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当年乘凉也潇洒(文/张垣)

 百年yesuo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当年乘凉也潇洒

文/张垣

     时下,乘凉二字已淡出人们视线,因为大部分人家有电风扇、空调,夏日夜幕降临,一家人在屋内看电视,打电脑,玩手机,各得其所,谁还愿兴师动众到外面场地上乘凉。不过,土生土长于乡村的我,至今仍难忘当年的乘凉轶事。

     乡村的乘凉,往往是聊山海经摆龙门阵的最佳平台。夏夜时分,月芽儿挂在树梢,星星在空中眨着眼,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来飞去,墙角的蟋蟀和丝瓜架上的作沙童子一唱一和比赛着唱歌,癞蛤蟆也慢条斯理地爬到院子里凑热闹。就在这美好的背景下,东邻的老伯伯摇着芭蕉扇踱过来,西舍的老大娘一手牵着小孙子,一手拎张小矮凳,嚷嚷着走过来,老中青少幼五代同院,围坐在一起,拉开了聊天的帷幕。识文断字的话三国,讲水浒;老奶奶们则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家常;年长的老爷爷神秘兮兮地讲鬼的故事,小朋友们既爱听那神乎其神的鬼故事,又爱打破砂锅问到底,老爷爷有问必答,讲到动情处手舞足蹈,说到恐怖处,胆小的女娃往大人怀里钻,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乘凉的院子,也是举行小型演唱会的舞台。上了年纪的人的强项是南腔北调中的经典戏文,这个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我家有个小九妹",那个唱沪剧《罗汉钱》的"燕燕说媒",这两人载歌载舞表演锡剧《双推磨》中的"推呀拉呀转又转",那两个吟唱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十分投入,即使有点荒腔走板的,照样得到喝彩叫好!小姑娘大嫂子爱哼土腔土调的山歌,什么"第一只香袋黑苏头,第二只香袋红苏头呀"的香袋调,什么"十二月花名"的春调,都是郎呀妹呀,情呀爱呀,伊伊呀呀,蛮好听!上过学的就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歌《社员都是向阳花》,吼《我是一个兵》,算是有时代气息的!那些娃娃们,哼的是从大人那里批发来的"天上星   地下灯""摇摇摇摇到外婆桥"的儿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时候,昨晚唱过了,今晚炒冷饭再唱,你爱听也罢,不爱听也行。反正没有卖票收你钱,只要老少开心即行。

     乘凉场所,还是乡亲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纽带。东家的婆媳闹了矛盾,西家的妯娌反目,一到乘凉时,大家推心置腹来劝告,将心比心做工作,劝人为善,化解了矛盾。张家的小伙轧朋友了,李家的丫头谈恋爱了,做父母的白天无空,乘凉时挑个知心着意的咬耳朵,嘁嘁喳喳怪神秘,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便缠着他们亮底细,然后七嘴八舌当参谋,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正反双方大鸣大放大辩论,畅所欲言,热热闹闹,当事人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回去夫妻俩权衡利弊得失,定心盘当然得由自己掌握。也有个头痛脑热小毛小病的,往往能在乘凉时得到关爱,这个告知秘方,那个现开销取个硬币当场帮刮痧,一人有难,众人操心。虽然天热高温,但没有现代化空调的院子,往往是赏心悦目的清凉世界。

     当年,在咱乡村作为文化程度最高的高中生,我还把乘凉阵地办成为夜校,既教文化知识,又从我订阅的《小舞台》杂志上选择了说唱等小节目,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杨柳青调]排演,然后走东串西,演唱到东两宅南北埭的各个乘凉场院,土土小节目,满满正能量,受到父老乡亲的喜爱。

  对于馋嘴的小朋友来讲,乘凉则是大饱口福的天赐良机。每当乘凉进入高潮时,总有热心人从井中取出浸了很久的大西瓜开给大家尝鲜,清凉爽口,是当今的冰激凌不可同日而语的,对小朋友们特别照顾。也有人砍了甜芦稷,斩成一节节分发乘凉人,让大家边听故事边吃芦稷,解你的渴,甜你的心,赛过活神仙!

     潇洒啊,当年的夏夜乘凉!这里有比习习凉风还清凉的邻里情,有比明月烁星还动人的和谐风,还有不是上课胜似上课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