感动,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终生。

父亲,我多么想再看看您吸旱烟的样子!天大的事,搁在您面前都只是一筒老旱烟,高兴的时候燃一缕芬芳吐成圈,愁闷时嘬几口心酸默默咽。生活的苦辣酸甜,都被磨成了您手上那厚厚的茧,为了儿女您操劳一生,大爱无言,尽洒天地间。

作者:丁丽蓉

工作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武夷山中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